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铋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1972年,Honda和Fujishima在半导体材料TiO2电极上发现了水的光电催化分解,从此开始了光催化技术研究的新纪元。TiO2是目前被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处理、裂解水制氢、光催化杀菌、光催化合成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TiO2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工业应用和发展,如光量子效率偏低、光谱响应范围窄等。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发展起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的两个前沿领域:1、对TiO2进行修饰改性,以扩展其有效光频率响应范围,提高太阳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其光催化活性;2、开发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剂,要求其对可见光具有明显的响应,且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本论文主要进行铋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层状钙钛矿结构氧化物Bi3TiNbO9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量级的Bi3TiNbO9材料,利用XRD、TEM、SEM和UV-Vis等分析仪器对Bi3TiNbO9纳米材料的晶相结构、颗粒形貌和光物理性质等进行了表征。XRD表明,500℃退火处理1小时即可制备出结晶性良好的Bi3TiNbO9纳米材料。TEM和SEM观察显示,Bi3TiNbO9呈棒形颗粒状,其晶粒尺寸分布较为均匀,约为100nm左右。利用甲基橙的光降解实验表征了Bi3TiNbO9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发现Bi3TiNbO9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初步探讨其光催化机理认为,结构中存在的键角接近180°的Ti-O-Ti键和Nb-O-Nb键有助于光生载流子的移动,(Bi2O2)2+层与(BiTiNbO7)2-层之间的内电场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这两个因素都能提高Bi3TiNbO9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烧绿石结构钛酸铋化合物Bi2Ti2O7。运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制各过程中前驱液Bi/Ti摩尔比对Bi2Ti2O7结构形成的影响。XRD分析显示,Bi/Ti比为1:1.5获得了Bi2Ti2O7纯相,而不是按照化学计量比1:1时获得。利用制备的Bi2Ti2O7进行了紫外光照射下降解甲基橙实验,发现Bi2Ti2O7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分析其活性机理认为,Bi2Ti2O7结构中的Bi-O四面体提供了与光生电子反应的活性氧,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Ti-O八面体角接形成的无穷[TiO3]链,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移动速度,这些都提高了Bi2Ti2O7的光催化活性。采用化学溶液分解法制备了软铋矿相Bi25FeO40和钨酸铋Bi14W2O27。利用XRD和UV-Vis对Bi25FeO40和Bi14W2O27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它们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次甲基兰的光催化活性。实验发现Bi25FeO40和Bi14W2O27在可见光照射下均具有很好的降解次甲基兰的光催化活性。初步探讨它们的光催化机理认为,Bi25FeO40为软铋矿结构,软铋矿相铋氧化合物具有高光敏性能和高载流子流动性,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而铁离子掺杂形成的Bi25FeO40颜色接近黑色,吸收波长明显向可见光转移,从而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Bi14W2O27是通过WO3掺杂将δ-Bi2O3稳定在室温而形成的固溶体,是很好的氧离子导体,而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氧气与光生电子的结合是影响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又因为Bi14W2O27的带隙能为2.8eV,在可见光区有吸收,所以Bi14W2O27具有很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另外,本文还简单研究了在合成光催化材料过程中生成的亚稳相β-Bi2O3,利用XRD、TEM、SEM等方法对β-Bi2O3的生成机理、颗粒形貌进行了表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光催化反应类型
  • 1.2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机理
  • 1.3 光催化的应用
  • 1.4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改性及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
  • 1.4.1 表面光敏化
  • 1.4.2 金属离子掺杂
  • 1.4.3 半导体表面贵金属修饰
  • 1.4.4 纳米光催化剂
  • 1.4.5 复合氧化物半导体
  • 1.4.6 钙钛矿结构氧化物
  • 1.4.7 层状金属氧化物
  • 1.4.8 烧绿石结构氧化物
  • 1.4.9 钨锰铁矿结构氧化物
  • 1.5 本轮文选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论文研究背景
  •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和实验方法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2.1.1 实验药品
  • 2.1.2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 2.2 材料制备方法
  • 2.2.1 溶胶凝胶法
  • 2.2.2 化学溶液分解法
  • 3TiNbO9的制备和结构性能研究'>第三章 Bi3TiNbO9的制备和结构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TiNbO9的制备与表征'>3.2.1 Bi3TiNbO9的制备与表征
  • 3.2.2 光催化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TiNbO9生成机理及其结构和形貌特征'>3.3.1 Bi3TiNbO9生成机理及其结构和形貌特征
  • 3.3.2 光催化性能评价和机理探讨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2Ti2O7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表征'>第四章 Bi2Ti2O7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表征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2Ti2O7的制备与表征'>4.2.1 Bi2Ti2O7的制备与表征
  • 4.2.2 光催化实验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形成机理
  • 4.3.2 光催化性能评价和机理探讨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25FeO40和Bi14W2O27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第五章 Bi25FeO40和Bi14W2O27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 25FeO40引言'>5.1 Bi25FeO40引言
  • 25FeO40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5.2 Bi25FeO40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 5.2.1 实验部分
  • 25FeO40的制备与表征'>5.2.1.1 Bi25FeO40的制备与表征
  • 5.2.1.2 光催化实验
  • 5.2.2 结果与讨论
  • 14W2O27引言'>5.3 Bi14W2O27引言
  • 14W2O27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5.4 Bi14W2O27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 5.4.1 实验部分
  • 14W2O27的制备与表征'>5.4.1.1 Bi14W2O27的制备与表征
  • 5.5.1.2 光催化实验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β-氧化铋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 6.1 引言
  • 6.2 β-氧化铋的制备与表征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β-氧化铋形成机理
  • 6.3.2 β-氧化铋结构和形貌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铋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