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族St基因组近着丝粒区反转录转座子的克隆及进化机理分析

小麦族St基因组近着丝粒区反转录转座子的克隆及进化机理分析

论文摘要

小麦族(Triticeae)中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作为目前小麦育种中重要的抗病基因来源之一,一直倍受小麦育种家们的重视,但是对其基因组组成人们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为了鉴定其基因组,我们根据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 CRW2-BAC5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二倍体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回收产物、测序及比对,我们筛选到了一条来源于St基因组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长度为1755bp的相对特异序列,暂时命名为pStC1。这条序列有800bp的片段与野生一粒小麦CRW2-BAC5的LTR区高度同源,另有小部分片段与CRW2-BAC5的gag区部分同源,并且包含一段富含AGCAAC碱基的重复序列。序列比对显示,pStC1没有转座发生所必需的引物结合位点——PBS序列,它是源于一种已经失活的转座元件序列片段。以pStC1为探针对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Th. intermedium)等几个物种进行FISH检测,它在小麦A、B及D三个基因组着丝粒相关区域均有很强的杂交信号。对偃麦草属的检测结果显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因组明确的分成了两组:一组是2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相关区域有清晰的杂交信号,另一组42条染色体上基本没有信号,我们推定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因组组成为两个St组和三个E组,用(St1St2 EeEbEx)表示。pStC1在中间偃麦草中不仅St基因组上有强烈的荧光信号,而且E基因组一些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也有较强的杂交信号;另外以pStC1下游与CRW2-BAC5的gag区部分同源的序列片段为探针对中国春进行FISH检测时发现,小麦B基因组部分染色体除在着丝粒及近着丝粒区域有较强的荧光信号外,在其常染色体上也发现了明显的信号。这些结果暗示我们在偃麦草属异源多倍体物种及六倍体小麦的物种形成及其基因组进化过程中,St和E基因组之间、A与B及D基因组之间在着丝粒相关区域可能存着在不平衡的整合与协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St 基因组在小麦族中的地位
  • 1.1.2 携有St 基因组的偃麦草属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利用现状
  • 1.1.3 植物着丝粒区DNA 研究进展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St 基因组着丝粒相关区域反转录转座子片段的引物设计和PCR 扩增
  • 2.2.2 琼脂糖凝胶中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2.2.3 回收产物的载体连接、感受态细胞转化与涂板培养
  • 2.2.4 质粒提取
  • 2.2.5 测序
  • 2.2.6 原位杂交程序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PCR 扩增及产物回收结果
  • 3.1.1 PCR 扩增结果
  • 3.1.2 PCR 产物回收结果
  • 3.2 质粒提取及探针标记结果
  • 3.2.1 质粒提取结果
  • 3.2.2 探针标记检测结果
  • 3.3 测序结果与分析
  • 3.4 原位杂交结果及分析
  • 3.4.1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因组组成为两个St 组三个E 组(St15t2EeEbEx)
  • 3.4.2 pStC1 序列是St 基因组着丝粒相关区域的相对特异序列,但已不是St 基因组着丝粒的核心组分
  • 3.4.3 六倍体小麦B 基因组着丝粒区域部分相关序列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已经边缘化,甚至已扩散到染色体臂区域
  • 第四章 讨论
  • 4.1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可能的进化途径
  • 4.2 偃麦草属在异源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及进化过程中ST 及E 基因组在着丝粒相关区域可能存在的相互整合与协调
  • 4.3 在六倍体小麦的形成及进化过程中B 基因组着丝粒相关区域DNA 序列可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ST解决方案的高清机顶盒的设计实现[J]. 通信与广播电视 2011(01)
    • [2].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以ST百花为例[J]. 对外经贸 2019(11)
    • [3].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重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12)
    •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血管生成素的变化与心肌再灌注程度的研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12)
    • [5].老年急性心肌炎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特点[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01)
    • [6].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转诊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03)
    • [7].综合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01)
    • [8].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院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和出院后病死率风险[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5)
    • [9].用不同剂量的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5)
    • [10].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17)
    • [11].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机制[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03)
    • [12].影响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 2020(06)
    • [13].《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从欧洲指南看中国实践[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09)
    • [14].“黄金降落伞”能在劳动法上平稳降落吗?——从ST围海事件引发的经济补偿金问题思考[J]. 山东工会论坛 2020(05)
    • [15].ST悬浮细胞系的驯化与猪细小病毒的培养[J]. 饲料博览 2019(10)
    • [16].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J]. 智慧健康 2019(31)
    • [17].福特嘉年华ST[J]. 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 2017(03)
    • [18].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23)
    • [19].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ST段改变的研究现状[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6(05)
    • [20].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青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06)
    • [21].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3)
    • [22].售后回租对*ST常铝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分析[J]. 现代商业 2017(02)
    • [2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响因素[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4].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完全血运重建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5)
    • [25].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分析[J]. 安徽医学 2017(02)
    • [26].从ST博元看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问题与改进[J]. 当代经济 2017(10)
    • [27].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02)
    • [2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J]. 中国病案 2017(05)
    • [29].平板运动试验在缺血性ST段压低诊断中的应用评估[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5)
    • [30].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4)

    标签:;  ;  ;  ;  ;  ;  

    小麦族St基因组近着丝粒区反转录转座子的克隆及进化机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