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

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

论文题目: 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艺术学

作者: 赵慧宁

导师: 凌继尧

关键词: 建筑环境,人文主义,建筑文化,审美心理,建筑未来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文化是在适应环境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民族地域和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类型都有它特定的构成方式及稳定的特征。建筑环境设计作为人类的一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创造物和文化现象,它独特的个性品格特征,使它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它既忠实地反映了人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不同物质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又有效地反映出人类在自己不断地追求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的灿烂光芒。它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使它既客观地记录了每一时期,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战胜自然所收获的丰硕成果,以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内容、形态,又客观地汇集了人类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于一定时期所形成的观念、习惯、趣味、爱好等,从而使建筑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见证者。所以,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建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丰碑。从文化本身的性质看,首先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人作为文化的主体,他不仅创造了文化,也为文化所模塑、所创造。这在建筑环境文化上表现得亦为明显,人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人。同时,建筑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的起源、演变、结构构成、本质功能、传播及其进化中的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规律的科学。论文《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从中西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的哲学思维作引子,阐述了中国建筑的生命之魂孕育、发展于整个的中华文化。其中儒家、道家与佛家的哲学、伦理学、美学与宗教学思想对中国建筑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使中国建筑空间意象的思想灵魂显得更丰富、更深邃。西方传统的民俗文化与东方不同,主要显示在神话和宗教形态中。因此西方古代建筑文化深受宗教影响。从对中西两种建筑文化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文化传统大致是一脉相承的,而西方虽然有一条总体上渐强的、漠视大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对立的发展主线,但各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思想观念仍有很大差异,造成各时代特定的建筑艺术特征,必须作历时性的探讨才能清晰。另外本文还谈了建筑环境与人的审美心理,是为了强调以人为本的心理情感特征,以及人对建筑环境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再者,对建筑环境文化视觉因素的论述也是努力寻找一切为了人的审美视觉形式与审美心理效应。文章最后一部分,建筑环境文化的批判是对建筑存在的反思,是对建筑意义和价值的领悟与揭示。关于建筑的一切论争的深层都必然在本体领域展开。当代人对建筑活动的困惑与迷惘归根到底是对建筑本体的困惑与迷惘,或者说,是由于建筑本体的被遮蔽。不过,遮蔽的原因却不在传统意义上作为物的生产的建筑活动自身,而是有着更加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归根到底则是人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人的存在的问题。要对当代建筑活动进行真正深入的反思和批评,就必须把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使建筑的批评成为一种文化的批判,一种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的批判;而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和人文理想的建构则应当也必然成为这种批评的目的和追求。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体现科学精神的人文意识

二 建筑——“石头的史书”

第一章 中西传统建筑环境文化思维

一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体现出的文化意蕴

1、以人为本的儒家礼制

2、道家“天人合一”学术思想

3、释家佛教思想

二 西方建筑文化思想的演变

1、古典时期建筑文化

2、中世纪建筑文化

3、文艺复兴建筑文化

4、欧美近现代建筑文化的演变

5、西方建筑流派的兴衰

第二章 中西建筑环境哲学思想分析

一 “征服自然”与“天人和谐”

二 “人”与“神”

三 中西建筑环境理论的比较

第三章 建筑环境与审美心理

一 人对建筑环境空间的心理感受

二 建筑环境的心理要素

1、环境感知

2、情感活动

3、心理想象

三 人体活动与环境心理

四 建筑形体动感因素与人的心理感受

第四章 建筑环境文化的视觉因素

一 建筑环境的视觉语言

1、建筑符号的内涵与含意

2、建筑符号的标志与象征

二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中的符号意义

三 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语言

1、多元设计的个性意义

2、建筑环境个性语言的表达

3、个性创意

四 建筑环境文化的审美趋向

1、建筑环境形式美的表现

2、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审美比较

3、空间的“意”与“匠”

第五章 建筑环境文化的批判

一 建筑环境文化的解析与批判

二 建筑环境的人文精神

1、人的哲学与建筑活动

2、建筑活动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三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1、地域建筑环境文化

2、建筑环境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四 建筑环境文化与全球化

1、全球化与多元建筑环境文化

2、多元的建筑环境文化的发展

五 未来建筑环境文化的思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指导教师简况表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作者简况表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 戴路.天津大学2004
  • [2].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 姜娓娓.清华大学2004
  • [3].相容建筑[D]. 汤朝晖.华南理工大学2003
  • [4].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D]. 王育林.天津大学2005
  • [5].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 孟彤.中央美术学院2006
  • [6].绿建筑评估指标适用性之研究[D]. 王奕伟.同济大学2007
  • [7].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 王又佳.清华大学2006
  • [8].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D]. 赵劲松.天津大学2005

标签:;  ;  ;  ;  ;  

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