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软骨鱼类由鲨类、鳐类和银鲛类所组成。由于在生物系统进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软骨鱼类(板鳃类)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软骨鱼类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顶级营养层,其资源量的变动对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种群数量变动以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的30年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引起软骨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物种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并因此引起全球的关注。我国的软骨鱼类研究相对世界各国起步较晚,已经在生殖生物学、生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生化研究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果,但在生态学、种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国内软骨鱼类研究和渔业情况的总结与调查,并结合对国内外资料的分析,研究中国海区软骨鱼类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以及中国海区软骨鱼类资源状况,并基于现状和国际组织开展养护和管理鲨鱼的情况,对中国养护和管理软骨鱼类资源的策略进行探讨。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软骨鱼类,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软骨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半球自赤道分布到南纬55度,北半球自赤道分布到北纬80度以上,大多数种类集中在赤道及其两侧,随着纬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中国的软骨鱼类共有鲨类8目21科146种,鳐类3目17科84种,银鲛类1目2科6种。在鲨类组成中,以真鲨科种类最多,角鲨科次之;猫鲨科再次之;鳐类中以魟科和鳐科最多,银鲛类有两个科5属6种。软骨鱼类在中国海区分布广泛,但各个海区的种类分布极不一样。在中国各个海区都能见到的软骨鱼类有8种。渤海区软骨鱼类目前只记录了鲨类5种,鳐类6种。在黄海海区记录了24科49种软骨鱼类。在东海海域,目前有记录30科125种软骨鱼类,其中13种只在东海区有记录。台湾海峡记录了25科75种软骨鱼类。台湾周边海域记录了38科163种软骨鱼类,有44种只在台湾有捕获记录。南海海域记录的软骨鱼类种类包括35科156种,其中有29种只发现于南海海域。中国的软骨鱼类根据种的适温性质,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三种类型。软骨鱼类的地理分布受水温、水深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很大。从中国各海区软骨鱼类种类分布情况来看,随着海区纬度升高,软骨鱼类种类数量渐少;暖水性鱼类的比重逐步降低,暖温性鱼类的逐渐成为优势种,冷温性种类数量有所增加。按平面分布,软骨鱼类可分为广布型、偏南型、偏北型和外海型四大类。中国目前记录到的深海性软骨鱼类约70种。其中南海记录到31种,台湾周边海域37种,东海记录到27种。台湾海峡和黄海的深海性软骨鱼类偶然可见,渤海没有深海性软骨鱼类的纪录。中国目前有捕获纪录的146种鲨类中,有15种左右产量较高,是重要的经济种类,有22种是常见种。由于软骨鱼类产量较少,中国政府未将其单独列入渔业统计范围。据估计,中国鲨鱼的年产量一般在10,000—15,000吨左右。按世界鲨鱼捕获量一般为鲨鱼总资源量的十分之一计,中国鲨类资源应在10—15万吨之间。从多年鲨类的产量来看,中国鲨鱼大部分品种资源变化不大,多数地区没有出现鲨鱼资源的衰退现象。但有资料显示,有些种类如姥鲨、鲸鲨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鲨鱼资源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中国已经在着手开展鲨鱼资源的调查与保护等级的确定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共列出濒危、易危的111种软骨鱼类,占到中国已记录到的软骨鱼类的47.1%。影响软骨鱼类资源变动的因素有(1)对软骨鱼类的过度捕捞,造成资源破坏,(2)软骨鱼类的栖息、索饵环境被破坏,(3)多数软骨鱼类的种群生态对策属于典型的K选择型,遭受破坏后难以迅速恢复。全世界对鲨鱼捕捞业的发展及其对鲨鱼种群潜在的负面影响的关注不断增强,并一致认为,有必要对专门的捕鲨业和以鲨鱼构成重要副渔获物的其他捕捞活动进行控制。中国不是鲨鱼的主产区,但中国是喜好消费鲨鱼的国家,中国对鲨鱼的消费已经开始影响到全球鲨鱼捕捞业。中国软骨鱼类资源养护和管理策略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对软骨鱼类物种资源的养护和管理与长期可持续利用。包括(1)加强对特定物种的保护,(2)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3)平衡海洋生态系统,(4)促进生境保护,(5)可持续利用管理。中国海区鲨鱼保护计划是对管辖海域采用预防性方法保护软骨鱼类。中国鲨鱼资源养护和管理策略的原则是: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持续发展;坚持资源节约,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中国软骨鱼类资源养护和管理计划的主要行动包括:(1)强化软骨鱼类养护和管理的法律保障,加强渔业行政管理。制定针对软骨鱼类资源保护的操作性强的保护规定,以加强有关法律的执行和保护办法的实施。要加强渔业行政管理,建立多部门保护软骨鱼类资源的协调机制。(2)建立软骨鱼类资源保护行动的国际或区域合作机制,有必要建立一套涉及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区域保护行动框架。同时,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国内的保护水平。(3)建立软骨鱼类资源养护和管理相关的数据库。包括捕捞登记、调查员/观察员记录、资源使用者报告和独立渔业调查。种类识别、种群识别和种群结构、捕捞量、上岸量与丢弃量、捕捞作业量与渔具、捕捞方式、资源量指数、渔获物的构成等数据是重要的研究数据。(4)加强软骨鱼类资源养护和管理的科学研究,获得包括生物学、生态学、技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成果,制定执行鲨鱼保护行动的标准,评估人类活动对鲨鱼种群的影响,并推动使用这些研究成果作为确定管理目标和管理决策的依据。(5)加强渔业捕捞管理,包括捕捞量或捕捞作业量的控制、渔具的限制、减少副渔获物、鼓励充分利用和针对特定种类禁止捕捞、伤害、和干扰等措施。(6)通过加强对贸易流通环节的监管,促进鲨鱼的保护。建立贸易追踪、核查和验证程序,实施统计文件方案或捕捞文件方案是海洋渔业综合性养护和管理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贸易核查程序的有效运作可确保有关渔获贸易符合海洋渔业养护与管理措施的要求。(7)探索渔业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的模式,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使公众参与正逐步成为软骨鱼类资源的养护和管理的社会推动力和主导力量。(8)建立可持续的软骨鱼类资源养护和管理策略的财政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中国软骨鱼类资源养护和管理提供可持续的财政保证。(9)开展软骨鱼类资源养护与管理的培训工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中奇鲨何其多[J]. 科学与文化 2011(02)
- [2].与鲨共舞[J]. 科学与文化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