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 ——论电子音乐技术与理念在电影声音中的运用

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 ——论电子音乐技术与理念在电影声音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电子音乐的发展,一系列“传统”的“音乐”理念被打破。如传统音乐中“音色”概念的转变,将传统意义上的“音乐”逐渐推向“声音艺术”的范畴等。科技的发展,也为这门学科形成新的助力。“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数字化的可能,许多艺术形式表现出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态势。电子音乐这门艺术,也以其“变体”的形式,逐渐渗透到各个相关领域中。例如:电影音乐、游戏音乐、戏剧音乐、声景音乐、环境音乐等等。“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是电影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的一种现象——即电影声音中的“纯声音”部分(叙事性声音)越来越多的发挥着“音乐”(非叙事性声音)的作用。这一现象的背后,包含了电子音乐与电影声音,从“技术”到“理念”两个不同层面的相互关联与渗透。由于这两种艺术形式本身的类似,故其在所追求的技术与理念上显现出一致性。本论文具体论述“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的现象,通过分析电影《康斯坦丁》与《赎罪》声音片段,用实例来解析电子音乐“技术”与“理念”在电影声音中的运用。将技术层面分为两个线索来解析:通过“声音创作过程”【线索1】:声音获取阶段—声音调制处理阶段—声音传播阶段。来探讨整个创作流程中,技术手段对声音创作的影响。通过“电子技术与电影中各类声音的结合”【线索2】:电子技术与音效、环境音、人声、音乐的结合。来分析电子技术对电影声音产生“质变”的影响。将理念层面通过从“声音符号”、“音效音乐化”、“‘混合类’电子音乐思维”、到“声音一体化”逐渐深入的过程,解析“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相融合的深度。提出将音乐中“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的思维意识融入电影声音创作的理念,并对电影音乐与电影声音两个分工的融合提出展望。笔者意图为研究电子音乐领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电子音乐与电影声音结合的开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当电子音乐遇到电影
  • 第一节 "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释义
  • 一、什么是"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
  • 二、"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的模糊区域"现象反映电子音乐与电影声音间的关系
  • 第二节 电影声音与电子音乐的发展对比
  • 一、电影声音与电子音乐发展比较之历史篇
  • (一)、电影声音的发展
  • (二)、电子音乐的发展
  • 二、电影声音与电子音乐的发展比较之技术篇
  • (一)、电影声音技术的发展
  • (二)、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
  • 第三节 将"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必要
  • 一、"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的现象是电子音乐与电影声音交叉而形成的产物
  • 二、"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越来越强的独立性趋势
  • 第二章 从电影《康斯坦丁》的声音分析看电子技术在电影声音中的运用
  • 第一节 《康斯坦丁》声音分析
  • 一、将《康斯坦丁》声音分析作为电影声音中典型电子音乐技术实例的目的
  • 二、《康斯坦丁》声音分析
  • (一)、《康斯坦丁》剧情介绍
  • (二)、《康斯坦丁》结构图示
  • (三)、《康斯坦丁》声音分析
  • 第二节 电子音乐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
  • 一、改变声音的方式
  • 二、从声音创作过程分析
  • (一)、声音获取阶段
  • (二)、声音调制、处理阶段
  • (三)、声音传播阶段
  • 三、从电子音乐技术对电影声音的影响来分析
  • (一)、电子技术与音效结合
  • (二)、电子技术与环境音结合
  • (三)、电子技术与人声结合
  • (四)、电子技术与音乐结合
  • 第三章 从电影《赎罪》的声音分析看电子音乐理念在电影声音中的运用
  • 第一节 《赎罪》声音分析
  • 一、《赎罪》概况
  • (一)、笔者小记
  • (二)、《赎罪》声音中以电子音乐视角分析的亮点
  • 二、《赎罪》声音分析
  • 第二节 电子音乐理念在电影声音中的运用
  • 一、"打字机声":从"具体音乐"(Concrete Music)到"声音符号"(Sound Symbol)
  • 二、音效音乐化
  • 三、"混合类电子音乐"(Mixed Work)思维
  • 四、"声音一体化"(Unification)思维
  • 第四章 "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的延伸
  • 一、延伸之一——对"声音设计"的促进
  • 二、延伸之二——"电影声音一体化"(Unification)的展望
  • 三、延伸之三——声音在视听链中(Audiovisual Chain)
  • 第五章 结论
  • 一、"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界定,"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的概念陈述
  • 二、"技术"与"理念"
  • 三、对"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延伸的探讨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电子音乐术语中英对照
  • 附录二:《康斯坦丁》声音工作人员名单
  • 附录三:《赎罪》声音工作人员名单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二、外文参考文献
  • 参考网站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叙事性文本下的产品无意识设计方法探究[J]. 设计 2020(02)
    • [2].叙事性景观的当代转译策略与表达——以2019年北京世园会黑龙江展园设计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3)
    • [3].基于历史记忆的叙事性乡村空间形态探析[J]. 中外建筑 2020(02)
    • [4].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工程设计 2020(01)
    • [5].小学叙事性作品的阅读困境与突破[J]. 语文建设 2020(08)
    • [6].叙事性视觉设计中的“场景放大”[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02)
    • [7].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述评[J]. 城市住宅 2020(07)
    • [8].叙事性体验丛葬地景观设计——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为例[J]. 现代园艺 2020(21)
    • [9].叙事性思维在数字博物馆中的设计应用[J]. 设计 2019(19)
    • [10].互联+物联视野下的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叙事性建构——以绍兴市典型农产品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2)
    • [11].历史文化性博物馆叙事性展示设计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1)
    • [12].浅析秦汉乐舞的地位[J]. 北方音乐 2017(09)
    • [13].叙事性景观设计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01)
    • [14].博物馆文创产品叙事性设计方法[J]. 美术大观 2016(05)
    • [15].从故事中学习:叙事与叙事性访谈[J]. 民族论坛 2015(10)
    • [16].教师开展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实践[J]. 儿童与健康 2020(04)
    • [17].摭谈叙事性文本教学的三个侧重点[J]. 教书育人 2020(13)
    • [18].谈如何开展幼儿园叙事性美术活动[J]. 新课程 2020(39)
    • [19].叙事性课文教学探究[J]. 小学语文教学 2020(23)
    • [20].儿童叙事性表达的三重意蕴[J]. 江苏教育 2020(49)
    • [2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教学效率[J]. 新课程 2020(26)
    • [22].品事 品人 品文——谈谈叙事性作品的教学[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04)
    • [23].例谈叙事性作品教学[J]. 小学教学研究 2015(32)
    • [24].别有会心 自得其乐——以《猫》为例谈“动物散文”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J]. 辽宁教育 2017(13)
    • [25].昆曲伴奏音乐的叙事性[J]. 剧影月报 2016(05)
    • [26].叙事性作品教学的整体思路[J]. 小学语文教学 2017(Z1)
    • [27].吕斐的诗[J]. 广西文学 2016(11)
    • [28].粟城的诗[J]. 广西文学 2016(11)
    • [29].经验的,叙事的,迷人的[J]. 广西文学 2016(11)
    • [30].张海波的诗[J]. 广西文学 2016(11)

    标签:;  ;  ;  ;  ;  ;  ;  

    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 ——论电子音乐技术与理念在电影声音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