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潘玉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潘玉良,艺术作品,女性主义,男权话语
潘玉良论文文献综述
李立国[1](2019)在《言说的矛盾——潘玉良女性艺术作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潘玉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女性画家,她从女性的角度描绘女性,为女性言说表达自己提供了重要途径。潘玉良的作品,也是当时女性所面临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变革的缩影。文章通过对潘玉良作品的分析,梳理出潘玉良绘画作品中的叁组矛盾所在: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矛盾、主体与他者的矛盾、开放与封闭的矛盾。通过对这叁组矛盾的分析,研究当时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生存的环境与女性主义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贾点墨[2](2019)在《命运的倾诉——潘玉良女性视角艺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国时期的女画家潘玉良一生命运坎坷,但命运的不公正是她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她独特的女性绘画视角以及中西方融合的绘画思维,使她的女人体绘画开启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大门。(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10期)
王维荣,虞雯[3](2019)在《女性意识在潘玉良女人体作品中的集中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女人体是西方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创作内容,也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绘画技法的重要研习对象。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自古以来对女人体的审美态度与他者视角皆深受父权价值观的影响,女人体在经典艺术作品中作为美的化身却始终是男性审美标准下的文化宠物。女性意识是20世纪以来女性逐渐摆脱男权桎梏将自身作为主体来思考的社会视角。本文以20世纪留法艺术家潘玉良的女人体作品为例,通过探讨她女人体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来探析女性要如何从文化宠物转向文化主体,从而探讨女性艺术家要如何在艺术史中获得平等的话语权。(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8期)
任伟[4](2019)在《潘玉良与卡洛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之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研究中,探讨了画家卡洛和潘玉良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以及绘画风格等,并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她们作品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7期)
石楠[5](2019)在《苦难是辉煌的底色——我写《画魂——潘玉良传》的前前后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画魂——潘玉良传》已经出了17版了。很多朋友关心这部书的创作经历,想要我谈谈写作《画魂——潘玉良传》的历程和这部书面世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首先要讲的是潘玉良的姓氏之谜,也是我这本书书名的几次变更过程,为什么开始发表在《清明》杂志上题为《张(本文来源于《传记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婷[6](2019)在《潘玉良二次赴法国前风景写生作品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潘玉良辗转途经苏联、德国参加法国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并准备游览意大利、希腊、荷兰等多国进行艺术考察。当时的《中央日报》在1937年7月27日《潘玉良出国考察美术并参观巴黎博览会》一文中报道:"预期二年,颇盼他日返国时,能无负国内同情者之期待而无虚乎此行,又行囊中携有国内写生杰作数十幅,将示昔日师友观摩请益,并令欧人一观国人运用油绘材料与西方之作风云。"但此行未能再次回归国内,此后潘玉良侨居巴(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9年15期)
刘连[7](2019)在《凝视与旁观:电视镜头里的民国女画家——以潘玉良、孙多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文化传媒的主要载体,影视作品对主题的不同角度与侧重表达,能够充分展现时下大众的精神取向。而在为数不多的诠释民国女画家影视题材里,围绕女性职业化后存在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纠缠,尤为凸显了这批近代职业女性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多样发展型态的社会参照价值。(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孙红燕[8](2019)在《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油画《双人扇舞》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潘玉良坚守"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的艺术主张,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实现了中西绘画技巧的有机融合,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刘海粟誉为"中国女大师"。本文以《双人扇舞》油画为例,从构图方式、线条运用、色彩搭配和题材选择等方面浅析潘玉良的绘画技法和方式,以期为解读更多潘玉良油画作品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7期)
张梅[9](2019)在《潘玉良中晚年自画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画像是人物肖像画的一种,在西方美术史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画像是画家以自我形象入画的一种绘画模式,通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大体分为伪装式自画像和独立式自画像。把自己的样子借助《圣经》里的人物表现出来的方式叫伪装式自画像,如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本文来源于《文物天地》期刊2019年07期)
田甜[10](2019)在《潘玉良《照镜女人体》——双向互异的“自我”镜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学是19世纪欧洲图像志中的一个分支,和当时传统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不同,是挖掘作品主题的内容和题材背后的意义。本文对民国时期女画家潘玉良《照镜女人体》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参照时代、历史、心理、文化学进行分析阐释,探寻潘玉良镜像中自我双向"互异"的深层次的意义,找到图像"缺失"的内在含义。(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2期)
潘玉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民国时期的女画家潘玉良一生命运坎坷,但命运的不公正是她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她独特的女性绘画视角以及中西方融合的绘画思维,使她的女人体绘画开启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大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潘玉良论文参考文献
[1].李立国.言说的矛盾——潘玉良女性艺术作品研究[J].艺术教育.2019
[2].贾点墨.命运的倾诉——潘玉良女性视角艺术浅析[J].参花(上).2019
[3].王维荣,虞雯.女性意识在潘玉良女人体作品中的集中体现[J].明日风尚.2019
[4].任伟.潘玉良与卡洛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之觉醒[J].大众文艺.2019
[5].石楠.苦难是辉煌的底色——我写《画魂——潘玉良传》的前前后后[J].传记文学.2019
[6].李婷.潘玉良二次赴法国前风景写生作品赏析[J].东方收藏.2019
[7].刘连.凝视与旁观:电视镜头里的民国女画家——以潘玉良、孙多慈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8].孙红燕.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油画《双人扇舞》赏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
[9].张梅.潘玉良中晚年自画像研究[J].文物天地.2019
[10].田甜.潘玉良《照镜女人体》——双向互异的“自我”镜像研究[J].艺术评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