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华裔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华裔,新移民文学,中国叙事,移民作家,裘小龙,国家图书奖,严歌苓,金山客,主流文学,华裔作家
美国华裔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郑婷婷[1](2019)在《美国华裔新移民文学中的中国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文学随着华人在全球的定居而兴起,并不断发展。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华人用外文创作出他们当下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场景,其中美国华裔文学成绩较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华裔文学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逐渐从边缘族裔文学向主流文学靠拢。本期作者从宏观和微观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17)
魏静[2](2019)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边缘书写的象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的百余年中,在经历萌芽、发展阶段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蓬勃兴旺的多元发展时期,其文学形式包括自传、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其中以中国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作品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在于,作为少数族裔文学一员的美国华裔作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17)
王晓丹[3](2019)在《讲述“想象的母国”之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再现与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叁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事与美国主流文化关系从迎合到抗争、再到融合的嬗变历程,并为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中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等研究带来启迪。对于所有的华裔作家而言,身份认同作为民族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在祖籍国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并存与交融中方能实现并发挥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民族之间的交流。(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吴陈颖[4](2019)在《“骨”的再现与重构: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根”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骨》和《接骨师之女》同是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之作,在这两部小说中,"骨"的意象出现多次,且有共同的意指。从叁个层面论证了华裔文学中的"骨"对族裔身份及文化的再现和重构的意义,凸显了"中国根"意识在华裔美国人身上的显现:首先,"骨"再现了华人族裔身份的历史;其次,"骨"呈现出了华裔美国人的生存境遇;最后,"骨"重构了美国华人的族裔身份。(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赵海霞[5](2019)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美国作家与中国血脉相通,他们的作品从多角度多层次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对他们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突出体现的中国传统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境界、顺应自然和取用有节的生态智慧、民胞物与和敬畏生命的生态关怀。(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魏静[6](2019)在《想象的文学——试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创作语境的改变,华裔文学的写作策略、人物塑造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美国主流文学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及其中的中西文化重构现象。(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莹[7](2019)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叙事——以《紫金山的姑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文学通常具有跨文化性,其中的中国形象往往是一种不够客观真实的文学想象。《紫金山的姑娘》是一部家族回忆录,属于非虚构类纪实文学。作品通过尽可能地追忆、还原翟家女主人曹美恩的一生和20世纪初的翟家历史,进行中国书写。叙事策略的巧妙运用,尤其是作品的双重叙事声音、灵活的叙事时间、新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助于颠覆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有效建构不一样的中国形象。(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前[8](2019)在《美国华裔文学中文化战争书写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作家生活在西方文化之下,同时也受到祖辈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们的文学书写中,有着明显的文化战争书写模式特点,本文从赵建秀,谭恩美,汤婷婷等优秀的美国华裔作家作品入手,分析其作品的文化战争书写模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文花,李红琴[9](2019)在《西方语境叙事结构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形象多视角拷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西方语境叙事结构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特征,阐述了美国主流社会里的中国形象与华裔英语文学的反话语权,从异域情调、故国想象、原乡记忆叁个维度对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所表达的中国形象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8期)
于飙[10](2019)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美学价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个世纪以来,女性主义批评的不断壮大丰富了西方文学理论宝库。与此同时,华裔女性文学作品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以谭恩美等为代表的美国华裔作家根据亲身经历的书写揭示出深陷种族身份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华裔女性力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创立华裔女性文学传统的愿望。本文通过梳理美国着名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发掘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魅力,对其美学价值给予较为客观的诠释。(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美国华裔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的百余年中,在经历萌芽、发展阶段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蓬勃兴旺的多元发展时期,其文学形式包括自传、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其中以中国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作品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在于,作为少数族裔文学一员的美国华裔作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华裔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郑婷婷.美国华裔新移民文学中的中国叙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魏静.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边缘书写的象征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王晓丹.讲述“想象的母国”之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再现与嬗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4].吴陈颖.“骨”的再现与重构: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根”情结[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赵海霞.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意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6].魏静.想象的文学——试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现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7].李莹.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叙事——以《紫金山的姑娘》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8].李前.美国华裔文学中文化战争书写模式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王文花,李红琴.西方语境叙事结构下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形象多视角拷问[J].海外英语.2019
[10].于飙.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美学价值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9
标签:美国华裔; 新移民文学; 中国叙事; 移民作家; 裘小龙; 国家图书奖; 严歌苓; 金山客; 主流文学; 华裔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