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高校学生事务为研究对象,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为参照系,选取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理念、体制、内容体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为比较要素,分别从历史-现实、宏观-微观、理论-实践等维度,对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共性与个性以其与两国社会基础、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概括地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起源于宗教,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就其直接的承继关系而言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最早萌生于政治思想工作。由于两国文化传统、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中美两国的学生观和学生管理观迥然不同。美国较为民主,师生关系平等。而在我国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则倾向于把学生看作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在理论基础和方针政策方面,美国是以“个人主义”作为价值取向,重视个体学生的发展,学生服务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先导,强调满足和服务于具有不同天赋、不同需要、不同目的、不同个性的全体学生。我国则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学生工作侧重于宏观的要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反映在体制和组织机构方面,美国学生事务具有专业化的独立地位,在学生事务内部按服务种类进行专业分工,直接面向学生服务,表现出较高的专业化特征。我国学生工作通常借助于党政组织,采取党政合一的体制,通过学校、院系、年级(班级)逐级管理、条块结合的运作方式。在管理内容方面,美国以咨询服务、生活服务、学生校园生活为主,我国学生工作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则是以政治、思想、纪律和奖惩管理为主。在概括总结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同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建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术语解释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发展比较
  • 2.1 美国高等教育进程中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嬗变
  • 2.1.1 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自然合一、尚未区分
  • 2.1.2 学生事务从学术事务中分化独立
  • 2.1.3 学生事务向专业化发展
  • 2.1.4 学生事务学术化,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 2.2 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回顾
  • 2.2.1 学生工作从属于政治工作
  • 2.2.2 学生工作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冲击
  • 2.2.3 学生工作体系的重建与拓展
  • 2.2.4 学生工作的改革与转型
  • 2.3 比较分析与结论
  • 2.3.1 两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历程的相似性
  • 2.3.2 两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历程的差异性
  • 第三章 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念比较
  • 3.1 美国的学生观和学生事务观
  • 3.1.1 美国的文化模式、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与学生观
  • 3.1.2 学生事务的观念基础与学生事务观
  • 3.2 我国的学生观和学生管理观
  • 3.2.1 历史: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 3.2.2 现实:市场经济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促成的转变
  • 3.3 比较分析与结论
  • 第四章 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比较
  • 4.1 高校内部学生事务管理的体制、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
  • 4.1.1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的组织管理结构
  • 4.1.2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
  • 4.1.3 比较分析与结论
  • 4.2 内容体系:职责与任务的比较
  • 4.2.1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体系
  • 4.2.2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体系
  • 4.2.3 比较分析与结论
  • 4.3 队伍建设:专职人员制度的比较
  • 4.3.1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的制度分析
  • 4.3.2 我国高校学生辅导员制度分析
  • 4.3.3 比较分析与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5.1 比较研究总结
  • 5.2 对我国学生工作改革的建议
  • 5.2.1 提高认识,确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独立和专门地位
  • 5.2.2 深化"大课程观",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密切合作
  • 5.2.3 转变学生事务观,增强服务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
  • 5.2.4 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 5.2.5 对学生工作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调整的设想
  • 5.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首都高校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 附录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 附录3 《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 附录4 《北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美高校急救专业体育课程设置对比及策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12)
    • [2].中美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3].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比较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7(01)
    • [4].中美高校老年医学教育模式比较及启示[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05)
    • [5].中美高校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对比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1)
    • [6].中美高校审辨式思维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28)
    • [7].中美高校协同创新的比较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 [8].中美高校年鉴比较研究[J]. 兰台世界 2016(12)
    • [9].中美高校宣传片中教育价值观差异分析[J]. 读书文摘 2016(22)
    • [10].浅析中美高校教育文化环境的比较[J]. 文理导航(下旬) 2017(07)
    • [11].中美高校足球友谊赛精彩掠影[J]. 校园足球 2015(09)
    • [12].中美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指导工作比较研究及要素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0(02)
    • [13].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比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09)
    • [14].中美高校校训比较研究[J]. 中国电子教育 2017(Z1)
    • [15].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与启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16].人力资本视角下中美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比较研究[J]. 高教探索 2017(07)
    • [17].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及启示[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 [18].中美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比较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09)
    • [19].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东西南北 2019(02)
    • [20].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及启示[J]. 青春岁月 2016(15)
    • [21].中美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12)
    • [22].浅析中美高校的学生考评模式[J]. 中国轻工教育 2013(06)
    • [23].中美高校学校咨询体系建设比较分析[J]. 商 2013(13)
    • [24].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比较与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03)
    • [25].中美高校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调查比较[J]. 图书情报知识 2009(03)
    • [26].中美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模式的分析比较及启示[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12)
    • [27].中美高校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比较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19(23)
    • [28].中美高校考试制度比较研究[J]. 科技风 2020(18)
    • [29].中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07)
    • [30].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差异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06)

    标签:;  ;  ;  ;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