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舱搭载AUV回收过程中对线控位技术的研究

坞舱搭载AUV回收过程中对线控位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自治式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技术不断发展,海洋工作站搭载小型水下机器人的作业模式具有极大优点,这种模式要求水下机器人可以在水中布放和回收。海洋工作站背部设有一个坞舱用于搭载AUV,工作站航渡时AUV在坞舱中,对工作站运动不产生影响;到达作业水域,AUV从坞舱中布放出去,作业完成后,自动回到坞舱中,相对布放回收更加困难。由于AUV从坞舱外向坞舱进行坐落时,水动力环境由一个无限宽广水域变化到一个受限水域,在回收过程中将会产生水动力干扰,对AUV回收控制产生不利影响,而本文正是研究AUV在该模式下的回收运动控制技术,因此水动力干扰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回避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水动力干扰问题的研究,现已有很多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AUV坐落坞舱过程的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从计算结果来看,水动力干扰主要表现为对AUV产生一个垂向力和一个俯仰力矩,并对其计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出由于水动力干扰对AUV所产生的垂向力和俯仰力矩的计算公式。最后基于对水动力干扰问题研究的结果,建立了AUV进行回收时存在水动力干扰作用下的运动数学模型。由于海洋工作站的坞舱和AUV的外形都近似为长条体,采用普通的单点位置控制方法很难控制AUV坐落到坞舱中,因此本文在AUV的回收运动控制中使用了艏、艉双参考点位置控制方法(对线控位),最后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对AUV的回收运动控制过程进行了数字仿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情况
  • 1.2.1 AUV的研究现状
  • 1.2.2 AUV回收技术的发展状况
  • 1.2.3 AUV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AUV的运动与建模
  • 2.1 引言
  • 2.2 AUV运动控制系统模型的组成
  • 2.2.1 AUV研究对象介绍
  • 2.2.2 AUV运动控制系统的模块划分
  • 2.3 AUV运动分析中的坐标系
  • 2.3.1 固定坐标系
  • 2.3.2 运动坐标系
  • 2.3.3 坐标系的变换
  • 2.4 AUV的运动方程
  • 2.4.1 AUV的平移运动方程
  • 2.4.2 AUV的转动运动方程
  • 2.5 AUV空间运动的受力分析
  • 2.5.1 AUV的艇体水动力
  • 2.5.2 AUV的静力
  • 2.5.3 AUV的舵力
  • 2.5.4 AUV推进器的推力
  • 2.6 AUV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AUV坐落坞舱过程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
  • 3.1 引言
  • 3.2 基本假设及计算方案
  • 3.3 AUV坐落坞舱过程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
  • 3.3.1 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简介
  • 3.3.2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
  • 3.4 AUV坐落坞舱过程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3.4.1 AUV坐落坞舱过程周围流场的速度矢量图
  • 3.4.2 AUV坐落坞舱过程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3.4.3 计算结果分析及规律总结
  • 3.4.4 AUV坐落坞舱过程水动力干扰计算公式
  • 3.5 AUV在回收过程中的运动数学模型
  • 3.5.1 基于回收运动特点对AUV运动数学模型的简化
  • 3.5.2 基于水动力干扰对AUV运动数学模型的修改
  • 3.5.4 AUV在回收过程中的运动数学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模糊自整定PID和对线控位控制方法在AUV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PID控制理论
  • 4.2.1 PID控制理论概述
  • 4.2.2 PID控制算法
  • 4.3 模糊控制理论
  • 4.3.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4.3.2 模糊数学基础
  • 4.3.3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 4.3.4 “查询表”式模糊控制器
  • 4.4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理论
  • 4.4.1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理论概述
  • 4.4.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
  • 4.5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在AUV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 4.5.1 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语言变量的选取及模糊化
  • 4.5.2 模糊控制规则表
  • 4.5.3 模糊控制表
  • 4.5.4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参数
  • 4.6 对线控位控制方法在AUV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 4.6.1 回收运动控制过程概述
  • 4.6.2 对线控位控制方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AUV回收运动控制仿真
  • 5.1 引言
  •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2.1 仿真若干问题说明
  • 5.2.2 仿真案例1下的结果及分析
  • 5.2.3 仿真案例2下的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AUV水下通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3)
    • [2].某型AUV自主控制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通信 2017(01)
    • [3].自适应交互式多模型AUV组合导航算法(英文)[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6(04)
    • [4].基于AUV的海洋磁力测量技术现状及误差来源分析[J]. 海洋测绘 2019(06)
    • [5].基于时延补偿的AUV领航跟随编队控制[J]. 舰船电子对抗 2020(01)
    • [6].变缆长拖缆AUV纵向运动建模与仿真[J]. 鱼雷技术 2014(01)
    • [7].AUV对转螺旋桨的设计方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机械管理开发 2012(01)
    • [8].虚拟现实在AUV地形跟踪控制研究中的应用[J]. 鱼雷技术 2008(04)
    • [9].基于海图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AUV全局路径规划[J]. 机器人 2020(01)
    • [10].AUV动力电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船舶工程 2017(07)
    • [11].AUV水下对接控制方法[J]. 舰船科学技术 2015(12)
    • [12].一款便携式AUV的遥控装置设计[J]. 电子世界 2016(15)
    • [13].AUV视觉与短基线定位自适应融合方法[J]. 四川兵工学报 2015(05)
    • [14].AUV海洋温跃层检测方法综述[J]. 海洋技术学报 2014(05)
    • [15].深水AUV电子海图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船舶工程 2013(03)
    • [16].基于浮力调节的AUV升沉运动控制技术[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04)
    • [17].基于碰撞危险度模型的AUV三维避障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06)
    • [18].多智能体Q学习在多AUV协调中的应用研究[J]. 应用科技 2008(01)
    • [19].小波神经网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AUV深度测量中的应用[J]. 鱼雷技术 2016(04)
    • [20].AUV不确定事件的本体模型与检测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 [21].障碍物环境下的多AUV主从式编队控制[J]. 鱼雷技术 2013(06)
    • [22].反水雷AUV研制的几个关键技术[J].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10(02)
    • [23].一种新的AUV路径跟踪控制方法[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 [24].一种面向AUV水下对接的双目视觉测距方法[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10)
    • [25].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AUV动态路径规划策略[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1)
    • [26].4500米级AUV起吊框架动力学分析[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7(02)
    • [27].AUV深度的神经网络辨识和学习控制仿真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06)
    • [28].多AUV联合执行反水雷任务[J].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14(04)
    • [29].深水AUV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船舶工程 2013(05)
    • [30].AUV水下对接技术发展现状[J].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3(02)

    标签:;  ;  ;  ;  

    坞舱搭载AUV回收过程中对线控位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