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ETV6基因重排;2、探讨ETV6基因重排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3、分析ETV6基因重排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的关系;4、初步揭示ETV6基因重排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6例,全部符合2000年WHO对恶性血液病诊断标准。男29例,女37例,年龄在6-84岁,平均年龄38岁。正常对照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在18-35岁。2、6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均采用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3、细胞遗传学采用R显带技术对标本进行核型分析。4、应用分裂探针RP11-434C1和RP11-52513,以超敏CARD FISH技术检测ETV6基因重排。5、以ETV6 F1、ETV6 F2和JAK2 R1、JAK2 R2为引物进行巢式RT-PCR。结果1、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6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有28例染色体核型畸变,畸变率42.4%。2、Split-FISH技术检测6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发现8例ETV6基因重排,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ETV6基因重排率12%;其中4例平衡易位,3例12p-,1例12p三体。3、28例核型异常MDS患者中发现3例ETV6基因重排,38例核型正常的MDS患者中发现5例ETV6基因重排,FISH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核型分析。4、巢式RT-PCR证实1例核型为46,XX,-6,t(9;12;22)(p24;p13;q11),+mar,FISH结果显示9p24与12p13易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融合基因为ETV6/JAK2。首次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发现ETV6/JAK2融合基因。5、FISH技术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共发现33例克隆性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率50%。36例早期阶段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RARS和RCMD)患者中有10例发生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率27.8%;30例晚期阶段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1和RAEB-2)患者中有23例发生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率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ETV6基因重排患者有7例属于晚期阶段MDS,58例ETV6基因未重排患者有23例属于晚期阶段M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3例染色体畸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有10例转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白率30.3%;33例未检出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4例转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白率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例ETV6基因重排患者有5例转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白率62.5%;58例ETV6基因未重排患者有9例转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白率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TV6基因重排是涉及12p13染色体易位较常见的目的基因,它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ETV6基因重排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较密切关系。ETV6基因重排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危重。3、ETV6基因重排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有较密切关系。ETV6基因重排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转白率高,生存时间短。4、首次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发现ETV6/JAK2融合基因,并初步揭示其致病机制。ETV6/JAK2嵌合蛋白中ETV6的HLH结构域通过其寡聚化能力使该嵌合蛋白发生自身磷酸化,导致了JAK2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不依赖配体而持续激活,使造血细胞发生转化。5、5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具有克隆性染色体畸变,FISH技术与细胞遗传学技术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染色体畸变检出率和准确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伴有ETV6缺失、PML/RARα阴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J]. 新医学 2011(06)
- [2].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TV6基因重排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 [3].唾液腺非乳腺样分泌癌中乳腺球蛋白的表达及ETV6基因重排[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03)
- [4].急性白血病M4Eo型患者ETV6基因重排及其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 [5].miR-125b通过靶向结合ETV6调控Hs578T的侵袭转移[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08)
标签:融合基因论文; 易位遗传学论文; 原位杂交论文; 荧光论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