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杂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妇女》,女性形象,媒体形象
女性杂志论文文献综述
聂焱,王晓焘[1](2019)在《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再探——基于《中国妇女》杂志(1950~2015)的内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女性形象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基于从《中国妇女》杂志(1950~2015)抽取的304篇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女性形象的嬗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妇女》杂志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形塑女性媒体形象的主要力量从国家权力机关转向了市场后,女性的传统婚育角色没有明显变化,而女性的知识形象愈发被强调,政治身份有所弱化。高学历、具有职业成就追求的中青年独立女性形象成为当下主流媒体塑造的重点。本文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改革开放以来第叁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郭浩帆,颜梦寒[2](2019)在《近代女性文学期刊《莺花杂志》若干问题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莺花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办,孙静庵、胡旡闷夫妇编辑,他们同时也是杂志最主要的作者。《莺花杂志》以登载小说为主,风格偏重香艳,旧着新作兼收并蓄,所刊载内容品类之繁,在同时期文学期刊中几乎首屈一指。其营销策略与同时期的文学期刊如《眉语》等基本相同,但又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特色。《莺花杂志》虽只出版了短短叁期,但其栏目之多样、内容之繁富、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家国情怀,充分说明它是一份特色鲜明品味较高的女性文学期刊,无论在近代文学还是近代编辑出版史上,《莺花杂志》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刊物主编胡旡闷的编辑、创作以及演剧方面的才华和成就长期被世人忽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重新评估。(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崔苗苗[3](2019)在《民国时期女性健康传播研究——以《妇女杂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社会内外纷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摆脱"东亚病夫"之名,医学界的知识分子运用以报刊、杂志为载体的大众健康信息传播模式,广泛实施健康教育、传达健康理念和知识,提高了国民健康意识,推动了当时医疗卫生的近代化。其中,女性作为国民之母,肩负着哺育健康的后代、种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本文以《妇女杂志》为历史溯源,探寻民国时期健康传播的内容、方式和特征,分析该杂志在当时社会引导女性健康观念中发挥的作用,并试图对现代妇女杂志中女性健康知识的传播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文化与传播》期刊2019年04期)
刘会军,田小弘[4](2019)在《《妇女杂志》与民初的女性视觉文化——以王蕴章主编时期的期刊封面仕女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王蕴章主编时期的《妇女杂志》封面仕女画中女性视觉形象的梳理,获得了对历史贴近本真的了解与认知,并探讨了民国时期多维度、包容并蓄的女性形象的生产机制,进而拓展《妇女杂志》视觉文化研究视域,以此丰富和深化对民国初期女性文化的认识。王蕴章主编时期的《妇女杂志》的封面仕女画表明,民国初年的女性视觉文化尽管依然以传统文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主,但已经有限度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因而它是女性真正走向自我解放的重要一步。(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王竹君[5](2019)在《中国女性形象的对外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以女性主义与国际传播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英文版《中国妇女》--《Women of China》中的女性图片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的一项比较分析。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交代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第二章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对以往国内外研究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相关的文献做一梳理,并对社会性别理论,国际传播理论进行了阐述;第叁章重点介绍研究方法和类目建构等;第四章从人物基本情况,人物着装打扮和女性生理特征几个方面对所搜集的图片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数据呈现出女性新闻形象与广告形象的差异;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类目建构从图片形式、镜头角度、人物所在场景、人物年龄、人物职业、着装风格、装饰品佩戴状况、人物妆容、人物数量、互动对象、身体曲线程度和衣着裸露程度这12个维度来分析女性形象在该官方杂志中是如何被建构的;将解答《Women of China》杂志是如何对外建构中国女性形象的,女性新闻形象和广告形象有何差异两个问题。研究发现该杂志在对外建构女性形象时为读者塑造了一系列积极进取,事业与生活并重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当然,在建构女性新闻形象时,会将女性不自觉的“去性别”,成功女性占绝大多数,而在建构女性广告形象时,也会潜意识塑造女性“被看”的“性别形象”,因此,二者会受到意识形态的驱使和干扰,该官方杂志在报道女性新闻形象与广告商业形象时也会不自觉地掺杂“刻板印象”。(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郑雯丽[6](2019)在《《东方杂志》女性问题报道研究(1904-1948)》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刊于清末的《东方杂志》是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学术期刊。从1904年创刊到1948年终刊,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历时45年,对国际国内的女性问题作了全面、客观、深刻的报道。即使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岁月,也一直不曾中断对女性问题的密切关注,女性报道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客观理性的思想表达,为当代学界研究近代女性历史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诚为一所学术宝库。本文对《东方杂志》女性问题报道作专门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教育、婚姻、职业、社会影响、思想文化等多方面。通过对文字报道的整理,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将报道划分为晚清(1904—1911)、民国至全面抗战前(1912—1936)、全面抗战至新中国成立前(1937—1948)叁个时期。不同时期报道侧重点有明显变化,对变化原因及报道内容作出分析。《东方杂志》的广告介绍了有关女性的书籍及商品。图片报道方面,“东方画报”栏目及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使得女性报道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直观。《东方杂志》对女子教育、女权运动、婚姻家庭、战争中的妇女、男女两性、中国农村妇女生活等问题的关注,不仅是当时国内女子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呈现出一幅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及争取独立解放的画卷。进步知识分子通过《东方杂志》,报道国内外女界最新动态,传播先进的理论知识,号召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及旧思想的束缚,接受西方男女平等平权的思想观念,促使女性思想走向文明开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任文京,刘伟娜[7](2018)在《杜就田主编时期《妇女杂志》征文中的女性风貌》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就田主编时期《妇女杂志》中的征文第一次将女性作为传播主体,以生活性、文学性和浅近性为传播特点,以两性关系和时髦语境为角度展示了1920年代后期的女性生活状态、思想状态和情感状态,建构了一种全新的女性文化传播模式,为当今女性媒介培树女性情怀,还原并宣扬真实的女性主义,以理性思维和女性视角审视和反思整个社会文化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楚超[8](2018)在《十个动作可有效缓解背痛》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统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腰背痛的人群终身患病率高达84%。虽然这些疼痛多数时候会自动消失,但大约有一半的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会复发。近日,发表在《内科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第一次跟踪调查了背痛持续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背痛与老年女性的死亡率显(本文来源于《保健时报》期刊2018-11-15)
夏琛斐[9](2018)在《民国时期女性杂志新闻评论解析——以《女子月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是我国女性杂志发展最快、类目最多的一个时期,由于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等事件的深刻影响,女性杂志发展过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女性从思想和行动层面争取自身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女性社会性别和主体意识产生变化。这些杂志记录这群女性斗争的全过程,其本身也是一种斗争行为。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像社论、专论、时事评论等作为利器发展迅速,引导社会舆论风向的形成。《女子月刊》作为非营利性女性杂志,由黄心勉和姚名达夫妇自费(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8年29期)
王丽敏[10](2018)在《民国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以《玲珑》杂志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玲珑》作为民国时期女性读物,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休闲娱乐的消遣品。实际上,它在促进女性思想进步方面,成绩斐然。本文试图从爱国意识、身体意识、性意识叁方面,展现女性在不断地寻求"人性解放"中,把自身命运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折射出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8年10期)
女性杂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莺花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办,孙静庵、胡旡闷夫妇编辑,他们同时也是杂志最主要的作者。《莺花杂志》以登载小说为主,风格偏重香艳,旧着新作兼收并蓄,所刊载内容品类之繁,在同时期文学期刊中几乎首屈一指。其营销策略与同时期的文学期刊如《眉语》等基本相同,但又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特色。《莺花杂志》虽只出版了短短叁期,但其栏目之多样、内容之繁富、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家国情怀,充分说明它是一份特色鲜明品味较高的女性文学期刊,无论在近代文学还是近代编辑出版史上,《莺花杂志》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刊物主编胡旡闷的编辑、创作以及演剧方面的才华和成就长期被世人忽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重新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杂志论文参考文献
[1].聂焱,王晓焘.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再探——基于《中国妇女》杂志(1950~2015)的内容分析[J].中国研究.2019
[2].郭浩帆,颜梦寒.近代女性文学期刊《莺花杂志》若干问题考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崔苗苗.民国时期女性健康传播研究——以《妇女杂志》为例[J].文化与传播.2019
[4].刘会军,田小弘.《妇女杂志》与民初的女性视觉文化——以王蕴章主编时期的期刊封面仕女画为例[J].华夏文化论坛.2019
[5].王竹君.中国女性形象的对外呈现[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6].郑雯丽.《东方杂志》女性问题报道研究(1904-1948)[D].河北大学.2019
[7].任文京,刘伟娜.杜就田主编时期《妇女杂志》征文中的女性风貌[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楚超.十个动作可有效缓解背痛[N].保健时报.2018
[9].夏琛斐.民国时期女性杂志新闻评论解析——以《女子月刊》为例[J].青年.2018
[10].王丽敏.民国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以《玲珑》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学术探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