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写作 ——论电影导演创造性的声音表意

用声音写作 ——论电影导演创造性的声音表意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从日常生活的层面来说,声音往往只是引起我们视觉注意的背景材料,从电影欣赏的层面来说,我们所说的“看电影”、“观赏电影”的实质已经暗示着在整个的审美活动之中声音已经处于了一个次要的地位。事实上,现实世界可以被看到,也可以被听见。人的听觉是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我们在生活中漠视声音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细致倾听的意识,我们在艺术中忽略声音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用声音来写作和创造。电影声音不是视觉影像的附属品,而是一种感性的材料,它不是外在的、实体的,而是内在的、情感的。电影是一种声音活动和视觉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导演艺术家用一系列的视听化描绘所组成的景象。法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罗贝尔·布烈松在《电影书写札记》中这样描述道:“电影书写是一种运用活动影像和声音的写作”。的确,在纯粹的视觉写作方式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写作方式,一种用声音来写作的方式。对一个现代的导演来说,不仅要学会用眼睛来观看,还要懂得用耳朵来倾听、来选择、来引导、来创造。声音是导演创造性地描述故事、描写环境、描绘情感的感性语言,它能够真正地给予导演艺术家自由创造以及自由表述影片故事内容的无限空间,所有的声音成分——声响、人声、音乐以及静默无声都是构成影片意义的重要元素。电影声音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自由的、创造性的表意元素,它直接诉诸于听觉,具有一种叙事性、表情性和主观性的特质,能将一个动作,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境通过听觉的表述、感知、联想转换成为一种感性的虚拟形象,与影像组合在一起,共同书写着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视听世界。《用声音写作》主要论述电影导演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声音元素来叙述电影故事、刻画电影人物、描绘电影场景和表达电影主题的。本文将依据声音的不同特性,通过强化电影声音的创造性表述来反省我们传统观念中的那种只注重视觉影像,而忽视听觉形象的文化习惯,借助于对经典电影作品中声音的分析与读解来深入剖析当代电影导演不同的声音观念、不同的声音写作方式,用创造性的声音处理来直观化地研究电影声音,激活电影创作者的听觉灵感,扩展电影声音的表现力,使电影创作者重新感受声音、认识声音、分析声音,培养一种倾听意义、结构形式、创造内涵的声音叙事意识,倡导一种视觉与听觉平衡表达的创作观念,创造具有新维度、新含义的视听感知形式,达到电影视觉影像与听觉形象的共生与整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用声音写作
  • 1、一种被忽略的倾听意识
  • 2、一种视听平衡的叙述关系
  • 3、一种创造性的表意方式
  • 二、用声响描写
  • 1、声响的动态距离
  • 2、声响的环境表述
  • 3、声响的空间表现
  • 三、用人声描述
  • 1、人声的叙事聚焦
  • 2、人声的情感描述
  • 3、人声的主观连续性
  • 四、用音乐描绘
  • 1、音乐与故事叙述
  • 2、音乐与人物刻画
  • 3、音乐与情感表现
  • 4、音乐的节奏模式
  • 五、用静默描画
  • 结束语:创造性的声音表意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影中“悬念”的声音设计方法[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 [2].浅析电影声音对电影内外部节奏的影响[J]. 新闻世界 2014(05)
    • [3].电影声音设计的风格化特点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7)
    • [4].试论电影声音响度的控制[J]. 现代电影技术 2012(11)
    • [5].感知——聆听电影声音的快感[J]. 现代妇女(下旬) 2013(12)
    • [6].电影声音理论的现代呈现及真实性研究[J]. 当代电影 2017(06)
    • [7].精挑细选的“真实”——浅谈电影声音创作中真实感营造的规律[J]. 大众文艺 2015(13)
    • [8].论电影环绕立体声的审美意义[J]. 电影文学 2012(24)
    • [9].电影声音对观影心理影响的研究(上)——借鉴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电影声画关系的一种研究[J]. 现代电影技术 2010(07)
    • [10].谈谈电影声音的发展及其审美认知[J]. 电影评介 2012(07)
    • [11].电影声音的数字化修复技术及发展前景探讨[J]. 当代电影 2013(03)
    • [12].电影声音风格的民族化研究[J]. 大舞台 2015(08)
    • [13].电影的基本声画关系探讨[J]. 电影评介 2008(22)
    • [14].试论影响电影声音响度的四个要素(一)[J]. 现代电影技术 2012(03)
    • [15].体系建构:电影声音理论研究新意识[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01)
    • [16].体系意识:电影声音理论研究新路[J]. 现代电影技术 2016(09)
    • [17].欧美电影声音人才培养模式及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4)
    • [18].电影声音技术的变革[J]. 电声技术 2013(09)
    • [19].“慕课”时代电影声音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 现代电影技术 2016(06)
    • [20].整合与间离:虚实之间的电影声音运用[J]. 当代电影 2019(12)
    • [21].“声音表情”、“音效”与“敬陪末座”——台湾影视声音教育调查报告[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4(06)
    • [22].静寂中的心灵沉淀——有声电影中的“静”[J]. 大众文艺 2013(03)
    • [23].图像扫描法光学声迹修复系统及关键技术[J]. 现代电影技术 2016(07)
    • [24].黑暗中的呼喊:后经典电影声音的功能[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8(01)
    • [25].以声驭景:从年度奥斯卡影片看声音对画面的反作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6].浅析电影《摇滚英雄》的声音设计[J]. 现代电影技术 2015(11)
    • [27].浅析电影声音三大元素的设计[J]. 大众文艺 2015(19)
    • [28].声音的认知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观众对影视声音的认知[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8(01)
    • [29].论电影中环境声的作用与运用[J]. 现代电影技术 2014(09)
    • [30].从78年前后战争片看电影声音创作差异——以《英雄儿女》与《集结号》为例[J]. 电影文学 2011(06)

    标签:;  ;  ;  ;  ;  ;  ;  ;  ;  ;  

    用声音写作 ——论电影导演创造性的声音表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