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林农条带间作模式效应研究

桉树林农条带间作模式效应研究

论文题目: 桉树林农条带间作模式效应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朱智强

导师: 余雪标

关键词: 混农林业,桉农间作,条带种植,小气候效应,作物产量

文献来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探索桉树林农间作的合理模式,从2004年3月至12月,对雷州林业局采用桉树大宽行条带方式种植的二年生桉农间作试验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小气候效应、生长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的观测。对间作地的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小气候因子在晴天白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间作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多种全量养分、多种速效养分的变化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分析了二年生桉树和柱花草、王草、木薯等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对本模式小气候研究结果表明:桉农间作系统晴天白天地面温度(14m带距)比对照纯农地低3.2℃,比对照纯林地高3.2℃;风速比纯农地平均降低39%;10m以上带距光照强度比纯农地平均降低20%,比纯林地增强124%:相对湿度(14m带距)带距比纯林地提高2.7%,比纯农地提高0.3%;气温(14m带距)比纯农地降低0.4℃,比纯林地提高0.2℃。该复合系统桉树侧方光照强,桉树遮光对间作作物影响不大,地温降低效应和防风效应明显,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本系统的小气候效应,除光照外,其他小气候条件对间作作物和桉树的生长较为有利。 随着桉树的生长,遮光影响会越来越大,应考虑选择合理的带距模式和选择较耐阴的间作品种。本研究测算出2年各条带间作系统的相对光强,预测出3—6年的光照影响程度,可做为选择合理的间作模式和间作品种的依据。 对桉树的生长量调查表明:大部分条带桉树的生长状况比对照好,由于边缘效应明显,平均树冠长度、冠幅分别比对照大36.6%、11.3%,胸径、树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5.6%、7.8%。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可得出:株距、带距对桉树生长的多个指标(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有显著的影响。 选择合理的密度模式对试验林能否成功极为关键,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预测条带带距10—14m、株距0.8—1m范围内的最终单位蓄积量会比较大。 对间作物的生长量调查表明:二年生桉树林带间作柱花草,平均减产13.2%,带距越窄影响越大。小带距的间作行对木薯的影响非常大,大带距间作行木薯平均减产11.8%,王草减产9.7%。同一条带内的间作物离树干越近,桉树对间作物生长影响越大,但离树干2m以后基本不减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林农复合系统理论及应用

1.1.1 林农系统的概念

1.1.2 林农系统的发展

1.1.3 林农间作的理论基础

1.2 开展桉树林农间作的必要性

1.2.1 桉树在中国的发展

1.2.2 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

1.2.2.1 桉树人工林地力下降

1.2.2.2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降低

1.2.2.3 桉树人工林的水分问题

1.2.3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1.2.4 桉树的迅速发展与农业生产相冲突

1.2.5 桉树林农复合可实现经济多元化

1.2.6 桉树林农复合经营发展水平低

1.3 桉树林农复合经营的难度

1.3.1 桉树与间作物的水分竞争

1.3.2 桉树对间作物光照的影响

1.3.3 桉树和间作物的养分竞爭

1.3.4 桉树他感作用的影响

1.4 本研究间作模式的理论推断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自然条件

2.2 试验林概况

2.3 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方法

2.3.1 光照强度测定

2.3.2 气温、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

2.3.3 风速效应测定

2.4 间作系统桉树、间作物产量研究方法

2.4.1 桉树生长量研究方法

2.4.2 间作物生长量研究方法

2.5 土壤养分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气候效应结果与分析

3.1.1 光照强度效应

3.1.1.1 树影的变化规律

3.1.1.2 系统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

3.1.1.3 第2年间作农地平均光照强度和3—6年的近似计算

3.1.1.4 间作系统光照强度影响分析

3.1.2 地温效应

3.1.3 气温效应

3.1.4 温度效应

3.1.5 防风效应

3.2 桉树与间作物生长量结果分析

3.2.1 桉树生长量

3.2.1.1 胸径生长量

3.2.1.2 树高生长量

3.2.1.3 单株材积生长量

3.2.1.4 单位面积蓄积量

3.2.1.5 树冠生长量

3.2.2 间作物生长量

3.2.2.1 柱花草收获量

3.2.2.2 王草收获量

3.2.2.3 木薯收获量

3.2.2.4 桉树林带对间作物影响分析

3.3 土壤养分研究结果与分析

3.4 关于合理的间作模式

4 讨论

4.1 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

4.2 间作系统的生长量

4.3 开展深入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27

参考文献

  • [1].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D]. 高岩.山东农业大学2009
  • [2].桉树人工林中幼林林农间作模式研究[D]. 林培群.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 [3].浙西南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生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D]. 高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 [4].秃杉人工幼林不同林农间作模式的研究[D]. 覃祚玉.广西大学2013
  • [5].渭北旱塬混农林业水分生态研究[D]. 张青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6].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的间作资源特性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D]. 林福宇.海南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演变特征研究[D]. 王世红.南京林业大学2007
  • [2].桉树人工林混农复合生态系统效益评估[D]. 张燕.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 [3].桉树人工林中幼林林农间作模式研究[D]. 林培群.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 [4].桑粮间作条桑的根系分布和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研究[D]. 张俊娥.河北农业大学2007
  • [5].桉树林取代马尾松疏林后群落组成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D]. 李明臣.广西大学2007
  • [6].三峡库区坡地梨—旱稻复合系统生态经济分析[D]. 王玉坤.浙江大学2005
  • [7].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D]. 谢龙莲.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
  • [8].苏北地区主要林粮间作模式的土壤性状及林木对农作物影响状况的研究[D]. 谢莉.南京林业大学2005
  • [9].黄土高原400—500mm降水带内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及其结构优化[D]. 刘玉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10].三峡库区坡耕地幼龄果园几种间作模式的效应研究[D]. 李登峰.浙江大学2004

标签:;  ;  ;  ;  ;  

桉树林农条带间作模式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