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与阐释 ——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中的观念

再现与阐释 ——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中的观念

论文摘要

艺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解读,而每种解读都离不开背后的观念。绘画作品中的观念是构建作品最重要的根基,也是判断和认知作品的重要依据,其不仅体现画家的主观思想,也反映出时代与文化对艺术的影响。笔者认为,17世纪荷兰静物画中的观念,集中体现为描绘性的再现和知觉性的阐释两方面。对物体如实细腻的描绘是荷兰静物画作为再现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体现出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同时在整个荷兰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之下,作品中的物象具有延展性,包含着画家为完成自我意图所做的诸多主观性的阐释。本文以静物画的缘起和发展背景为切入点,分析荷兰静物画中观念形成的来源,从图像学的角度阐释作品内涵,进而推导和阐述出荷兰静物作品中的观念,并归结其对后世绘画创作的影响与启示。文章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古代绘画中的静物成分为开始,归结静物画种在走向独立的各个阶段中的不同功用,依据画中观念的演变脉络推导出荷兰静物画何以发展至关注现实生活的原因;另通过尼德兰的绘画传统、新教的伦理以及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发展三方面,来分析荷兰静物画中观念出现的历史背景,进而还原荷兰静物画中观念的形成过程;第二章着重阐述荷兰静物画中画家观念的表现,即描绘性的再现和知觉性地阐释两个方面,为论文的核心部分。此章分两部分,一为表面上荷兰静物画中所体现的精细再现的特征,是视觉性的;二为画面深层所含的画家创作的主观阐释,是知觉性的;二者合而为静物画的创作活动提供完整的支撑。第三章总结荷兰静物画创作观念的意义。荷兰静物画不仅消解了长久以来绘画对宏大题材的依附,也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绘画的选题和创作;其在画面上所建构的纯审美性空间对后世绘画艺术有明确的启示作用,同时17世纪荷兰特殊的社会环境也开启了经济与艺术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的局面。作为一个“非现场者”,笔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语言变成机械复制的危险,或类似于形而上学中的固执观点,关注画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意识,和人与作品之间的相互感知,尝试用一种视觉与知觉相结合的方式去理解17世纪荷兰静物画家与被画物之间、物化的精神与现实之间的故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荷兰静物画中观念的形成
  • 一、画种独立前的静物绘画中的观念演变
  • (一) 从xenia 到宗教附属
  • (二) 荷兰静物画中的观念
  • 二、荷兰静物画中观念的来源
  • (一) 尼德兰的绘画传统
  • (二) “入世制欲”的新教教义
  • (三)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
  • 第二章 荷兰静物画观念中的再现性与阐释性
  • 一、再现与阐释
  • 二、描绘性的再现
  • (一) 自然的镜子
  • (二) 展现朴实的作品形式
  • (三) 分类学的试验品
  • 三、知觉性的阐释
  • (一) 对主题性的迁移
  • 1. 无人在场的空间
  • 2. 远离叙事
  • (二) 作为物我关系的反映
  • 1. 物品的精神性
  • 2. 画面中的时间变异
  • 3. 物象的象征
  • (三) 作品中的生产与消费
  • 1. 描绘富裕
  • 2. 占有者的展示
  • 3. 绘画劳动中的价值观
  • 第三章 荷兰静物画中观念的指向意义
  • 一、对宏大题材的消解
  • 二、对现实主义的启示
  • 三、纯审美性空间的构建
  • 四、艺术与市场关系的自觉性拓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悖论的象征——欧洲虚空画思想研究[J]. 艺术探索 2018(02)
    • [2].威廉·卡尔夫静物画中的瓷器[J]. 景德镇陶瓷 2016(06)

    标签:;  ;  ;  ;  

    再现与阐释 ——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中的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