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 ——以梁济为中心

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 ——以梁济为中心

论文摘要

洋务运动是近代以来晚清政府发起的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举措。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一次较为彻底地反省和批判传统文化的运动,而且也是着眼于建设新文化的运动。从洋务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这60年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其间矛盾与纠结错综复杂,互相激荡,互相交融,互相制衡,推动着近代社会向前发展。梁济,是清末民初京津地区普通的一名中下层士绅。他见证了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的全过程。他一生的言行举止与京津地区的中西文化氛围和中下层士绅的身份特征密切相关。京津地区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一方面,作为文化中心,特别浓厚的专制统治特色决定了其文化氛围具有保守的一面。在洋务运动之前,其文化氛围更多地体现了儒学尤其是晚清理学的色彩。这就使民众在思想解放过程中总是要突破传统文化的某些沉重羁绊而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作为政治中心,列强入侵所带动的西学东渐冲击着京津地区。同时,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各种变法救国方案也纷至沓来,短期内造成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是一些京津地区本土士绅无法跟上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原因之一。作为传统士绅,梁济的思想是由中学,尤其是晚清理学灌输而成。这就决定了他在研判问题时,一贯地遵循着传统儒学的范式,亦即内圣外王的思维模式,较多地强调个人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意义。同时,作为现存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梁济积极维护现存政治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其中下层的社会地位,又让梁济更多地体会到广大下层民众在内忧外患中的苦难。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传统经世观念的推动下,他能够较早地认识到西学的救世之用。因此,他主张在现有秩序下,以中学为基础,通过吸收融汇西方文化中经世济民之学,解决清末社会面临的棘手问题,尽快使积弱积贫的国家走上复兴之路。清末民初大转型时期,各阶层民众所关心的关键问题就是在实现救国目的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中西学的关系问题。梁济的一生诠释了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接纳西方文化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体西用论的思想。中法战争时期,正值青年的梁济初步确立了大变局的时局观,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非传统的“夷夏”之别。甲午时期,梁济提出效法日本,大力引进西学。戊戌时期,他赞成变法除旧革新,但主张缓进而不赞同维新派的激进主张。清末新政时期,他以西方文化为蓝本,加入到下层民众的启蒙运动中,期望教育救国。辛亥前后,他支持清政府的宪政改革,赞成共和制度,但是他认识不到立宪失败和共和蹉跎的根本原因,而归咎于朝野上下人心道德的沦丧,而不是归咎于封建制度和对应的纲常伦理。这是他无法赞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梁济在不同时期不完全赞同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和新文化派的政治与文化主张,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东西方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士绅对于近代以来思想史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抗型思维模式的反对。“民权万能”论、“立宪万能”论、“共和万能”论与“民主与科学”万能论就是这一二元思维模式的不同体现。梁济主张文化调和,以实用为原则,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是他中体西用观的反映。当然,不能认识到传统思想的不足是他最终无法适应时代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其时代的局限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一、士绅研究
  • 二、清代理学研究
  • 三、梁济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一、“士绅”的外延和“中下层士绅”概念的提出
  • 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趋向于早期维新派的思想雏形
  • 第一节 梁济大变局观念和中体西用论的成因
  • 一、民族危机的逼迫
  • 二、洋务运动的影响
  • 三、务实观念的促使
  • 第二节 梁济与维新派变法思想的比较
  • 一、不同的变法缘由
  • 二、各异的变法措施
  • 三、不同的指导思想
  • 四、缓进变法的原因
  • 第三节 脱胎于洋务派而趋向早期维新派
  • 第四节 梁济变法理路的评价
  • 第二章 “唤醒同胞万万人”
  • 第一节 梁济对义和团运动的批判
  • 第二节 中下层士绅国民性教育的思想内涵
  • 一、多样性的形式
  • 二、广泛性的内容
  • 第三节 中下层士绅启蒙活动和思想的评价
  • 一、中体西用论的体现
  • 二、承上启下的作用
  • 第三章 梁济对清末新政的态度和反思
  • 第一节 强烈支持新政的倾向
  • 一、支持和参与国民捐活动
  • 二、谋职于新政衙门
  • 三、注重开官智
  • 第二节 对新政幻灭的考量
  • 一、批判官制改革
  • 二、忧心兵制改革
  • 三、批判学制和工商改革上的形式主义
  • 四、忧心预备立宪效果
  • 五、反对盲目西化
  • 六、“人敝而非法敝”的归因
  • 第三节 挽救新政的理路
  • 一、寄望于提振君德的传统思路
  • 二、缓不济急的民德教化
  • 第四节 梁济新政时期的思想评价
  • 一、“霸王道而杂之”的经世观念
  • 二、接纳西学内容的扩展
  • 三、梁济救世思想的不足
  • 第四章 遗民视野中的共和现实
  • 第一节 无奈接受民国,衷心欢迎共和
  • 一、强烈的忠君情结
  • 二、其忠君情结的现实反映
  • 三、对共和和民国的不同考量
  • 第二节 共和泡影的多面相
  • 一、对政坛乱象纷仍的认知
  • 二、对政府施政不良现实的拷问
  • 三、对民生的实际判断
  • 四、对堕落士风的批判
  • 五、“世教陵夷”
  • 第三节 位卑未敢忘忧国
  • 一、对上层期盼
  • 二、对民众的期望
  • 三、极端而理性的自我选择
  • 第四节 梁济道德立国思想的评价
  • 结语
  • 第一节 梁济中体西用论思想的评析
  • 一、“中学为体”观念的变迁
  • 二、“西学为用”观念的演变
  • 三、梁济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成因
  • 第二节 梁济思想在大转型过程中的典型意义
  •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 二、开放而守成的文化心态
  • 第三节 梁济等中下层士绅的思想盲点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影响[J]. 汉字文化 2018(22)
    • [2].简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1)
    • [3].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J]. 历史教学问题 2015(04)
    • [4].简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J]. 汉字文化 2018(18)
    • [5].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J]. 兰州学刊 2014(12)
    • [6].近年来媒体对洋务运动评论的反思[J]. 新闻战线 2015(06)
    • [7].《洋务运动》教学设计[J]. 新课程(中学) 2019(10)
    • [8].“历史学科逻辑”指引下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以《洋务运动》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 2020(03)
    • [9].《洋务运动》教学实录与评析[J]. 广西教育 2020(36)
    • [10].设置阶段重心 提升备考思维——以“洋务运动”为例[J]. 教学考试 2020(44)
    • [11].内延外展 深入备考——以“洋务运动”一轮复习为例[J]. 教学考试 2020(44)
    • [12].《洋务运动》教学设计[J]. 情感读本 2019(30)
    • [13].人教版“洋务运动”一课教学设计[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7(18)
    • [14].从史学研究看教学史料的选择和解读——以“洋务运动”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09)
    • [1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值得商榷[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24)
    • [16].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践行新课程理念——川教版《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9)
    • [17].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J]. 月读 2017(12)
    • [18].洋务运动积极作用探析[J]. 知识文库 2016(07)
    • [19].在课堂上讲解洋务运动必须梳理的几条关联线索[J]. 时代教育 2016(15)
    • [20].《洋务运动》教学设计[J]. 中华少年 2016(28)
    • [21].洋务运动研究综述[J]. 青春岁月 2014(01)
    • [22].以“洋务运动”为例浅谈高三历史复习思路[J].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4(01)
    • [23].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制度分析[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4(Z2)
    • [24].吏治腐败对洋务运动的影响[J]. 商 2013(21)
    • [25].开展洋务运动辩论会的一次尝试[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03)
    • [26].如何理解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J]. 新高考(政史地) 2010(04)
    • [27].洋务运动“平反”记[J]. 看历史 2010(11)
    • [28].风雨飘摇强国梦──洋务运动的故事(之一)[J]. 人物 2011(01)
    • [29].是谁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的故事(之二)[J]. 人物 2011(03)
    • [30].洋务运动的金融跛脚[J]. 创业家 2011(06)

    标签:;  ;  ;  ;  ;  

    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 ——以梁济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