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及仿真

生态系统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及仿真

论文摘要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个体的多样性,种群的多样性,种群间交互作用的多样性,使得生物种群系统构成了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复杂适应性理论是在复杂性科学研究当中主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对于生物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进行研究。因此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研究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方法,例如通过面向自治的计算这种新型的自底向上的计算方法,来对生物种群进行建模,从而观察生物种群之间如何协同演化,理解种群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整个种群的推动作用。在生物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中,大部分数学家和生态学家都是从动力学方程着手,通过动力学方程的解来了解和研究种群协同演化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对了解种群的演化作用没有一个直观的方式。而利用自底向上,从种群个体出发,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它们最终涌现出的现象,使我们对种群演化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探索。种群个体在进行相互作用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由此本文引入了博弈学习理论。在常见的信念学习理论中,虚拟行动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学习模型。本文通过研究加权虚拟行动,针对其只考虑对手策略集,对自己策略集和邻域信息的忽视,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引入上述两个因素,有机的结合了对手策略集、自身的策略集和邻域信息,提出了新的算法:邻域相关的加权虚拟行动(NCEWFP)。通过实验仿真,证明了NCEWFP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种群个体的学习,直接应用虚拟行动,则会比较牵强。针对种群个体学习的特殊性,在种群个体的视野、活动范围、邻域信息的基础上,对邻域相关的加权虚拟行动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提出基于NCEWFP的生物种群协同学习演化算法(CO-NCEWFP),很好的描述了种群个体的学习机制。本文在上述的算法基础上,针对生物种群这个复杂适应性系统进行建模,提出了生物种群框架,在这个框架中,由三个主要部分环境、种群和资源组成。框架的重心则是对种群的建模,对它的建模不仅体现在宏观上,还包含了具体的种群个体的建模。在个体的学习机制中,引入CO-NCEWFP算法,使得个体的适应性更强。最后则是将该模型应用到捕食者-猎物系统中,通过两个仿真实验,有效的说明了种群的协同演化规律,也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复杂性科学
  • 1.1.2 协同演化
  • 1.2 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1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
  • 1.2.2 协同演化的发展
  • 1.3 论文的意义与创新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 2.1.1 复杂适应性系统
  • 2.1.2 适应性主体
  • 2.2 面向自治的计算(Autonomy Oriented Computing)
  • 2.2.1 面向自治的计算的基本概念
  • 2.2.2 通用的 AOC 方法
  • 2.2.3 AOC 系统框架的形式化定义
  • 2.2.4 开发 AOC 系统的流程
  • 2.3 强化学习
  • 2.3.1 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
  • 2.3.2 强化学习基本框架及要素
  • 2.3.3 常用的强化学习算法
  • 2.4 Swarm 仿真平台
  • 2.4.1 Swarm 仿真平台介绍
  • 2.4.2 Swarm 的系统结构
  • 2.5 小结
  • 第三章 邻域相关的加权虚拟行动
  • 3.1 虚拟行动的基本类型
  • 3.1.1 随机虚拟行动
  • 3.1.2 加权虚拟行动
  • 3.2 邻域相关的加权虚拟行动(NCEWFP)
  • 3.3 关于 NCEWFP 算法的实验仿真
  • 3.3.1 实验目的
  • 3.3.2 实验设计
  • 3.3.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生物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
  • 4.1 生物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背景
  • 4.2 生物种群系统的复杂适应性分析
  • 4.2.1 生物种群系统的复杂巨系统特征分析
  • 4.2.2 CAS 理论中七个基本点在生物种群系统中的体现
  • 4.3 生物种群框架的建模
  • 4.3.1 环境的建模
  • 4.3.2 种群的建模
  • 4.3.3 个体的建模
  • 4.3.4 基于 NCEWFP 的生物种群个体协同学习演化算法
  • 4.3.5 个体行为流程图
  • 4.4 小结
  • 第五章 捕食者与猎物协同演化系统的实验仿真
  • 5.1 捕食者与猎物协同演化系统的基本描述
  • 5.2 捕食者与猎物协同演化系统的实验设计
  • 5.3 仿真实验 1 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演化实验
  • 5.4 仿真实验 2 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间的种群演化实验
  • 5.5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个种群随机共进化动态[J]. 生物数学学报 2017(02)
    • [2].基于辅助种群分类的遗传算法[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2(01)
    • [3].创业种群成长动力学模型:建构与分析[J].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5(02)
    • [4].8个猕猴群属于几个种群?[J]. 中学生物教学 2010(04)
    • [5].我国冬小麦区菵草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J]. 杂草科学 2015(02)
    • [6].创业种群的衍生机制——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04)
    • [7].中国麋鹿种群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J]. 野生动物学报 2020(03)
    • [8].中国黑叶猴圈养种群现状分析[J]. 野生动物学报 2014(03)
    • [9].基于混沌优化的双种群量子粒子群算法[J]. 信息技术 2013(08)
    • [10].不同海拔狼毒种群花性状变异及交配系统特征的研究[J]. 草原与草坪 2020(04)
    • [11].校园冬记[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2(03)
    • [12].具有避难所的两种群合作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J]. 龙岩学院学报 2012(05)
    • [13].基于虚拟种群辅助搜索的改进型遗传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S3)
    • [14].复合种群中扩散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0(05)
    • [15].实数编码最优子种群遗传算法及结构优化[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6].芦苇种群构件结构及生长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 [17].基于独立性的组织种群共生演化稳定性比较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8)
    • [18].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的相关问题[J]. 中学生物学 2008(02)
    • [19].污染环境下具捕获及扩散的单种群持久性与灭绝性[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0].破碎生境中缙云卫矛种群生殖值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06)
    • [21].不同土层和水层深度对国内15个杂草稻种群出苗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4)
    • [22].捕获对小容量污染环境中一类广义Logistic种群的影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23].我国赛加羚羊种群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J]. 甘肃畜牧兽医 2016(11)
    • [24].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种群》一课的教学设计[J]. 中学教学参考 2014(05)
    • [25].浅谈如何搞好家畜种群选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02)
    • [26].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J]. 生态学报 2010(20)
    • [27].产业种群、产业集群及其演进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05)
    • [28].一种改进的双种群遗传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8(11)
    • [29].鄱阳湖雁鸭类种群状态研究[J]. 农技服务 2017(11)
    • [30].禽种群饲养管理的几个注意事项[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09)

    标签:;  ;  ;  ;  

    生态系统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及仿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