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研究

我国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研究

论文摘要

劳动力派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形式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增加、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式的转变,劳动力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获得很快的发展,并逐步被熟悉和认可。劳动力派遣的出现,帮助用工单位节省管理成本,增加用工弹性,拓宽派遣人员的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劳动力派遣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劳动力派遣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性,劳动力派遣在实现了社会层面、派遣机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员工多方共赢的同时,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参与的各方也要面对很多风险。劳动力派遣容易使劳动关系短期化,降低就业的质量,损害派遣员工的利益。现阶段劳动力派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时期有许多特殊性。在当前阶段如何对劳动力派遣进行适当的规范,并提出和制定合理性对策,减少可能对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关系体系的冲击,初步探讨劳动力派遣规范的发展路径等诸多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对劳动力派遣问题进行研究,本课题的选择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目前,对于我国的劳动力派遣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基本处于初期阶段,进行深化和具体的研究是当前和以后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研究”为题,首先对劳动力派遣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综述,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和提出研究问题,然后总结回顾我国劳动力派遣发展的状况,分析我国劳动力派遣发展的原因及问题,然后在结合欧洲国家发展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劳动力派遣问题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和论证我国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所作的讨论也仅是我国劳动力派遣问题研究的开始,通过抛砖引玉将这个问题引导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去,引发更多的思考。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劳动力派遣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相关发展状况、原因、经验的比较分析,从政府、劳动力派遣各主体以及工会的角度,论证本文论点,并提出进行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的对策。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 1.3 本文相关概念的定义
  • 1.3.1 非标准劳动关系
  • 1.3.2 劳动力派遣界定
  • 1.3.2.1 劳动力派遣内涵
  • 1.3.2.2 劳动力派遣性质
  • 1.4 文献综述
  • 1.4.1 劳动力派遣起源和产生原因述评
  • 1.4.2 劳动力派遣作用的述评
  • 1.4.3 劳动力派遣类型的争论
  • 1.4.4 劳动力派遣规范化趋势
  • 1.4.5 文献综述小结
  • 1.5 文章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中的难题
  • 1.6.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6.2 研究中的难题
  • 2 劳动力派遣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 2.1 职业介绍
  • 2.2 借调
  • 2.3 人事代理
  • 2.4 人力资源外包
  • 3 劳动力派遣发展概况与原因分析
  • 3.1 国内外劳动力派遣发展概况
  • 3.1.1 劳动力派遣机构发展情况
  • 3.1.2 国内劳动力派遣相关立法的回顾
  • 3.1.3 国际劳工组织相关立法的回顾
  • 3.2 劳动力派遣发展原因分析
  • 3.2.1 市场经济环境因素
  • 3.2.2 政策环境因素
  • 3.2.3 社会观念因素
  • 3.3 劳动力派遣积极作用的表现
  • 3.3.1 劳动力派遣对用工单位的影响
  • 3.3.2 劳动力派遣对派遣员工的影响
  • 4 劳动力派遣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原因分析
  • 4.1 劳动力派遣存在的焦点问题与表现
  • 4.1.1 雇主责任模糊
  • 4.1.2 派遣员工的党群和工会组织关系不明确
  • 4.1.3 用工不规范
  • 4.1.4 同工不同酬
  • 4.1.5 劳动关系不稳定
  • 4.2 劳动力派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法律政策不完善
  • 4.2.1.1 劳动力派遣立法的滞后
  • 4.2.1.2 社会保障体系不匹配
  • 4.2.2 引导和监管体系不完善
  • 4.2.2.1 政府缺少宏观的规划和引导
  • 4.2.2.2 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 4.2.3 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运作与管理不规范
  • 4.2.3.1 派遣机构组织管理不规范
  • 4.2.3.2 用工单位派遣管理制度不规范
  • 4.3 国外劳动力派遣发展的启示
  • 5 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的对策和建议
  • 5.1 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的原则
  • 5.1.1 劳动基准法原则
  • 5.1.2 集体谈判保障原则
  • 5.1.3 公平就业原则
  • 5.1.4 员工解雇保护原则
  • 5.2 多方协调体系的构建
  • 5.2.1 政府方面
  • 5.2.1.1 通过行政手段,完善劳动力派遣法规的建设
  • 5.2.1.2 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和争议处理功能
  • 5.2.1.3 劳动力派遣的解释和宣传
  • 5.2.2 派遣机构方面
  • 5.2.2.1 内部自身素质的提高
  • 5.2.2.2 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派遣运行机制
  • 5.2.3 用工单位方面
  • 5.2.3.1 规范派遣用工制度
  • 5.2.3.2 派遣员工的规范管理
  • 5.2.4 派遣员工方面
  • 5.2.5 工会方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肯德基劳务派遣资料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银行代发工资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题[J]. 农家书屋 2016(12)
    • [2].大连为退役士兵举行就业专场招聘会[J]. 东北之窗 2016(23)
    • [3].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 人生十六七 2017(02)
    • [4].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对策研究[J]. 考试与评价 2017(03)
    • [5].多开发些公益性岗位 解决城市困难群体再就业[J]. 中国老年 2017(18)
    • [6].查岗[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15(01)
    • [7].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员工不能任意退回[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10)
    • [8].关联企业劳务派遣纠纷中用工单位的认定[J]. 中国社会保障 2013(11)
    • [9].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工管理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0)
    • [10].用工单位“临时工”比例禁止超过10%[J]. 企业研究 2013(19)
    • [11].解决欠薪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J]. 法律与生活 2015(03)
    • [12].用工单位是否对被派遣员工承担侵权责任[J]. 法制与社会 2012(18)
    • [13].试论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 黑河学刊 2012(07)
    • [14].从一场荒诞的讨薪闹剧看诉讼欺诈[J]. 公民导刊 2010(01)
    • [15].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上)——法律文书的设置[J]. 中国劳动 2010(03)
    • [16].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下)——管理规则的设置[J]. 中国劳动 2010(04)
    • [17].用工单位裁员 派遣单位不得解约[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0(08)
    • [18].关联企业交替变换用工单位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3(09)
    • [19].劳务派遣机构信誉的模糊综合评价——基于用工单位的视角[J]. 技术与市场 2013(09)
    • [20].逆向劳务派遣能够转移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吗?[J]. 经营与管理 2012(10)
    • [21].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分析[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2].新政短说[J]. 农民文摘 2013(09)
    • [23].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否有效[J]. 中国社会保障 2014(05)
    • [24].用工单位不给钱,派遣公司不发饷?[J]. 人力资源 2008(12)
    • [25].用工单位负责住宿[J]. 农家致富 2008(19)
    • [26].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率[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10)
    • [27].用工单位能否将劳动者退回至派遣公司?[J]. 管理@人 2010(Z1)
    • [28].在校大学生与用工单位法律关系的界定[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12)
    • [29].用工单位不向农民工提供住房应贴补租金[J]. 科技致富向导 2008(03)
    • [30].《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发布[J]. 农村百事通 2014(06)

    标签:;  ;  ;  

    我国劳动力派遣规范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