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章在收集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语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系统研究法、语料库研究法及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对比语言学、语法化理论、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及认知语言学来剖析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共性与差异。此外,文章还对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分化时间和形成当前句法格局的原因作了探讨。文章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说明文章的研究内容、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重点和创新点;扼要地总结了汉语、壮语和泰语三种语言被动句的研究现状;对被动标记及带被动标记句做了界定。第二章为壮泰语被动标记语法化途径的探讨。我们从词义的演变及语法形式的拓展两方面对壮语和泰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作了探讨。第三章为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三个平面的对比。文章剖析了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共性与差异性,并得出了其共性大于差异的结论。第四章为相关问题的阐释。文章证实了壮泰语带被动句的产生在语言群团分化之后。并从语言的内部机制、语言间的相互影响、认知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形成、发展的原因。第五章为结语。全文得出了三个结论:壮泰语被动标记同中有异;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共性大于差异;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形成在语言群团分化之后,其发展受内部机制、语言间影响、认知三方面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都匀方言被动标记“着”字的探究[J]. 汉字文化 2020(12)
- [2].汉语被动标记发展演变的路径考察[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 [3].汉语方言“把”字被动标记词的地理分布特点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4].论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分化时间[J]. 语文学刊 2011(11)
- [5].商丘方言被动标记“叫”的语法化[J]. 唐山文学 2017(08)
- [6].汉语方言被动标记“得”的来源及其语法化[J]. 方言 2019(03)
- [7].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功能[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8].论樟树方言被动标记“等”及其语法化[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9].论上海话的使役、被动标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0].论湘方言中来源于持拿义动词的被动标记[J]. 励耘语言学刊 2018(02)
- [11].被动标记“被”、“叫”、“让”、“给”语法化程度的差异[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9)
- [12].贵阳方言被动标记“着”探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0(01)
- [13].恩施方言的被动标记“着”[J]. 汉语学报 2017(02)
- [14].四川方言被动标记词“遭”的考察[J]. 新乡学院学报 2020(05)
- [15].赣语上高话的被动标记“讨”[J]. 方言 2018(01)
- [16].湖南辰溪方言的被动标记“着”探讨[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11)
- [17].湘南流峰土话被动标记补议[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7)
- [18].湖南平江方言的“落~=”字句[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9)
- [19].綦江方言中“拿”的多功能用法及语法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都昌方言被动标记“驮”字语法化历程探析[J]. 江科学术研究 2019(02)
- [21].湖南湘阴话的双音节被动标记及其类型学价值[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2].北京话被动标记“给”的来源及历时演变[J]. 中国语文 2018(04)
- [23].一百多年前上海话的使役、被动标记[J]. 语言学论丛 2017(02)
- [24].关于给予义动词转化为被动标记的过程探索[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4(03)
- [25].桂北永福话中的“捱”和“给”[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9)
- [26].甘肃文县方言中的“倒”[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27].浅谈汉语各方言被动表示法的差异及成因[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8].由[khuo~(4A)][haη~5][ha~3]谈连城莲峰话的被动与使动[J]. 龙岩学院学报 2012(03)
- [29].被动关系词“受”的考察[J]. 古汉语研究 2014(01)
- [30].安徽宿松方言的原因连词“把在”[J]. 语言研究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