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翠芬(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瓦窑中心小学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过重的学习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的意义是将知识转化为生活,为实际所用。充分利用我们身边所有可用的因素,基于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轻松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包含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并产生浓厚兴趣去科学探究,形成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减轻负担;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30-01
1引言
教师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点,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兴趣。简言之,启发孩子们对学习文化知识有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更多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做”中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他就会很乐意地用心去学、去记忆,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是做再多的作业都无法比拟的。
2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
学生科学课业负担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教师观念的落后,缺乏对教育改革的意识。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教育动态,无法大量接触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法,科学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只能按老传统教学,满足现状,不试图取得进展,导致教学改革意识的缺乏;单一的课堂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差,只有盲目地布置课外作业,来弥补课堂缺陷,最终加大了学生的作业量。2.教学评价单一,测试频繁。通过测试以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来评价学生,因此,为了应付考试,教师让学生大量做题,使学生超负荷运转。
3在教学中实现生活化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自然世界探索的兴趣和需求,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科学方法,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呢?我想通过以下几点来说明:
3.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索为核心,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场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思维,使课堂情境倾向于生活化。
3.2案例分析
在对《了解空气》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明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的概念。把某种液体倒进漏斗时,不能一下子倒进去是生活中经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学生没有去认真的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就成为了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从这样的生活场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通过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不会感到科学是如此深不可测,反而觉得科学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感兴趣了。
4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及案例分析
4.1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调查必须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对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来说是一个必要条件。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同时对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调查也不利。
4.2案例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学生生活中的饮料盒、可乐瓶等等都是教师师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容易搜集的材料。比如在《声音的产生》教学中,不用教学专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用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容易找寻的材料,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又比如,“热胀冷缩”实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饮料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也很理想。教学中如果盲目使用专业教学实验设备将会限制学生课外活动的科学调查。提供学生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实验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5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5.1课外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从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家庭、社区,甚至是整个社会,使课内和课外、生活和社会相互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满意度和发展。
5.2案例分析
例如,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后知道水是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利用业余时间来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否同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对学生来说课外调查就不那么困难了。学习《植物的花》以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表格,让学生观察蔬菜地里开花植物的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数量。蔬菜园地是学生课外业余生活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仔细观察开花的蔬菜,学生并不会感到这是一种家庭作业的负担,都都会很容易成功地完成任务。
5.3课外活动的意义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能巩固扩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的问题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愿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改善生活。
6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给学生生活进行科学探究提供经常接触的材料,并适当地把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是那么的广泛,那么的有用,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科学探究产生浓厚兴趣,形成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科学(教师).2010(23).
[2]任国栋.教学生活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尝试[J].教学研究.2011(03).
[3]张屹.小学科学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韩晓沿.来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J].学科教学探索.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