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仅仅从一个层次探讨国家身份形成所产生的理论,要么是体系理论,要么是外交政策理论,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身份理论。国家身份理论的结构—单元模式,着重考虑了结构和单元以及它们的互动对国家身份的塑造,简化了与国家身份建构相关的因素。因此,这一理论模式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身份理论模式,也是较简约的理论模式。在将这一模式用于解释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平、发展与合作等国际体系层次的文化结构,有助于塑造中国合作型的战略文化。而抱持这一战略文化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实践,可以破除不利于社会主义大国地位上升的陈旧理念,可以破解中国在和平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难题。同时,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实践也引起了中国观念的深刻变化。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则是这些变化的国内基础。但是,在中国国家身份建构的过程中,负责任大国身份与主权国家身份,以及与发展中国家身份始终是两对相互矛盾的身份。所以,只有解决了它们的矛盾,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才能建构起来。如果负责任大国的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家利益,那么,这种特殊的国家利益在经济、安全、政治和文化四个层次的表现依次是:支持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并重视国际社会均衡发展是其经济利益;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是其安全利益;通过和平方式维护国家主权,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其政治利益;从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世界,承认并尊重文明多样性,反对“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其文化利益。在参与国际社会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倾向于用非武力的行为方式实现和维护上述利益,这符合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身份。因此,中国能够实现和平崛起!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家身份与贸易战略:21世纪的日本自由贸易战略变迁[J]. 日本学刊 2020(S1)
- [2].国家身份视角下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选择[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03)
- [3].“他者”的中国与日本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7(03)
- [4].民族国家身份的困境及解构思路[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6)
- [5].英国国家身份认同:理论、实践与历史考察[J]. 英国研究 2009(00)
- [6].脱欧公投与英国国家身份变迁[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7].“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身份认同探析[J]. 现代交际 2018(18)
- [8].消解与重塑:超国家主义、文化共同体、民族身份认同对国家身份认同的挑战[J]. 国外社会科学 2016(04)
- [9].试论我国国家身份特征与我国对外策略基本选择[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0].双重国家身份与中国环境外交[J]. 理论建设 2012(02)
- [11].加拿大中等国家身份考析[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2].民族复兴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选择[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0(01)
- [13].国家身份与国际安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0(12)
- [14].中国的维和外交:基于国家身份视角的分析[J]. 西亚非洲 2019(04)
- [15].现代化中民族国家身份的迷失与确认[J]. 理论视野 2016(01)
- [16].土耳其国家身份的重塑及其政策影响[J]. 土耳其研究 2018(01)
- [17].语言建构国家身份的手段和原则[J]. 戏剧之家 2019(03)
- [18].实用与民主的技术崇拜:20世纪美国设计的风格化与国家身份[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6)
- [19].国家身份、现代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 教学与研究 2019(05)
- [20].国家身份之话语建构策略[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1].国家身份如何塑造区域认同——以东南亚的区域大国“身份地位化”为例[J]. 南洋问题研究 2018(02)
- [22].脱欧对英国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挑战[J]. 管理观察 2018(26)
- [23].“寰世独美”:五四前夕美国在华宣传与中国对新国家身份的追求[J]. 史学集刊 2016(01)
- [24].国家身份、区域环境及中国的新地区主义战略选择[J]. 当代世界 2011(03)
- [25].国家身份、国家角色视域下的中俄关系[J]. 东北亚论坛 2019(05)
- [26].虚构与真实——《荒村》中感伤文学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反思性建构[J]. 译林 2009(02)
- [27].国家身份变迁:新中国援非政策与“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9(04)
- [28].国家身份变迁与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9].国家身份认同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中的作用[J]. 人民论坛 2013(08)
- [30].中国国家身份变迁与对外交往:以中国—东盟关系为例[J]. 东南亚研究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