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站客流集散规律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铁路客运站客流集散规律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论文摘要

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客运量的不断上升,给铁路客运站的运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车站日益复杂的各种流线,在满足不同旅客出行需求的同时,由于到发时间集中、设备设施通道布局不完善等现象的存在给旅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目前我国针对安全疏散的研究多集中于如爆炸、火灾等应急管理方面,针对正常运营情况下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我国铁路旅客受到“集中候车”、“夕发朝至”以及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在安全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取值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有必要对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旅客集散行为和客运站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以使铁路客运站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本文结合流线分析的方法,从现有流线的种类、涵盖的人员、行走线路、设施的功能、服务能力以及流线特点入手,对流线瓶颈进行识别,并对造成流线瓶颈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消除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指出要分析铁路客运站的安全性,需要从行人交通特性、旅客聚集规律和设施服务能力三个角度进行研究。行人交通特性是分析的理论基础,旅客聚集规律和设施服务能力是对铁路客运站特定环境的分析,三者结合才能寻找到符合客运站正常运营状态下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入人群动力学的思想对人群疏散的影响因素和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提出运用人均占有空间和能力匹配度的方法对客运站旅客集散的安全性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了基于拥挤感受的相应服务等级水平阀值。最后,以北京西站为对象、从出站流线分析、出站通道旅客疏散、出租车站旅客疏散、疏散设施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通过与其客流集散规律相结合实现对安全性的评价,并对不合理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2 铁路客运站的流线分析
  • 2.1 流线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 2.1.1 流线分析的内容
  • 2.1.2 流线分析的步骤
  • 2.2 铁路客运站的流线种类
  • 2.2.1 进站流线
  • 2.2.2 出站流线
  • 2.2.3 换乘旅客流线
  • 2.3 铁路客运站流线瓶颈的识别
  • 2.4 铁路客运站流线瓶颈影响因素分析
  • 2.4.1 人员因素
  • 2.4.2 设备因素
  • 2.4.3 环境因素
  • 2.5 铁路客运站流线瓶颈的消除
  • 2.6 小结
  • 3 铁路客运站的旅客聚集规律分析
  • 3.1 铁路客运站的环境特点
  • 3.2 行人交通技术特性与旅客集散行为规律
  • 3.2.1 行人交通技术特性
  • 3.2.2 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行为特点
  • 3.3 铁路客运站旅客通行能力分析
  • 3.4 铁路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 3.4.1 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
  • 3.4.2 出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方法的确定
  • 3.5 列车最大到达数量与疏散设施数量的确定
  • 3.5.1 列车最大到达数量
  • 3.5.2 疏散设施数量的确定
  • 3.6 小结
  • 4 铁路客运站的安全性评价与分析
  • 4.1 铁路客运站人群疏散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4.1.1 人群疏散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1.2 人群疏散管理优化设计
  • 4.1.3 铁路客运站安全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 4.2 服务水平等级的划分
  • 4.2.1 行人服务水平的划分方法
  • 4.2.2 出站旅客服务水平阀值的确定
  • 4.3 小结
  • 5 北京西站案例研究
  • 5.1 数据准备
  • 5.2 北京西站出站流线瓶颈识别
  • 5.3 通道内旅客聚集人数分析
  • 5.3.1 通道延误时间的确定
  • 5.3.2 不同等级列车客流的集散规律
  • 5.3.3 通道内最高聚集人数及安全性评价
  • 5.4 出租车站旅客聚集人数分析
  • 5.4.1 北京西站出租车站客流集散规律特点
  • 5.4.2 出租车站最高聚集人数及安全性评价
  • 5.5 设施能力分析
  • 5.5.1 检票口设施能力下可承受列车数
  • 5.5.2 出租车设施能力下可接驳最大列车数
  • 5.6 未来运量加载分析
  • 5.7 计算结果分析
  • 5.8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能源管理系统在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应用[J]. 应用技术学报 2017(01)
    • [2].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站进出站口安全组织策略浅析[J]. 纳税 2017(28)
    • [3].铁路客运站服务设施及其水平的适应性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04)
    • [4].浅谈对铁路客运站房电气设计技术的思考[J]. 四川建材 2015(03)
    • [5].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移动微型学习:铁路客运站员工学习行业英语口语新模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2)
    • [6].铁路客运站服务流程仿真[J]. 郑铁科技通讯 2011(03)
    • [7].高速铁路客运站票务设备功能开放配置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7(09)
    • [8].浅析铁路客运站台地面动态电子引导标识系统的应用[J]. 安装 2020(09)
    • [9].铁路客运站规划设计理念及总体布局研究[J]. 铁道勘察 2014(01)
    • [10].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灰空间的应用探究[J]. 科技信息 2012(25)
    • [11].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设计初探[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05)
    • [12].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开工[J]. 铁道建筑 2009(04)
    • [13].旧铁路客运站的保护性再利用[J]. 山西建筑 2008(16)
    • [14].既有高速铁路客运站交通提升优化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交通与运输 2019(S1)
    • [15].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铁路客运站房设计中的应用[J]. 铁道建筑技术 2019(06)
    • [16].区位因素影响下的铁路客运站建筑形态新发展[J]. 建材与装饰 2018(20)
    • [17].试论当代社会环境下我国综合铁路客运站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03)
    • [18].基于节点重要度的高速铁路客运站分级方法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06)
    • [19].铁路客运站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若干难点[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3(05)
    • [20].广深城际铁路客运站自动售票机优化配置[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4(06)
    • [21].高速铁路客运站风险分析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4(09)
    • [22].大型铁路客运站房大空间照明技术探讨[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02)
    • [23].关于规范铁路客运站车引导系统设置的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10)
    • [24].铁路客运站服务蓝图设计与应用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06)
    • [25].铁路客运站机电设备故障在线监测系统[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12)
    • [26].解析铁路客运站房设计的艺术内涵[J]. 安徽建筑 2012(03)
    • [27].高速铁路客运站电气设计模式探讨[J]. 中国铁路 2011(07)
    • [28].新建铁路客运站片区步行系统初探[J]. 四川建筑 2010(04)
    • [29].设计管理视角下的铁路客运站多目标设计探讨[J]. 交通企业管理 2009(09)
    • [30].苏州高速铁路客运站选址和布局的探讨[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8(05)

    标签:;  ;  ;  

    铁路客运站客流集散规律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