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胃泌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肿瘤学
作者: 张忠
导师: 袁媛
关键词: 胃泌素,胃癌,血清,幽门螺杆菌,细胞
文献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前言 胃粘膜的癌变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漫长的病理过程,Correa将其概括总结为:“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之模式。目前,由于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故要全面阻止致病因素的入侵而达到一级预防非常困难。因此,筛选胃癌高危人群,及早对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肿瘤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系统考察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因素对其的影响,已成为胃癌诊断研究和发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胃泌素(Gastrin,GAS)又称促胃液素,是一种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的胃肠肽类激素。胃泌素的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g区,由4.1kb组成;胃窦和十二指肠近端粘膜的G细胞是胃泌素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场所;内分泌、旁分泌和腔分泌是胃泌素释放的主要途径。酰胺化胃泌素是胃泌素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G-17和G-34两种主要分子形式,其中,G-17占80%-90%,是胃窦胃泌素的主要形式,具有全面的生理学功能,也即通常所指的胃泌素。胃泌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壁细胞分泌胃酸,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促进粘膜上皮细胞生长,加速胃粘膜损伤组织的修复以及参与胃粘膜炎症反应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指出,胃泌素在胃粘膜的癌变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及协同环氧化酶-2促癌作用等。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胃粘膜癌变的过程中,胃泌素在发挥上述作用的同时,其在原位的表达状况以及血清中的水平可发生相应的改变,并由此为癌变过程不同阶段的判定和胃癌发生的监测,乃至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胃泌素在G细胞内合成后可释放人血,因此血清胃泌素的检测与分析亦成为学者们研究胃泌素与胃癌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众所周知,血清胃泌素的水平与G细胞
论文目录:
一、摘要
1. 中文论著摘要
2. 英文论著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论文一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胃泌素蛋白原位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论文二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3906份人血清胃泌素检测分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论文三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胃泌素蛋白原位表达关系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五、附录
1. 综述
2.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3. 致谢
4.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7-21
相关论文
- [1].林县幽门螺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与胃癌和食管癌风险的前瞻性研究[D]. 任建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2].胆囊收缩素受体亚型(胆囊收缩素-B/胃泌素受体)基因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 周建奖.四川大学2004
- [3].胃癌中若干肿瘤抑制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D]. 关志宇.中国医科大学2006
- [4].NF-κ Bp6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作用机理中的研究[D]. 杨桂芳.武汉大学2004
- [5].幽门螺杆菌促癌与胃癌化学预防机制的实验研究[D]. 刘改芳.河北医科大学2006
- [6].幽门螺杆菌分泌蛋白粗提物对胃酸分泌及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赵雩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7].胃癌前期病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热休克蛋白表达意义探讨[D]. 孙蕾民.浙江大学2006
- [8].幽门螺杆菌CagA~+菌株对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徐灿霞.中南大学2006
- [9].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十二指肠疾病中ghrelin、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D]. 汪志凌.四川大学2007
- [10].胃癌早期诊断模型的建立[D]. 朱甲明.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