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在郑州高校开展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在郑州高校开展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在郑州高校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力图从中分析出其在郑州高校开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为高校进一步开展地域性传统拳种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河南传统武术拳种能在高校“生根发芽”,并促进其传统武技与文化精髓的传承与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分析,运用教育学、逻辑学、学校体育学等基本理论,围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结合高校体育改革的实际,依据研究发现与结果,对未来发展策略作整体性建议,供高校从事武术教学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4点:1.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主要途径是武术课,并河南传统武术拳种适合郑州高校武术课教学。高校对于开展地域性传统武术拳种起重要作用。2.河南传统武术拳种为郑州高校师生所接受。郑州高校师生对于在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意义认识充分,态度积极,对于开展意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强身健体。3.各拳种在郑州高校发展不均衡,以少林拳和太极拳为主。4.郑州高校武术教师和体育管理层武术专业性不强,学生的武术基础较差。针对结果提出建议如下:1.加强宣传,提高师生对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认识,培养习武兴趣,发扬和传播河南传统武术拳种。2.确立多维度的体育观,满足教学、育人、发展河南传统武术的多重需求,使教学的最终价值体现出生命性、未来性和社会性。3.创新课程模式,实施课内外一体化,建构有利于终身体育的环境。4.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既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又促进各拳种的均衡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在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是高等教育的需要
  • 1.1.2 在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 1.1.3 在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是河南传统武术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名词释义
  • 1.3.1 传统武术
  • 1.3.2 拳术
  • 1.3.3 河南传统武术拳种
  • 2 文献综述
  • 2.1 武术在国外的交流与传播
  • 2.2 国内有关传统武术的研究
  • 2.2.1 国内传统武术的发展
  • 2.2.2 河南主要传统拳种的发展
  • 2.3 国内有关高校武术的研究
  • 2.3.1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 2.3.2 高校武术发展
  • 2.3.3 高校武术教学
  • 2.3.4 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意义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问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河南主要传统拳种在郑州高校开展现状
  • 4.1.1 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数量及开展途径
  • 4.1.2 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在郑州高校武术课开展的状况
  • 4.1.3 郑州高校师生了解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人数
  • 4.1.4 郑州高校师生了解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内容
  • 4.1.5 郑州高校师生了解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程度
  • 4.1.6 郑州高校师生了解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途径和时间
  • 4.2 影响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在郑州高校开展的相关因素
  • 4.2.1 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内容对武术课开展的影响
  • 4.2.2 郑州高校武术课课堂教学方式、成绩考核方式对传授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适用程度
  • 4.2.3 在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师生基础
  • 4.2.4 郑州高校师生学习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愿望
  • 4.2.5 郑州高校武术教师和体育管理层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原因
  • 4.2.6 郑州高校师生对于在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的意义的认识
  • 4.2.7 郑州高校训练场地、体育经费、图书资料情况
  • 4.3 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 4.3.1 郑州高校开展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存在的问题
  • 4.3.2 改善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在郑州高校开展状况的对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术拳种的历史形成及体系化传承研究[J]. 福建茶叶 2019(09)
    • [2].我国传统武术拳种文化传承特征及保护策略[J]. 体育文化导刊 2019(12)
    • [3].中国武术拳种嬗变及其影响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05)
    • [4].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拳种形成与命名的影响[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08)
    • [5].湖南地方拳种的湖湘文化解读[J]. 湖北体育科技 2016(02)
    • [6].八卦掌动静之宗——步法变化(上)[J]. 武当 2017(03)
    • [7].拳种,一个不能被淡忘的名字[J]. 搏击 2010(11)
    • [8].增加单项传统拳种内容对武术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2)
    • [9].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的影响[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01)
    • [10].对我国稀有拳种的保护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 [11].探析传统武术拳种失传之原因[J]. 中华武术(研究) 2011(07)
    • [12].清末至民初东江会党与东江拳种的流变[J]. 武术研究 2020(05)
    • [13].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的构建[J]. 黑河学院学报 2018(11)
    • [14].家国情怀视域下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与发展——以河南新乡岳家拳为例[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05)
    • [15].对一个地域拳种的开展状况及对策分析——以梅山武术为例[J]. 搏击.武术科学 2008(03)
    • [16].武术拳种地域交流的方式、动因及阻隔机制——基于甘肃武术拳种的实地考察[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5)
    • [17].“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我见(下)[J]. 少林与太极 2020(04)
    • [18].呼吁抢救稀有拳种[J]. 搏击 2011(10)
    • [19].台州地方拳种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6)
    • [20].论传统思维方式对武术拳种演变的影响[J]. 中华武术(研究) 2016(06)
    • [21].湖南地方性拳种“龟牛拳”的发展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 2015(04)
    • [22].论传统武术拳种的动作元素同源性及劲力的独特性[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S2)
    • [23].对象失范:武术概念争议的困局[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 [24].对一个古老武术拳种生存状况的考察——伏羲八卦拳传承调查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 2014(09)
    • [25].现代化语境中的武术门派[J]. 搏击(武术科学) 2014(04)
    • [26].论我国地域拳种的生存与发展——以湖南梅山武功为例[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 [27].明清晋商对山西优秀拳种形意拳产生与发展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 2011(05)
    • [28].中国武术拳种的文化形塑、演变规律与发展逻辑[J]. 中国体育科技 2018(03)
    • [29].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J]. 军事体育学报 2014(03)
    • [30].传统拳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1)

    标签:;  ;  ;  ;  

    河南传统武术拳种在郑州高校开展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