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笋保鲜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宣林,邢亚阁,税玉儒,徐若菡,曹晓彤,许青莲,刘晓翠,毕秀芳[1](2021)在《贮藏温度对筇竹笋采后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筇竹笋味甘鲜嫩,笋体脆爽,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经济和生态价值。筇竹笋采后生命力旺盛,笋体易老化腐烂,难以贮藏,而适当的低温贮藏可有效延缓其木质化进程,延长保鲜期。本文探讨了18、4、0和-18℃4种贮藏温度对筇竹笋色泽、硬度、失重率、呼吸强度、酶活性、MDA(丙二醛)、木质素及粗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鲜笋在18℃条件下贮藏4 d木质化严重,丧失食用价值;而在4、0和-18℃条件下贮藏至第10 d,产品外观品质均保持较好,但由于冻藏(-18℃)对笋体细胞造成损伤,解冻后其质地变软,食用品质降低。0℃条件下各指标结果优于4℃,能更好地保持筇竹笋采后原有品质,延长贮藏时间。本研究为竹笋低温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逢振[2](2021)在《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竹笋是竹子可食用的嫩芽,其富含膳食纤维、抗氧化物、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采收后的竹笋因含水量高、呼吸作用旺盛等原因,非常容易老化,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急需加大对竹笋的贮藏保鲜研究力度。介绍了竹笋采后生理的变化情况和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并对竹笋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汤彩碟,张甫生,杨金来,吴良如,郑炯[3](2022)在《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笋作为一种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绿色森林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由于采后竹笋易发生木质化、酶促褐变、营养价值降低等变化,导致鲜笋食用品质降低、贮运困难。此外,目前竹笋加工技术较为传统且精细化程度低,造成竹笋制品种类单一、大量副产物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因其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保鲜及加工中,成为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辐照、紫外线、超高压、超声波、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等非热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阐明以上非热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优势特点及作用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展望,提出未来竹笋保鲜及加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竹笋采后保鲜减损、竹笋制品加工技术提质增效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胡强,王燕,张欣,王延云[4](2021)在《超高压处理大型竹笋贮藏加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春夏中大型竹笋,开发一种新的优良保鲜加工方法,在延长竹笋货架期的同时,更加完整地保持其各营养成分及功能性成分。方法选取南方地区的夏季高产大型笋——硬头黄竹笋为实验材料,应用超高压技术对硬头黄竹笋保鲜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热处理工艺进行横向对比。以贮藏期间竹笋的质量损失率、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菌含量为正交试验指标,采用多指标正交设计讨论超高压处理强度、超高压处理时间、装量等3个主要工艺因素对竹笋保鲜的影响。结果最优水平组合为压强550 MPa,时间6 min,15 cm×25 cm PE袋装量1/2。在灭菌及口感风味保持方面,超高压技术处理的新鲜硬头黄竹笋保鲜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热处理工艺。结论超高压保鲜处理在灭菌和抑制多酚氧化酶活力等方面,相较于传统热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该方法处理温度低,更有利于保持大部分营养物质及热敏性功能性成分。
沈彦合[5](2021)在《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形态学特征、遗传变异及其竹笋品质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是四川省重要乡土竹类,产量高、纤维素含量高、笋材两用,经济价值颇高。本研究以栽培型梁山慈竹(ck)以及经体细胞突变获得的稳定的7个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新品系为材料,对其形态学特征、遗传变异,及竹笋的营养和风味品质、采后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的笋和成竹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与栽培型梁山慈竹(ck)和其他基因型相比,90-3-b在株高、胸径、节间数、秆壁厚度等指标上均较高,表现出高生物量积累的潜力。2.基于竹笋的竹箨颜色、茎秆颜色、新竹蜡层、箨毛颜色、秆环特征、箨毛分布等表型特征,可将其分为2个亚群,ck、90-3-b、126-a、101-2-b与129-b为亚群I;9-b、35-b、64-a三个基因型聚类在亚群II。3.设计筛选了17对引物,对8种基因型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展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种基因型在D1=0.69处被分为3类,Ⅰ类中包含普通栽培型ck和90-3-b,Ⅱ类中包含101-2-b和129-b,Ⅲ类中包含9-b、126-a、35-b、64-a。4.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竹笋的营养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发现126-a和101-2-b两个基因型综合品质较好,可作为笋用竹的良好品种资源。但是9-b和35-b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黄酮、人体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可作为特色营养产品开发的良好品种资源。5.6-BA、IAA和ABA在竹笋低温储藏的5 d内上升的,在5 d后开始持续下降;而乙烯含量在1-5 d这个时间段是下降的,在5 d后开始较大幅度上升。
董春凤,赵一鹤[6](2020)在《竹笋采后木质化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竹笋采后木质化机理的研究,主要围绕木质素、纤维素、酚类物质以及活性氧展开,阐述了这些因素在竹笋木质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为竹笋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此外还阐述了不同保鲜方式(物理保鲜方法、化学保鲜方法和生物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姚荷[7](2019)在《基于复合法的淡竹笋半成品保藏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竹资源丰富,竹笋种类众多。竹笋,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在我国有很长的食用历史,其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其中,淡竹笋(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味甘、性寒,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作中药,具有清热消痰等多种功效。新鲜淡竹笋采收季节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采收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对淡竹笋进行采后保藏及加工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以淡竹笋为原料,主要进行了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使淡竹笋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也为淡竹笋保藏及加工技术提供更多方法。(1)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淡竹笋在保藏过程中,会产生褐变、组织老化及腐烂等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了淡竹笋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本试验探究热处理与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对保藏淡竹笋感官品质和二氧化硫残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和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处理可有效地保持保藏淡竹笋品质,焦亚硫酸钠溶液越高,保藏效果越好,两者同时作用,效果最佳。热处理和焦亚硫酸钠溶液保藏淡竹笋能显着提高其感官评分(P<0.05),增加淡竹笋保藏中的亮度L*,使硬度降低得较为缓慢,保藏64 d时,11组(热处理+0.5%柠檬酸+0.20%焦亚硫酸钠)和12组(热处理+0.5%柠檬酸+0.25%焦亚硫酸钠)淡竹笋的硬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但11组失去食用价值;保藏过程中,12组的浊度无明显变化且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保藏至60 d时,12组淡竹笋中SO2残留量为(0.045±0.000)g/kg,符合《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关于蔬菜罐头(仅限竹笋、酸菜)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05 g/kg的规定。为得到保藏品质好、保藏时间长的淡竹笋,建议采后淡竹笋经沸水处理60 s后,使用0.25%添加量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保藏,保藏期可达60 d以上,且SO2残留量安全可靠。(2)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为了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品的食用性和安全性,本文以淡竹笋为原料,分别接种肠膜明串珠菌、玉米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及以上一种或几种菌种的混合菌种,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研究了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淡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淡竹笋接种发酵pH低于自然发酵;接种发酵的总酸高于自然发酵的总酸;接种发酵对于亚硝酸盐含量的控制效果要好于自然发酵,发酵5 d后,接种发酵淡竹笋亚硝酸盐含量显着低于自然发酵(P<0.05);自然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淡竹笋的色泽要优于纯种发酵。接种发酵淡竹笋可以加快发酵速度,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其中,玉米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组合发酵效果最佳。(3)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为获得干燥时间短、干燥品质好的笋干,以竹笋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分析微波干燥功率、时间和热风干燥温度3个因素对笋干感官评分、总干燥时间、复水比、色差和硬度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取笋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干燥功率6.3?W/g、微波干燥时间60?s、热风干燥温度6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笋干感官评分85.6、总干燥时间200?min、复水比6.17,干制品色差ΔE*?19.99、复水制品色差ΔE*?13.92、干制品硬度19511.23?g、复水制品硬度20010.71?g,笋干含水量≤8?%,该工艺研究结果可为笋干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毛彦佳[8](2018)在《砂藏竹笋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后竹笋水份含量高,贮藏期间不断进行着各项生命活动,如水分散失、褐变程度加深,以及木质化进程加快,最终导致竹笋丧失营养物质,失去食用价值。本课题采用传统的砂藏保鲜竹笋方法,通过分析贮藏期间竹笋的一系列品质(失重率、硬度、褐变指数、可溶物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以及探讨影响竹笋褐变(多酚氧化酶PPO)和木质化的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研究了砂藏方法在竹笋保鲜方面的机理及应用效果。此外,还研究了砂藏环境中的含水量、保鲜剂和砂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保鲜剂(包括新型乙烯作用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植物激素(赤霉素),以及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与砂藏方法相结合处理等,对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保鲜工艺,构建砂藏保鲜竹笋的体系。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1.以不同贮藏温度以及采用砂藏的方法对竹笋进行贮藏,其中4℃砂藏环境下贮藏的竹笋保鲜效果最佳,其各项贮藏品质都处于最佳状态;并且催化酚类物质氧化的多酚氧化酶(PPO),以及形成木质素的关键酶(PAL、CAD、POD)在贮藏期间,其活性均处于最低值,在第24天时,其活性分别为101.92U/g?min、0.93U/g?min、2.0 U/g?min、1.23×103 U/g?min,远低于10℃未经砂藏的竹笋的酶活性154.33 U/g?min、1.65 U/g?min、3.85 U/g?min、2.30×103U/g?min,低温砂藏能有效抑制竹笋笋体内酶活性的变化,防止褐变及木质化,其保鲜期可延长半个月以上。2.在不同砂藏含水量环境下对竹笋进行贮藏,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20%的砂藏环境中贮藏的竹笋,与在干燥的砂藏环境中贮藏的竹笋对比,并没有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环境中的水分加剧了竹笋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贮藏期间,其酶活性均大于干燥砂藏环境,且在贮藏24天时,形成木质素的关键酶PAL、CAD、POD的酶活性分别是干燥砂藏环境中的竹笋的1.9倍、1.65倍、1.3倍。3.对比研究1-MCP、赤霉素和抗坏血酸在砂藏环境中对竹笋贮藏效果的影响,发现1-MCP在保持硬度与维持可溶物固形物含量方面有突出表现,且能有效抑制贮藏期间竹笋笋体中PPO、CAD活性,在贮藏24天,其活性分别为97.25U/g?min、1.91 U/g?min,减缓木质素的生成。赤霉素在抑制PAL活性方面有积极作用,在贮藏第15天,其PAL活性为1.22U/g?min,减少了0.14U/g?min。抗坏血酸在减少笋体失重、降低褐变程度,以及抑制笋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积极作用,但是效果不显着。综合分析,得出1-MCP结合砂藏处理竹笋的保鲜效果最佳。4.最佳保藏工艺是将竹笋贮藏于4℃干燥的砂藏环境中,并结合新型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制剂)。该保鲜体系可显着提高竹笋的贮藏品质,且有效延长竹笋的保鲜期,其货架期可达54天。
郑剑[9](2018)在《中短波紫外辐照和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冷藏下的保鲜效果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有益健康的传统蔬菜,是竹子地下竹鞭上萌发分化而成的芽。然而,竹笋采后保鲜十分困难,会因为组织的快速木质化和褐变导致食用品质下降。目前,采用UV-B和UV-C辐照或草酸处理能够有效延缓一些果蔬的成熟衰老,降低腐烂、缓解冷害、抑制褐变、提高营养价值和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但有关UV-B/C辐照或草酸处理在竹笋采后保鲜方面的应用研究报道少。本研究以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为研究材料,经过8.0kJ m-2UV-B辐照处理高节笋,3.0kJ m-2UV-C辐照处理马蹄笋,以未经辐照处理的竹笋为对照,或将高节笋、马蹄笋在5mM草酸中浸泡10min,以在浸水10 min为对照,研究UV辐照或草酸处理对两种竹笋的品质、木质素代谢、抗氧化系统以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UV辐射或草酸处理对竹笋采后保鲜的效应及其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UV-B或UV-C辐照处理显着降低了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延缓了硬度上升和还原糖、木质素以及纤维素的累积,抑制了总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提高了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降低了和失重率和腐烂率;同时,显着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抑制了超氧阴离子(0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的上升,显着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及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从而有助保持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的细胞膜完整性,抑制褐变发生;UV-B和UV-C辐照处理显着抑制了冷藏期间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而有效延缓了竹笋的木质化进程。2、草酸处理显着抑制了冷藏期间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的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速率,延缓了总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失重率的上升,提高了类黄酮含量,降低了腐烂率;草酸处理提高了冷藏期间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中SOD、CAT和APX活性,并上调了SOD、CAT的表达;抑制了O2·-产生速率和H202含量上升,抑制了 PPO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降低了 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从而有助保持竹笋组织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酶促褐变。另外,草酸处理抑制了冷藏期间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的PAL、4CL、CAD和POD的活性和及其基因表达,从而延缓了竹笋的木质化进程。上述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UV-B/C辐照处理或和草酸处理能够有效调控冷藏条件下去壳竹笋的木质素代谢和抗氧化系统,从而延缓采后竹笋老化及品质下降。两种处理可作为竹笋保鲜的新方法,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张赟彬,毛彦佳,杨振,许静,万文娟[10](2018)在《砂藏环境对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雷竹笋作为试验试材,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和砂藏环境下,竹笋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褐变指标、感官性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竹笋在4℃干燥的砂藏环境下,可有效保持笋体中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的含量,同时能够降低竹笋的失重率以及褐变程度,其货架期可达54 d,而竹笋在10℃贮藏下,其各方面的贮藏品质均急速下降,其保鲜期仅为15 d。可见砂藏保鲜方式能有效提升保鲜竹笋的品质。
二、竹笋保鲜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笋保鲜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贮藏温度对筇竹笋采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筇竹笋样品处理 |
1.2.2 色泽和硬度 |
1.2.3 水分和呼吸强度 |
1.2.4 酶活性的测定 |
1.2.5 MDA(丙二醛)的测定 |
1.2.6 木质素和粗纤维的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色泽和硬度的变化 |
2.2 水分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变化 |
2.3 酶活性的变化 |
2.4 MDA含量的变化 |
2.5 木质素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
3 结论 |
(2)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竹笋的采后生理变化 |
1.1 呼吸作用 |
1.2 蒸腾作用 |
1.3 衰老症状 |
2 竹笋的贮藏保鲜技术 |
2.1 物理贮藏保鲜技术 |
2.2 化学贮藏保鲜技术 |
3 结语 |
(3)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辐照技术 |
2 紫外线技术 |
3 超高压技术 |
4 超声波技术 |
5 超微粉碎技术 |
6 高压均质技术 |
7 其他非热加工技术 |
8 研究展望 |
8.1 开展电子束辐照等新兴技术在竹笋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
8.2 采用多种非热技术协同增效竹笋保鲜及加工 |
8.3 阐明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作用机制 |
9 结论 |
(5)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形态学特征、遗传变异及其竹笋品质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竹类植物的分类与形态学特征 |
1.2.1.1 竹类植物的系统分类 |
1.2.1.2 竹类植物系统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
1.2.2 竹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1.2.3 竹笋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研究 |
1.2.4 低温贮藏对竹笋品质的影响 |
1.2.4.1 低温贮藏对竹笋感官品质的影响 |
1.2.4.2 低温贮藏对竹笋部分营养物质的影响 |
1.2.4.3 低温贮藏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形态和解剖特征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的形态学特征 |
2.2.2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的形态解剖 |
2.2.3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的发笋与笋外观品质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3.2.2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3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笋品质特性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分析测定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竹笋的营养品质 |
4.2.2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竹笋的氨基酸及其总量 |
4.2.3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竹笋的食味品质 |
4.2.4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竹笋的呈味氨基酸含量及比例 |
4.2.5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竹笋品质的综合评价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竹笋低温贮藏对激素和木质素相关酶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试验仪器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低温贮藏后不同品质类型竹笋4CL和PAL酶活性分析 |
5.2.2 低温贮藏后不同品质类型竹笋相关激素含量分析 |
5.3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竹笋采后木质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采后竹笋木质化机理研究进展 |
1.1 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
1.2 纤维素的沉积 |
1.3 酚类物质的变化 |
1.4 活性氧代谢 |
2 不同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
2.1 物理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
2.1.1 低温贮藏。 |
2.1.2 气调包装贮藏。 |
2.1.3 减压贮藏。 |
2.1.4 热处理。 |
2.2 化学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
2.3 生物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
3 结论与展望 |
(7)基于复合法的淡竹笋半成品保藏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竹笋保藏与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
2 竹笋采后生理变化 |
3 竹笋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
3.1 物理保藏技术 |
3.2 化学保藏技术 |
3.3 生物保藏技术 |
4 竹笋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
4.1 腌制竹笋加工 |
4.2 干制竹笋加工 |
4.3 罐藏竹笋加工 |
4.4 调味竹笋加工 |
4.5 笋汁饮料加工 |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6 主要研究内容 |
6.1 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 |
6.2 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
6.3 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 |
第二章 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感官评分 |
1.3.2 色泽的测定 |
1.3.3 硬度的测定 |
1.3.4 浊度的测定 |
1.3.5 SO_2残余量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 |
2.2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色泽的变化 |
2.3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硬度的变化 |
2.4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浊度的变化 |
2.5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SO_2残留量的变化 |
2.6 保藏淡竹笋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乳酸菌生长曲线和产酸情况检测 |
1.3.2 发酵种子液制备 |
1.3.3 淡竹笋发酵试验 |
1.3.4 总酸的测定 |
1.3.5 亚硝酸盐的测定 |
1.3.6 色泽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乳酸菌及组合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情况 |
2.2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2.3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总酸的变化 |
2.4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2.5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色泽的变化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工艺流程 |
1.3.2 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单因素试验 |
1.3.2.1 微波干燥功率对淡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
1.3.2.2 微波干燥时间对淡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
1.3.2.3 热风干燥温度对淡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
1.3.3 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响应面优化试验 |
1.3.4 指标测定 |
1.3.4.1 感官评分 |
1.3.4.2 总干燥时间 |
1.3.4.3 复水比 |
1.3.4.4 色差ΔE* |
1.3.4.5 硬度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单因素试验结果 |
2.1.1 微波干燥功率对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
2.1.2 微波干燥时间对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
2.1.3 热风干燥温度对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
2.2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与结果 |
2.3 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变量分析 |
2.4 交互作用分析 |
2.5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1 主要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读研期间获奖和科研学术成果 |
(8)砂藏竹笋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竹笋简介 |
1.2 竹笋采后生理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
1.2.1 呼吸生理研究 |
1.2.2 采后竹笋的品质变化 |
1.2.3 竹笋采后木质化的研究 |
1.3 竹笋保鲜的研究现状 |
1.3.1 化学保鲜技术 |
1.3.2 涂膜保鲜技术 |
1.3.3 物理保鲜技术 |
1.3.4 气调保鲜技术 |
1.3.5 其他贮藏保鲜技术 |
1.4 砂藏保鲜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砂藏保鲜效果分析 |
2.1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2.1.2 实验试剂和设备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 贮藏温度对竹笋贮藏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
2.2.1 样品处理 |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 数据分析及处理 |
2.4 结果分析 |
2.4.1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失重率的影响 |
2.4.2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
2.4.3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褐变程度的影响 |
2.4.4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4.5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2.4.6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感官评分的影响 |
2.4.7 不同贮藏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 |
2.4.8 不同贮藏温度对PAL活性的影响 |
2.4.9 不同贮藏温度对CAD活性的影响 |
2.4.10 不同贮藏温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同砂藏含水量环境下的保鲜效果分析 |
3.1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
3.1.1 试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和设备 |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贮藏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
3.2.1 样品处理 |
3.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3 数据分析及处理 |
3.4 结果分析 |
3.4.1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失重率的影响 |
3.4.2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
3.4.3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褐变程度的影响 |
3.4.4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3.4.5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3.4.6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感官评分的影响 |
3.4.7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PPO活性的影响 |
3.4.8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PAL活性的影响 |
3.4.9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CAD活性的影响 |
3.4.10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POD活性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砂藏保鲜体系结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分析 |
4.1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砂藏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
4.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4.1.2 实验试剂和设备 |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贮藏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
4.2.1 样品处理 |
4.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3 数据分析及处理 |
4.4 结果分析 |
4.4.1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失重率的影响 |
4.4.2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
4.4.3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褐变程度的影响 |
4.4.4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4.4.5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4.4.6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感官评分的影响 |
4.4.7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PPO活性的影响 |
4.4.8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PAL活性的影响 |
4.4.9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CAD活性的影响 |
4.4.10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POD活性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课题主要研究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5.3.1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5.3.2 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中短波紫外辐照和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冷藏下的保鲜效果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竹笋及其采后品质劣变的原因 |
1.2 采后UV-C辐照对果蔬的影响 |
1.2.1 采后UV-C辐照对果蔬抗病性的影响 |
1.2.2 采后UV-C辐照延缓果蔬的成熟与衰老 |
1.2.3 采后UV-C辐照对果蔬植物化学物和抗氧化剂的影响 |
1.2.4 采后UV-C辐照对果蔬冷害的影响 |
1.2.5 采后UV-C处理对果蔬基因表达的影响 |
1.3 采后UV-B辐照对果蔬的影响 |
1.4 采后草酸处理对果蔬的影响 |
1.4.1 草酸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的影响 |
1.4.2 草酸处理对果蔬采后褐变的影响 |
1.4.3 草酸处理对果蔬采后抗病性的影响 |
1.4.4 草酸处理对果蔬采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4.5 草酸处理对果实采后冷害的影响 |
1.5 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背景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1.5.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紫外辐照对冷藏去壳竹笋品质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2.2.3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高节笋和马蹄笋实验材料的处理 |
2.3.2 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
2.3.3 失重率和腐烂率的测定 |
2.3.4 色差的测定 |
2.3.5 硬度、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2.3.6 MDA含量和电导率的测定 |
2.3.7 总酚、类黄酮和AsA含量的测定 |
2.3.8 还原糖、总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
2.4.2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
2.4.3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色差的影响 |
2.4.4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硬度、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2.4.5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MDA和电导率的影响 |
2.4.6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总酚、类黄酮和AsA含量的影响 |
2.4.7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还原糖、总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紫外辐照对冷藏去壳竹笋木质化代谢及其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高节笋和马蹄笋实验材料的处理 |
3.3.2 木质素代谢酶活力的测定 |
3.3.3 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相关步骤及方法 |
3.3.4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的PAL、4CL、CAD和POD活性的影响 |
3.4.2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的PAL、4CL、CAD和POD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4.3 去壳竹笋笋肉硬度与木质素代谢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紫外辐照对冷藏去壳竹笋抗氧化系统及其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实验试剂 |
4.2.3 主要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高节笋和马蹄笋实验材料的处理 |
4.3.2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
4.3.3 抗氧化酶活力测定 |
4.3.4 抗氧化系统关键酶基因表达相关步骤及方法 |
4.3.5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H_2O_2的含量和O_2~(-)生成速率的影响 |
4.4.2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的SOD、CAT、APX酶活性的影响 |
4.4.3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PPO酶活性的影响 |
4.4.4 UV-B/C处理对去壳竹笋SOD、CAT、APX和PPO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5 去壳竹笋切面L~*与褐变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草酸处理对冷藏去壳竹笋品质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5.2.1 实验材料 |
5.2.2 主要实验试剂 |
5.2.3 主要仪器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高节笋和马蹄笋实验材料的处理 |
5.3.2 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
5.3.3 失重率和腐烂率的测定 |
5.3.4 色差的测定 |
5.3.5 硬度、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5.3.6 MDA和电导率的测定 |
5.3.7 总酚、类黄酮和AsA含量的测定 |
5.3.8 还原糖、总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
5.4.2 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
5.4.3 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色差的影响 |
5.4.4 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硬度、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5.4.5 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MDA和电导率的影响 |
5.4.6 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总酚、类黄酮和AsA含量的影响 |
5.4.7 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还原糖、总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草酸处理对冷藏去壳竹笋木质化代谢及其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6.2.1 实验材料 |
6.2.2 主要实验试剂 |
6.2.3 主要仪器设备 |
6.3 实验方法 |
6.3.1 高节笋和马蹄笋实验材料的处理 |
6.3.2 木质素代谢酶活力的测定 |
6.3.3 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相关步骤及方法 |
6.3.4 数据处理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草酸处理对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PAL、4CL、CAD、POD酶活性的影响 |
6.4.2 草酸处理对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PAL、4CL、CAD和POD基因表达的影响 |
6.4.3 去壳竹笋笋肉硬度与木质素代谢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6.5 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草酸处理对冷藏去壳竹笋抗氧化系统及其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7.1 前言 |
7.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7.2.1 实验材料 |
7.2.2 主要实验试剂 |
7.2.3 主要仪器设备 |
7.3 实验方法 |
7.3.1 高节笋和马蹄笋实验材料的处理 |
7.3.2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
7.3.3 抗氧化酶活力测定 |
7.3.4 抗氧化系统关键酶基因表达相关步骤及方法 |
7.3.5 数据处理 |
7.4 结果与分析 |
7.4.1 草酸处理对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H_2O_2的含量和O_2~(-)生成速率的影响 |
7.4.2 草酸处理对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SOD、CAT和APX酶活性的影响 |
7.4.3 草酸处理对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PPO酶活性的影响 |
7.4.4 草酸处理对去壳高节笋和马蹄笋SOD、CAT、APX和PPO基因表达的影响 |
7.4.5 去壳竹笋切面L~*与褐变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7.5 讨论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附录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砂藏环境对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样品前处理 |
1.3.2 失重率测定 |
1.3.3 硬度测定 |
1.3.4 可溶性固形物 (SSC) 的测定 |
1.3.5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1.3.6 褐变 |
1.3.7 贮藏过程中竹笋的感官品质的评定 |
1.4 数据分析及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失重率的影响 |
2.2 不同贮藏环境下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
2.3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褐变的影响 |
2.6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感官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 |
四、竹笋保鲜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贮藏温度对筇竹笋采后品质的影响[J]. 李宣林,邢亚阁,税玉儒,徐若菡,曹晓彤,许青莲,刘晓翠,毕秀芳.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2]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J]. 李逢振. 农产品加工, 2021(12)
- [3]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汤彩碟,张甫生,杨金来,吴良如,郑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 [4]超高压处理大型竹笋贮藏加工[J]. 胡强,王燕,张欣,王延云. 包装工程, 2021(03)
- [5]不同基因型梁山慈竹形态学特征、遗传变异及其竹笋品质特征分析[D]. 沈彦合.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6]竹笋采后木质化研究进展[J]. 董春凤,赵一鹤.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3)
- [7]基于复合法的淡竹笋半成品保藏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D]. 姚荷.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8]砂藏竹笋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D]. 毛彦佳.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8(02)
- [9]中短波紫外辐照和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冷藏下的保鲜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 郑剑.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1)
- [10]砂藏环境对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J]. 张赟彬,毛彦佳,杨振,许静,万文娟. 食品工业,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