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贸易便利化是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贸易便利化的深入发展与海关管理改革之间正日益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贸易便利化以及由此带动的海关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兴未艾。而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跨国公司的生产企业尤其是IT企业对采购和终端物流服务的时效性要求不断提高,“JIT”、“零库存”、“物流全球化”等现代生产和管理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供应链的内部整合实现低成本、无阻碍的物流运作,成为跨国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处于整个国际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海关通关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国际物流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影响。世贸组织在承认成员方拥有主权的同时,更强调了海关不应当成为自由贸易的阻力,海关应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进出口商服务。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海关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国海关不但应遵循国际海关通行规则,吸取世界各地海关的先进经验以提高通关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也应致力于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创造一个良好的通关环境。海关一方面亟需构筑新型的通关管理模式,实现国际物流的无障碍通关,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管力度,维护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把好国家经济大门。如何实现严密监管下的高效运作,是我国海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课题首先阐述了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入世后海关管理面临的挑战,研究了国外海关管理改革的进程与特征,其次分析了我国海关通关管理运行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通关效率的主导因素,最后在借鉴国外海关通关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业务流程再造(BPR)、无缝隙政府以及政府网络化/扁平化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地论述了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径向、目标与模式,并阐明了新模式的具体应用。本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问题,旨在推陈出新,设计出创新性的海关通关管理模式,为中国海关现代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按照以上研究思路,本课题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海关通关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课题的内容与结构,最后概括了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本章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理论脉络进行了论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章海关通关管理概述。本章先概要介绍海关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责,然后对海关管理的特点与本质进行了归纳,最后阐述了海关通关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对通关管理的程序、主体职责以及基本内容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本课题对通关管理模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动因。本章着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缘由与特征,论述了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海关组织对我国海关管理影响,阐述了贸易便利化趋势与国际海关管理改革的方向与特征,指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便利化是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背景与推动力量。第四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现状。本章回顾了我国通关管理发展的历程,论述了前期通关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积极作用,接着以上海口岸为例,采用大量翔实的调查数据,阐明了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现状,最后深入分析了传统与现行通关管理模式的弊端,为本课题所研究的适应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新型通关管理模式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五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主导因素。本章从影响通关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入手,深刻分析了现行通关管理模式下通关效率有待提高的主要原因。第六章国外海关通关管理的经验与启示。西方海关现代化的启动要早于我国海关,发展进程要领先于我们。现代化改革使得西方海关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海关管理不适应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本章重点阐述了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先进的通关管理模式,并就其发展经验对于我国海关提高通关管理效率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七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径向。本章在前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从通关模式、风险管理、企业分类管理、大通关建设、无纸化通关以及监管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新模式的政策建议。第八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目标与模式。本章阐述了海关通关管理改革涉及的理论,包括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以及政府网络化/扁平化理论等,接着从现代国际物流对海关通关管理的要求出发,明确了新型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的总体目标就是实现国际物流的无障碍通关,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竞争的需要,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最后在现行通关作业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三个中心”的业务流程模型并阐明其具体应用,对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等进行重组和再造。结论。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及获得的重要结论进行了客观、全面地回顾,并指出了将来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