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研究

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城市住区则是城市结构中的聚居形态,强调的是一定的规模下的形态与空间的功能单位,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城市住区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居住区相关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但同时,随着土地和住房的商品化,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市居住空间中不同阶层居民间的分化与隔离现象也日趋明显。这种分化与隔离是市场经济下城市级差地租的空间显现,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设施重复建设、阶层之间矛盾加深空间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旨在推动不同阶层混合居住,努力实现居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系列住宅建设新政不断出台。我国学者也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混合居住模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但仍缺少从其各层面的模式建构到宏观、中观、微观等各层次的对策与方法的系统研究。因此,进行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尝试将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设计、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环境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应用于城市混合居住模式建设领域,以期建立一套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城市混合居住模式。论文首先从居住分异、规模层次、组织管理和规划设计等几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模式的现存问题。接着论文结合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对建构和谐社会居住模式进行了社会和经济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居住模式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混合居住模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各国混合居住模式的相关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混合居住模式进行了建构,提出了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的目标与原则;在规模层次、组织管理、开发建设和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理论框架的建构。最后,从宏观的土地政策、住房政策、金融和税收政策以及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在中观层面的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原则、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体系和相关指标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技术支持,并从各层次规划的设计策略等方面对实现混合居住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与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概念解析
  • 1.2.1 混合居住模式
  • 1.2.2 居住分异
  • 1.2.3 均好性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2章 城市混合居住的背景分析
  • 2.1 我国城市居住模式的现存问题
  • 2.1.1 城市居住分异
  • 2.1.2 规模层次问题
  • 2.1.3 组织管理问题
  • 2.1.4 规划与设计问题
  • 2.2 和谐社会的居住空间发展趋势
  • 2.2.1 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 2.2.2 建构和谐社会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与经济分析
  • 2.2.3 不同阶层混合居住模式的内容、价值和问题
  • 2.3 混合居住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借鉴
  • 2.3.1 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的理论探讨
  • 2.3.2 各国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的实践借鉴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混合居住模式建构
  • 3.1 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的目标与原则
  • 3.1.1 目标
  • 3.1.2 原则
  • 3.2 模式建构
  • 3.2.1 规模层次模式
  • 3.2.2 组织管理模式
  • 3.2.3 开发建设模式
  • 3.3 空间组织模式
  • 3.3.1 城市空间结构与居住空间布局模式
  • 3.3.2 混合功能社区模式
  • 3.3.3 居住单元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现混合居住模式的对策与途径
  • 4.1 宏观层面的政策保障
  • 4.1.1 土地政策
  • 4.1.2 住房政策
  • 4.1.3 金融、税收政策
  • 4.1.4 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体系
  • 4.2 中观层面的技术支持
  • 4.2.1 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原则
  • 4.2.2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体系
  • 4.2.3 相关指标标准的制定
  • 4.3 各层次规划设计策略
  • 4.3.1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 4.3.2 详细规划阶段
  • 4.3.3 多样化的住宅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未来居住模式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20(12)
    • [2].居住模式改变对邻里关系影响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3].重构集体居住模式[J]. 新建筑 2019(S1)
    • [4].拉萨市适宜的居住模式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 2018(11)
    • [5].英国“合作居住”社区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6(11)
    • [6].小规模社区养老居住模式探究[J]. 南方建筑 2017(03)
    • [7].国内外老年居住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特色[J]. 建筑技术开发 2012(09)
    • [8].哈民忙哈遗址经济形态研究:一个居住模式与生态环境悖论的推导[J]. 边疆考古研究 2016(01)
    • [9].成都市老年人居住模式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10].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居住模式探讨[J]. 居舍 2018(31)
    • [11].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居住模式探析[J]. 大家 2011(24)
    • [12].城市混合居住模式探析[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0(10)
    • [13].促进混合居住模式发展的思考[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6)
    • [14].混合居住模式发展及其价值判断[J]. 中外建筑 2008(12)
    • [15].探寻中国特色的养老居住模式——紧凑型居住模式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6].银川地区农村居住模式探讨[J]. 城乡建设 2012(02)
    • [17].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的理论启发和国外实践借鉴[J]. 山西建筑 2008(12)
    • [18].新时代对极小居住模式的新思考[J]. 城市建筑 2019(32)
    • [19].混合居住模式研究与建筑设计应对——关于松花湖新青年公社项目的座谈[J]. 建筑学报 2017(05)
    • [20].我国建筑学及相关领域养老居住模式综述研究[J]. 华中建筑 2014(12)
    • [21].新型居住模式初探[J]. 城市 2011(07)
    • [22].实现各阶层混合居住模式的政策保障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4)
    • [23].低层高密度住区推广的难点[J]. 建筑实践 2020(08)
    • [24].国外老年合作居住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 护理学杂志 2011(03)
    • [25].中国四合式居住模式溯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5)
    • [26].流动人口居住模式分析[J]. 城乡建设 2018(09)
    • [27].未来居住模式概念设计的可行性探究[J]. 大观(论坛) 2018(12)
    • [28].城市老人理想居住模式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 2014(04)
    • [29].合院式居住模式在山地小区中的运用探索[J]. 福建建筑 2013(05)
    • [30].北方农村户外交往空间优化设计[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3)

    标签:;  ;  ;  

    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