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苦木苦味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苦木,苦味素,内酯,黄栋
苦木苦味素论文文献综述
龚苏晓[1](2004)在《臭椿中3个新的苦木苦味素臭椿醇E~G》一文中研究指出曾从日本产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中分离出4个苦木苦味素臭椿醇(ailantinol)A~D及其相关化合物。本次从台湾产臭椿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苦木苦味素(1~3)和6个已知相关成分。 臭椿地上部分用甲醇提取,甲醇提取液除去溶剂(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4年04期)
于荣敏,林少霞,张惟才,李铣[2](1994)在《1985-1993年苦木苦味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1993年苦木苦味素研究进展于荣敏,林少霞,张惟才,李铣(沈阳药科大学生物技术研究室,沈阳110015)关于苦木苦味素的化学、生源及生物活性的前期研究,李铣等[1]已有综述。本文拟对1985-1993年期间苦木苦味素类成分的研究,如新化合物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李铣,于荣敏[3](1987)在《抗癌剂苦木苦味素类成分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苦木苦味素类抗癌刑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苦木苦味素类成分及其与抗癌活性的关系;苦木苦味素类抗癌活性成分的结构改造与合成研究;苦木苦味素类成分的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等。认为从植物中寻找更加有效的苦木苦味素类抗癌剂及对比较有苗头的此类抗癌剂的结构改造与全合成工作仍是今后面临的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1987年02期)
杨峻山,宫丹[4](1984)在《自苦木中得到一种新的苦味素——苦树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苦木科(Simaroubaceae)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的茎心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二个苦味素类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UV, IR, NMR和MS)分析,确定其中之一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苦树内酯(kusulactone),其结构为式(Ⅰ)所示;另外还分得已知物苦木内酯F(nigakilactone F)(Ⅰ)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1984年12期)
泰国伟,陈仲良[5](1979)在《苦木苦味素的化学、生源和抗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世纪前,人们就知道在许多苦木科(Simaroubaceae)植物中含有苦味素,但直到1962年借助于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后,才陆续把它们分离出来并阐明了结构,从而发现这是一类具有新结构骨架的天然产物,从生源观点看属于叁萜。由于至今仅在苦木科植物中获得,故通称为苦木苦味素(Quassinoids或(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药学分册》期刊1979年01期)
苦木苦味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85-1993年苦木苦味素研究进展于荣敏,林少霞,张惟才,李铣(沈阳药科大学生物技术研究室,沈阳110015)关于苦木苦味素的化学、生源及生物活性的前期研究,李铣等[1]已有综述。本文拟对1985-1993年期间苦木苦味素类成分的研究,如新化合物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木苦味素论文参考文献
[1].龚苏晓.臭椿中3个新的苦木苦味素臭椿醇E~G[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
[2].于荣敏,林少霞,张惟才,李铣.1985-1993年苦木苦味素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
[3].李铣,于荣敏.抗癌剂苦木苦味素类成分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87
[4].杨峻山,宫丹.自苦木中得到一种新的苦味素——苦树内酯[J].中草药.1984
[5].泰国伟,陈仲良.苦木苦味素的化学、生源和抗癌活性[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