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马风雄山东省海阳市新元小学2651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针对小学生还没有普遍对学习形成比较稳定的责任感的时候,他们所具有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凡事都愿意从兴趣出发,他们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以下是这节课的课堂回录片段。

师:同学们,5岁的萨沙在一个周末与他的家人到森林里去。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读书)“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师:萨沙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突然,他发现了什么,兴奋地把大家喊了来。他怎么说?

生:“看!这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师:语气不够强烈,谁还能更好地体会萨沙此时的心情?

生:“看!这还有一朵野蔷薇呢!”(学生意识到应该读出萨沙发现野蔷薇后的兴奋心情)

师:不错。谁还能读?(生再读……赞赏)

师:全家人都被吸引了来,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生:(读书):“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师:这是怎样美妙的景象呀!谁能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好多的铃兰花,其中就有一支野蔷薇花,它是粉红色的,上面还带着露珠,还有很香的味儿。”“还在风中跳舞。”

师:多美呀,让我们再来读读。

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自然读出应有的语气。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2.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4.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习惯要求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卫生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光线、位置、姿势,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总之,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标签:;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