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荣辱观作为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是以文化为根基的传统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现代道德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荣辱观传统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同时这些传统荣辱观念又囿于特定的时空背景而有明显的局限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汲取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精髓,又突破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种种局限,将中国传统荣辱观与当代社会转型期间的道德实际及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体现了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传承与超越的统一。本论文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一统”的爱国思想、重民思想以及和谐思想。同时,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超越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二者阶级属性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从以民为本到“为人民服务”的现代转换、从传统理想人格结构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转换、从人伦道德观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从传统德治思想到德法兼治的现代转换,从而实现了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全面超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文化根源;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传承和超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J]. 改革与开放 2013(02)
- [2].提高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以中国传统荣辱观教育为视角[J]. 焦作大学学报 2013(02)
-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现代转换[J]. 黑龙江史志 2010(09)
- [4].中西方传统荣辱观比较研究[J]. 黑龙江史志 2009(06)
- [5].传统荣辱观在汉字中的表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6].传统荣辱观的启示[J]. 世纪 2008(02)
- [7].提高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以中国传统荣辱观教育为视角[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8].提高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以中国传统荣辱观教育为视角[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9].传统荣辱观的形上意蕴[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01)
- [10].中国古代荣辱观及其当代意义[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12)
- [11].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传统荣辱观的超越——从传统理想人格结构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转换[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
- [12].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J]. 考试周刊 2012(80)
- [13].从传统荣辱观到社会主义荣辱观[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8)
- [14].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5].论儒家传统荣辱观的合理因素[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6].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04)
- [17].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J]. 云南电大学报 2008(03)
- [18].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3)
- [19].“八荣八耻”的时代意义[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20].凉山彝族传统荣辱观述论[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01)
- [21].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 东岳论丛 2009(12)
- [22].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荣辱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03)
- [2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源流[J]. 社会科学家 2008(10)
- [24].传统荣辱观之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7)
- [25].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儒家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超越[J]. 船山学刊 2010(03)
- [26].中西方传统荣辱观的异同[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10)
- [27].浅议耻感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
- [28].浅论社会主义荣辱观[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6)
- [29].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探[J]. 成才之路 2008(32)
- [30].扎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开拓思想道德建设新境界——从儒家传统荣辱观看“八荣八耻”的文化内涵[J]. 文教资料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