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玉琴王丹(靖江市土桥幼儿园,江苏泰州214500)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评价则是画卷中点睛的一笔。在美术活动中,常常因为幼儿作画完成速度不同,使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这一环节经常不了了之或只是蜻蜓点水般流于形式,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
多元的即时评价能弥补集中性评价效果的不足,发挥判断、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并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以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
一、富有情趣的角色评价
评价指标的具体化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常听到教师对幼儿作品的即时评价:“画得很好!”“今天画得有进步。”这样笼统的评价形同虚设,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取得了哪些进步,孩子心中没数。评价似乎成了敷衍孩子的一种手段,长此以往就会令孩子感到乏味无趣。
巧妙地利用一些富有情趣的角色来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果,使评价更体现具体性、针对性,也使幼儿感受到来自评价的生动有趣。如幼儿在画春天的花时,教师可以借助蝴蝶的教具来评价。开始时教师可以很自然地提醒幼儿:“蝴蝶要来采花粉了,看看蝴蝶想停留在哪朵花上?请把你们画的花展示出来吧?”教师事先准备一些蝴蝶的小贴纸或一枝彩笔,将蝴蝶的贴纸顺手粘在或用彩笔画在幼儿作品的相应位置上,并配以具体精练的口头评价:“这朵花的颜色好鲜艳,我要停在这里。”“这朵花的花瓣细细长长的很少见,很特别,我想停在这花瓣上。”“哦,这一大片花海好美啊,我喜欢,可还不够密,要是再多一些花就更好了。”蝴蝶角色的自然融入让孩子感到趣味无穷,而教师的评价不繁琐又具有针对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一目了然的便条评价
便条评价是书面评价的一种形式。在便条评价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选择性地或经常变更一些常用的指标,将便条粘贴在幼儿作品的背面,使评价一目了然,简单易操作。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理解抽象的文字难度较大,因此,设计简单形象的图标能使评价便于操作,简单、明了、形象,有助于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及家长评价。教师可根据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创新”、“有恒心”、“好习惯”这三个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教师只要在相应的符号上打“√”就可以了,操作起来方便实用,可以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完成,也可以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再进行。
教师在关注每个幼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重点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教师对幼儿的作画过程进行有目的地检查,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评价的工作量。家长对这种便条式价也表示认可,通过看符号很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班内进行绘画创作的基本情况。大班幼儿也能在便条上进行自我评价或互评,简单易行。
三、集思广益的交流评价
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及作画过程的指导手段,也是集思广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共同参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满足他们的表现愿望。由于幼儿的水平有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标准和期望要求每一个幼儿,而应充分理解幼儿的创作心理,了解幼儿的绘画语言,读懂幼儿的每幅作品。因此,教师不妨经常给幼儿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适时地邀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构思和创意,理解并尊重每个幼儿的艺术创造才能,并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发现作品中存在的不足,汲取同伴间的优点,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创作。
在一次画鸟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笔下的鸟都在天空中呈飞行状,形态和动态上的变化微乎其微,显得很呆板。而一名幼儿的画非常生动,画面表现了一个富有情节的小故事:鸟妈妈生病了,躺在鸟巢里飞不动了,鸟哥哥飞向森林去找医生,鸟妹妹衔来了虫子一口口地喂妈妈,鸟弟弟守在鸟巢旁边给鸟妈妈唱歌。这是多好的创意,于是教师即时组织全体幼儿参观她的画,并请这名幼儿介绍她的作品创想,然后再留足够的时间让大家继续创作。可想而知,最后的作品效果明显提高,许多幼儿的画面变得生动而富有创意:有的说我画的小鸟在参加歌唱比赛,有的说我画的小鸟在跟爸爸练习飞行,有的说我画的小鸟在给朋友送信。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交流式的即时评价,为整个创作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平台,提高了美术创作的质量。
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关注着幼儿已有的和潜在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不断地给予即时评价和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以某一次观察或最终的评价结果来判断幼儿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才能释放出来,才能更大胆地去感受、表达和表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