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摘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摘要)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段桂姣,郝蔷薇,吕艳杭,农小欣,符燕青,苏晓文,王振常[1](2021)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18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2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肝功能、肝纤4项、乙肝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转阴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T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中医临床疗效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2组患者肝功能、肝纤4项、肝脏硬度值、HBV-DNA转阴率、中医临床疗效、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医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和炎症因子水平起到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韩秀丽,王秀娟[2](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研究表明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楼妍,袁军,付彤飞,许继莹[3](2021)在《安络化纤丸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分析安络化纤丸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资料库从建库至2021年5月的所有文献,选用安络化纤丸联用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观察(RCT),涉及2名研究人员的文献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应用RevMan 5.4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RCT 25篇,涉及2 50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1 277例,对照组1 22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安络化纤丸联用ETV在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 HA)、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type, PC-Ⅲ)、Ⅳ型胶原(typeIVcollagen,Ⅳ-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rte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血清总胆红素(serumtotalbilirubin, TBIL)水平,提高乙肝病毒DNA(HBV-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方面上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安全性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皆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疗效性和高安全性并存是安络化纤丸联用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独特之处;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尚需要更多严谨的大样本、高质量的双盲对照试验来充分评估其有效性。

丁淑萍,吴百灵[4](2021)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为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提供治疗思路和客观依据,延长患者的生命预期。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临床注册中心、美国临床注册中心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关于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收集12项研究,95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方面改善显着;在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以及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方面也有显着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显着有效。

冯建丽,张宝胜,吴倩民,朱满义[5](2021)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为乙肝组,另选肝硬化患者156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健康人群160例为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利用特种蛋白分析仪联合配套试剂检测,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间血清IgA、IgM、Ig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肝硬化组最高,乙肝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其中IgA和Ig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有关,且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及病情有关,可作为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马云峰,杨俊恩[6](2021)在《柔肝化浊补肾方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及机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柔肝化浊补肾方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1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柔肝化浊补肾方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标志物、腹部彩超、瘦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比例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部彩超及病理切片结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瘦素及TGF-β1水平显着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肝化浊补肾方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瘦素、TGF-β1水平及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陈博武,朱晓骏,张鑫,孙学华,李曼,高月求[7](2021)在《病毒学应答状态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是否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对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随访5年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42例,依据随访期间病毒学应答状态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n=496)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n=46),以患者疾病进展为终点事件,收集、整理患者5年随访期间一般资料及检验检查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危险度测量因素与肝硬化疾病进展的相关程度,用风险比(HR)及95%CI表示。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1、3、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42例患者的平均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50(95%CI:61.01~63.92)个月,1、3、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82%、71%。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患者平均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3.10(95%CI:61.65~64.55)个月,较非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55.95(95%CI:50.19~61.71)个月]延长,两组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8,P=0.001)。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患者5年累积肝癌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vs 34.8%,χ2=5.759,P=0.016);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患者5年累积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15.2%,χ2=8.239,P=0.004)。病毒学应答是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2.32(1.45~3.72)]。结论持续病毒学应答可降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及肝癌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王成成,丁宁,刘新烨[8](2021)在《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核苷酸组与联合组,每组83例。核苷酸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免疫因子(CD4+、CD8+)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HBeAg及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86.75%、92.77%,显着高于核苷酸组的63.86%、7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核苷酸组,联合组患者血清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核苷酸组,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7.59%,显着高于核苷酸组的8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α治疗CHB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修复受损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缓解恶心、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石兆峰[9](2021)在《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中医临床治疗作为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模式,其临床疗效虽然已经过长期验证,但是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证据。当前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为主导的群体化研究方法已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之中,虽然规范了临床证据产出,但是带来了辨证论治特色缺失问题,难以满足个体化实践与分析的需求,与客观评价中医真实疗效水平尚有差距。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辨证论治特色的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通过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在时间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框架、探讨实施步骤,并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系统研发以及临床验证,以期建立完整的方法研究和实践体系,实现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客观动态评价和长期预测指导,助力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研究方法: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分析当前群体化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的局限性,凝练论文科学问题;基于本团队工作基础,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并明确其内涵和主体;从研究问题的结构化构建角度,参考PICO模型分析中医个体化诊疗和评价的思辨过程,转化形成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框架,探讨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以契合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完善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主体。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进行示范构建:1)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系统评价联合专家头脑风暴、聚类和因子分析,形成个体化结局指标汇总清单;2)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形成中医固定干预方法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汇总清单;3)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梳理形成个体化比较方法汇总清单;4)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多学科纵向数据模型,梳理形成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汇总清单。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形成的汇总清单,将固定干预措施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清单和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搭建形成个性化选用模块;选用个体化疗效比较方法中的“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搭建形成逻辑分析模块;选用纵向数据模型中的“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搭建形成外部调用分析模块。以三层架构为指导,分别采用Eclipse+JDK+SDK+ADT作为Android移动客户端系统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MySQL+Java Web+Tomcat作为系统后台服务器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设计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以信息化模式优化长时程评价方法。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注册登记研究设计,纳入10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于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选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量化评价自身治疗前后中医个体化疗效;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从个体层面解析疗效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从患者层面预测长期个体化疗效趋势,结合疗效影响因素给予个体化指导。研究结果: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辨证论治诊疗的时空特征是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本论文科学问题是探索解决因个体差异在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明确随时间推移的每个访视点,中医都需要通过评价重新定义患者整体状态,其过程实践就是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是中医个体化诊疗数据的完整采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多时点动态分析和量化评价、中医个体化疗效的长期预测和指导;方法的主体初步选用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参考PICO模型并转化构成要素为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形成了中医个体化长时程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1)针对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纳入130篇随机对照试验,形成125项结局指标清单和7类指标准则层,指标合并优化后获得24项结局指标,使指标清单在全面合理的基础上突出层次重点。2)针对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纳入16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9种固定干预模式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对7项评价指标中疗效排名前10的共44类不同组合中成药进行汇总分析,展示了同一种中成药在不同指标中的疗效排序。3)针对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纳入74篇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汇总梳理得出5种比较模式: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个体疗效和公认疗效评价标准的比较、个体疗效和群体疗效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线性趋势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权重体系的比较。4)针对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纳入115篇文献和34种纵向数据模型,模型集中学科主要为数学,热点研究领域为医学。模型主要分为五大类:线性模型、混合效应模型、联合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梳理并呈现了模型与方法内涵的对应特征。上述示范构建为长时程评价方法中结局指标的个性化制定、个体化治疗优化选用、疗效量化比较方式设定、疗效个体化动态分析提供了支持和完善。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由客户端和后台管理两个区域和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三层架构搭建。客户端区域由研究者登录、项目经理登录和系统管理员三大模块组成,后台管理区域由研究中心管理、试验管理、疾病管理、受试者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六大模块组成。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搭建的信息化模块,Android系统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完成了个体化数据采集、录入和动态分析,初步实现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优化。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临床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循证目标成就评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时点评分均显着高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中医个体化疗效显着。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截距、斜率和二次斜率的均值、方差和相关系数显示回顾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且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既往不同个体对疗效的反馈不同,存在应答和提升迅速的个体;前瞻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而初始水平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治疗初期存在疗效反馈不同个体。模型协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回顾性研究中疗效初始水平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既往病史、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证候;前瞻性研究中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脉象,评量后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证候虚实类型和脉象(P<0.05)。以前瞻性研究中一名患者为例,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其中医个体化长期疗效较好,个体化指导提示患者需要关注随年龄增长可能带来的合并慢性疾病负担,结合证候和脉象偏虚需要注重补气活血。上述结果共同验证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临床可行性。结论:本论文紧扣辨证论治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探索建立了以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难题为导向、长时程评价方法构建为驱动、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和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动态评价、长期预测和个性化指导,能够助力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辅助和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

李文飞[10](2021)在《运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文中指出“方证相关”理论不仅是方剂学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逻辑基础,方证相关的科学问题是方与证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其现代生物学基础。方证相关中的“方随证设,因证而效”的逻辑决定了研究中医的方或证有必要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肝郁证是中医最常见的证候之一,柴胡疏肝散是中医治疗肝郁证的代表性方剂,目前对肝郁证的现代内涵和柴胡疏肝散的药理作用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有关肝郁证与疏肝解郁方之间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仍不清楚。本文试图基于方证相关理论,在了解柴胡疏肝散所含化学成分和柴胡疏肝散现代临床运用所涉病种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查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内涵。论文共包括文献综述、临床调查和生物学分析三个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围绕近年来关于方证相关的研究概况,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和药理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正文研究一为柴胡疏肝散主治现代疾病的文献调查;研究二为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内涵的探查。研究一柴胡疏肝散现代临床主治疾病的调查方法:利用文献检索研究法,以“柴胡疏肝散”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到2020年12月的所有文献,对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方面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确定其主治的主要病种。结果:本次研究共检索到3608条结果,其中涉及该方治疗的有明确的现代疾病诊断且基于中医辨证用方的临床文献共1163篇。经分析发现,柴胡疏肝散被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多科共98种疾病,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对病种频次的分析显示,主要疾病共有18种,多为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排名前10位的是慢性胃炎、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乳腺增生、乙型肝炎、心绞痛。结论:柴胡疏肝散主治的现代疾病范围较广,涉及多个系统多种疾病,其中较常运用的有包括慢性胃炎在内的消化系统疾病、抑郁症、乳腺增生、乙型肝炎、心绞痛5种疾病,可被视为柴胡疏肝散主治的主要病种。这5种疾病虽然病理及表现各有不同,但中医辨证选方以柴胡疏肝散一方治疗多种病证的现象,反映了中医“异病同治”,即“同证同治”的经验特色,同时提示该方主治的各种不同疾病可能拥有与肝郁证相关的共同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二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探查方法:(1)选择柴胡疏肝散现代临床运用涉及的5个主要病种,即慢性胃炎、抑郁症、乳腺增生、乙型肝炎、心绞痛,应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通过检索多种疾病基因靶点数据库,构建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网络。(2)调查柴胡疏肝散复方化学组成,利用复方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获得该方的分子作用网络。(3)进一步对该方主治的疾病生物学网络和该方作用的药理学网络进行拟合分析,对二者交集部分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4)通过构建柴胡疏肝散成分—肝郁证靶点网络,对其进行拓扑分析,探查柴胡疏肝散—肝郁证关联的效应物质基础,并用分子模拟对接的方法予以模拟验证。结果:(1)慢性胃炎、抑郁症、乳腺增生、乙型肝炎、心绞痛的疾病基因靶点分别为1144、3902、4478、7696、1418个;5个主要病种共同的基因靶点340个;其共同的病生理机制均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抗病毒、抗感染、氧化应激、肿瘤转移、DNA损伤、细胞凋亡、衰老、内分泌抵抗、血液循环、腺体发育、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机制;与Th17细胞分化,IL12、CAMs、5-HT、蛋氨酸合成,花生四烯酸合成代谢、过氧化氢代谢、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及对激酶、转移酶、蛋白质激酶、Akt活性调节,MAPK活性和级联调节,磷酸酶、激酶结合等相关;共同的通路涉及ERK1和ERK2级联、AGEs-RAGE、HIF-1、PI3K、PI3K-Akt、ErbB、fox0、NF-κB、泌乳素、T 细胞受体、NOD样受体、BNDF、Ras、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和癌症中的通路,与病毒感染和癌变最多关联。(2)柴胡疏肝散方中共含有256种活性成分,对应靶点有242个;药理作用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细胞凋亡、血管发育、DNA复制、激酶结合、脂肪代谢、神经元凋亡和胰岛素、雌激素等激素分泌,腺苷酸环化酶调节的G蛋白偶联、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激酶活性调节,细胞周期、细胞迁移调节,对机械刺激、辐射、药物的反应,肌肉细胞、上皮细胞增殖,腺体发育,肽基-丝氨酸的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对pri-miRNA转录的调节、miRNA对参与基因沉默的miRNA的产生的调节、癌症中的转录错误调控、癌症中的MicroRNAs,对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白细胞分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生物学功能和过程相关,涉及钙离子、cAMP、fox0、VEGF、NF-κB、细胞内类固醇激素受体、泌乳素、甲状腺激素、Rap1、PI3K-Akt、AGEs-RAGE、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及癌症中的通路等通路,与血液循环、认知、衰老、脂肪代谢、血管发育、内分泌、免疫等生理过程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TLV-I感染、Epstein-Barr病毒感染、麻疹、弓形虫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肿瘤相关。(3)该方作用靶点中涉及以上5种疾病的靶点分别有127、216、228、256、172个,共同交集的靶点有96个,涉及STAT3、JUN、TP53等30个关键基因。共同靶点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脂多糖、辐射、药物、肽、创伤、氧含量、活性氧代谢过程、白细胞分化抗原、生长因子等细胞外刺激的反应,对细胞凋亡和离子运输的正向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上皮细胞增殖、蛋白质分解、铂类药物耐药性、癌症中的转录错误等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路主要涉及癌症中的通路,AGEs-RAGE、IL-17、MAPK、NF-κB、VEGF、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与病毒及免疫性疾病、癌症和肝脏病变密切相关。(4)柴胡疏肝散关键活性成分有22种,主要来自于方中柴胡、香附、甘草3味,其中最为关键的活性成分是槲皮素、木犀草素、葛根素、氯化矮牵牛素4种,源于方中柴胡、香附两味,尤以柴胡为主,基本与方剂学对该方君臣佐使的定位相吻合。4种成分作用的关键靶点有8个,依次为PTGS2、AR、NOS2、GSK3B、PPARG、HSP90AA1、MAPK14、PTGS1。分子模拟对接显示这4种关键成分与其作用的关键靶点结合活性较好,其作用靶点涉及的生物学机制与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内涵相符。结论:1.柴胡疏肝散与肝郁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包括:1)炎症反应,涉及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环节,其中白介素(包括IL-6、IL-2、IL-1β、IL-4、IL-10)和VEGFA为关键因子,涉及IL-17、NF-κB、VEGF、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的调控。2)细胞凋亡,涉及AKT1、TP53、BCL2等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及MAPK、NF-κB及凋亡信号通路。3)内分泌调节,涉及前列素、泌乳素、AR等激素和受体的合成与释放,PTGS2、AR、PTGS1为关键靶点。4)氧化应激,涉及对NOS2、HSP90AA1的调节,AGEs-RAGE信号通路为其关键通路。5)免疫调节,涉及Th17细胞分化、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过程,以IL-17信号通路为关键通路。6)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涉及神经元凋亡、5-HT合成等过程,BNDF信号通路为关键通路。7)肿瘤发生及其耐药性机制,涉及癌症中的蛋白多糖作用、癌症中的转录错误调控、铂类药物耐药性等生物学过程,STAT3、JUN、FOS、MYC、TP53 等癌症基因,癌症中的通路、MAPK、NF-κB、VEGF信号通路可能为关键通路。2.柴胡疏肝散与肝郁证相关的物质基础:来自于柴胡、香附、甘草3味中药的22种关键成分可能是柴胡疏肝散与肝郁证相关的物质基础,最为关键的活性成分是槲皮素、木犀草苷、葛根素、氯化矮牵牛素4种;涉及关键作用靶点 8 个,依次为 PTGS2、AR、NOS2、GSK3B、PPARG、HSP90AA1、MAPK14、PTGS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种关键成分与其各自对应的关键作用靶点间结合活性较好,所对接的靶点及其通路与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内涵的主体相符,提示其作为成分配方的表征意义。本研究为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内涵,特别是为已经了解到的肝郁证和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层面的理解,同时也为该方临床进一步拓展运用于免疫失调及癌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为以中医证候为主治的基于分子组合的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4 安全性观察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4项比较
    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CHI3L1水平及LSM值比较
    3.4 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3.5 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6 2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3.7 2组患者安全性观察
4 讨论

(2)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1.1经脉络属
    1.2生理配合
    1.3病理相关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2.1补肺通肠
    2.2降肺通肠
    2.3宣肺通肠
3 方药
    3.1补肺通肠汤
    3.2降肺通肠汤
    3.3宣肺通肠汤
4 典型病案

(3)安络化纤丸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排除标准
        1.1.5 结局指标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HA
        2.3.2 LN
        2.3.3 PC-III
        2.3.4 IV-C
        2.3.5 AST
        2.3.6 ALT
        2.3.7 TBIL
        2.3.8 HBV-DNA转阴率
        2.3.9 HBeAg转阴率
    2.4 不良反应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4)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2.1 文献检索策略
        1.2.2 文献筛选步骤
    1.3 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质量评价结果
    2.3 纳入文献的基本数据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
        2.4.2 肝纤维化指标
        2.4.2. 1 层粘连蛋白
        2.4.2. 2 透明质酸
        2.4.2. 3 IV型胶原
        2.4.2. 4 III型前胶原
        2.4.3 影像学检查
        2.4.3. 1 门静脉内径
        2.4.3. 2 脾脏厚度
        2.4.4 肝功能检查
        2.4.4. 1 谷丙转氨酶
        2.4.4. 2 谷草转氨酶
        2.4.4. 3 凝血酶原活动度
        2.4.4. 4 白蛋白
        2.4.4. 5 总胆红素
    2.5 安全性
3 讨论

(5)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室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2 肝硬化不同分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6)柔肝化浊补肾方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
    2.4 腹部彩超检测及病理切片
    2.5 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瘦素及TGF-β1水平比较
    2.7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 论

(8)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临床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HBe Ag及HBV-DNA转阴率比较
    2.2 两组ALT及AST水平比较
    2.3 两组CD4+、CD8+水平比较
    2.4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9)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热点与前沿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
    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科学问题
    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工作基础
    3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和主体
        3.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
        3.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主体
    4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
        4.1 问题研究模型的梳理和选择
        4.2 参考PICO模型的研究框架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
    1 疾病范例选择依据
    2 要素一: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
        2.1 资料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3 要素二: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
        3.1 资料与方法
        3.2 研究结果
    4 要素三: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
        4.1 资料与方法
        4.2 研究结果
    5 要素四: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
        5.1 资料与方法
        5.2 研究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
    1 系统模块设计准备
        1.1 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
        1.2 个体化干预方法优化清单
        1.3 个体化比较方法的选用
        1.4 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选用
        1.5 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的制定
    2 系统设计方法
        2.1 整体设计
        2.2 安卓核心组件与生命周期
        2.3 系统搭建工具
        2.4 运行环境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操作界面展示
        3.2 系统模拟数据测试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
    1 回顾性研究部分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2 前瞻性研究部分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运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方证相关的研究概况
        1 方证相关的文献研究
        1.1 对特定方剂临床应用规律的探查
        1.2 对类方的探查
        1.3 基于病证结合角度对方证关联的探查
        2 方证相关的临床探查
        2.1 一证多方
        2.2 一方多证
        3 方证相关的实验研究
        3.1 以方探证
        3.2 方证对应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1 网络药理学的概念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2.1 方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2.1.1 单味药的研究
        2.1.2 药对的研究
        2.1.3 复方的研究
        2.2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
        2.3 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2.4 中医证实质的研究
        2.5 方证相关的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与药理研究
        1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
        1.1 内科疾病
        1.1.1 消化系统疾病
        1.1.2 呼吸系统疾病
        1.1.3 循环系统疾病
        1.1.4 内分泌系统疾病
        1.1.5 神经系统疾病
        1.1.6 泌尿系统疾病
        1.1.7 运动系统疾病
        1.2 妇科疾病
        1.3 儿科疾病
        1.4 心理疾病
        1.5 皮肤科疾病
        2 柴胡疏肝散的药理研究
        2.1 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2.1.1 对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影响
        2.1.2 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1.3 对基因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2.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轴调节作用
        2.2.1 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2.2.2 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
        2.2.3 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2.3 胃肠调节作用
        2.4 糖脂代谢调节作用
        2.5 免疫调节作用
        2.6 抗氧化作用
        2.7 抗纤维化作用
        2.8 抗抑郁作用
        2.9 抗肿瘤作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背景
    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研究一 柴胡疏肝散现代临床主治疾病的调查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信息提取与规范
        2.3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探查
    1 数据库及软件
        1.1 疾病基因数据库
        1.2 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及软件
        1.3 GO和KEGG富集分析工具
        1.4 数据可视化工具
        1.5 分子对接工具
        1.6 其他数据库及软件
    2 研究方法
        2.1 柴胡疏肝散主治的5个主要病种的生物学网络
        2.1.1 5个主要病种的基因靶点获取
        2.1.2 5个主要病种共有靶点及其生物学网络构建
        2.1.3 5个主要病种共有靶点的生物学网络拓扑分析
        2.1.4 5个主要病种的Hub基因的生物学富集分析
        (1) GO功能富集分析
        (2) 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可视化
        2.2 柴胡疏肝散的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
        2.2.1 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筛选
        2.2.2 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获取
        2.2.3 柴胡疏肝散作用靶点的PPI网络构建
        2.2.4 柴胡疏肝散作用靶点的PPI网络拓扑分析
        2.2.5 柴胡疏肝散作用的Hub基因的生物学富集分析
        2.3 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
        2.3.1 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共同靶点筛选
        2.3.2 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靶点的生物学富集分析
        2.4 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复方物质基础探查
        2.4.1 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2.4.2 柴胡疏肝散方-病证关联的成分—靶点网络的拓扑分析
        2.5 基于方证关联的分子对接验证
    3 结果
        3.1 柴胡疏肝散主治的5个主要病种的生物学网络
        3.1.1 5个主要病种各自的基因靶点
        3.1.2 5个主要病种共同的基因靶点
        3.1.3 共同基因靶点PPI网络及其拓扑分析信息
        3.2 柴胡疏肝散网络药理学研究
        3.2.1 柴胡疏肝散的活性成分
        3.2.2 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
        3.2.3 柴胡疏肝散作用靶点PPI网络及其拓扑分析信息
        3.3 柴胡疏肝散与其所主5个主要病种的生物关联性
        3.3.1 柴胡疏肝散与5个主要病种的共同靶点
        3.3.2 柴胡疏肝散与5个主要病种的共同靶点的PPI网络
        3.3.3 共同靶点的PPI网络中的Hub基因及其生物信息
        3.3.4 柴胡疏肝散与5个主要病种的共同靶点及其生物学富集
        3.4 柴胡疏肝散—肝郁证关联的效应物质基础
        3.4.1 柴胡疏肝散成分—肝郁证关联的靶点网络及其生物学信息
        3.5 基于方证关联的方剂关键成分与其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基于异病同证的肝郁证生物学内涵及其解读
        4.1.1 肝郁证与炎症、免疫、细胞凋亡及肿瘤
        4.1.2 肝郁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
        4.2 柴胡疏肝散作用的生物学网络及其特点
        4.2.1 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
        4.2.2 其他作用
        4.3 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3.1 方-证关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分子基础
        4.3.2 方药网络药理与病证生物学内涵的比较
        4.4 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效应物质基础
        4.4.1 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关键活性成分
        4.4.2 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关键靶点
        4.4.3 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成分-靶点分子对接验证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立论背景与研究思路
    2 研究结果及结论
    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3.1 创新点
        3.2 局限性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段桂姣,郝蔷薇,吕艳杭,农小欣,符燕青,苏晓文,王振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12)
  • [2]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3]安络化纤丸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的Meta分析[J]. 楼妍,袁军,付彤飞,许继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4)
  • [4]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丁淑萍,吴百灵. 中医临床研究, 2021(31)
  • [5]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相关性分析[J]. 冯建丽,张宝胜,吴倩民,朱满义. 现代养生, 2021(20)
  • [6]柔肝化浊补肾方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及机制[J]. 马云峰,杨俊恩.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18)
  • [7]病毒学应答状态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J]. 陈博武,朱晓骏,张鑫,孙学华,李曼,高月求.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8)
  • [8]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J]. 王成成,丁宁,刘新烨.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08)
  • [9]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D]. 石兆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10]运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柴胡疏肝散方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内涵[D]. 李文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