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实证研究

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始终没有摆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特征,唯有改变原来的发展模式,工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才能有新的突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一些职能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分离出来形成了服务业,作为中间要素投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融入工业,极大地提升了工业产业竞争力。因此,本文结合工业的特点,从产业互动的视角探索提高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的方法,对现阶段我国中部六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各行业效率的研究成果、中部六省工业现状以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确立评价我国各省市工业相对效率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中的超效率模型对我国中部六省2003-2009年的工业相对效率进行测算,并比较分析中部平均效率水平与东部、西部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最后,以DEA方法测算出的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以与工业互动发展的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和工业规模两个因素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而明确各因素对我国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与工业互动产业理论综述
  • 1.2.2 效率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 1.2.3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结构示意图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示意图
  • 第二章 我国中部六省工业互动产业研究
  • 2.1 工业互动产业分析
  • 2.1.1 工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
  • 2.1.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关系
  • 2.2 中部六省工业发展现状研究
  • 2.2.1 人均GDP 比较分析
  • 2.2.2 工业增加值比较分析
  • 2.2.3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 2.2.4 中部六省工业发展存在问题
  • 2.3 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 2.3.1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 2.3.2 就业结构比较分析
  • 第三章 效率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3.1 效率及效率评价
  • 3.2 评价效率的 DEA 方法
  • 3.2.1 DEA 方法基本原理及模型
  • 3.2.2 DEA 方法的优点和限制
  • 第四章 我国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我国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1 决策单元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准则
  • 4.1.2 决策单元与指标的选择
  • 4.2 相对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
  • 4.2.1 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分析
  • 4.2.2 中部地区工业相对效率水平与东西部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分析
  • 4.2.3 中部地区2009 年工业相对效率具体分析
  • 4.3 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模型指标的选取
  • 4.3.2 计量方法与模型设定
  • 4.3.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提高我国中部六省工业效率的政策建议
  • 5.1 基于中部六省工业自身问题的发展建议
  • 5.1.1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充分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5.1.2 努力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 5.1.3 进一步促进与沿海经济联系,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发展中部工业
  • 5.2 与中部六省工业互动的服务业发展建议
  • 5.2.1 加强和改善服务业的外部环境
  • 5.2.2 确定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分析与思考[J]. 江苏商论 2020(01)
    • [2].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 中外企业家 2016(30)
    • [3].流行美的产业互动盈利模式[J]. 企业管理 2012(07)
    • [4].建立中国特色的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 经济论坛 2009(11)
    • [5].城乡产业互动的国际经验与可持续发展机制[J]. 现代经济探讨 2009(07)
    • [6].区域产业互动的条件、方式及策略[J]. 商业时代 2008(25)
    • [7].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6(05)
    • [8].茶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及现实策略——以黄山市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 [9].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与产业互动关系研究[J]. 辽宁经济 2012(12)
    • [10].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构造[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1].让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落地生根[J].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5)
    • [12].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09)
    • [1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J]. 云南画报 2009(01)
    • [14].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软科学 2016(02)
    • [15].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互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4(04)
    • [16].形神兼备,互融共进——关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思考[J]. 旅游研究 2009(01)
    • [17].中国的产业互动发展被低估了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1)
    • [18].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互动融合模式构建[J]. 产业科技创新 2020(19)
    • [19].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与临港产业互动发展比较研究[J]. 港口经济 2013(10)
    • [20].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 热带地理 2011(01)
    • [21].推进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城市化与体育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11(02)
    • [22].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J]. 价值工程 2014(01)
    • [23].基于高职教育与创新技术产业互动的创新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 [24].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 唯实 2014(01)
    • [25].强化龙头骨干带动,实现产业互动提升——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商 2013(04)
    • [26].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互动机理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01)
    • [27].盐城:人才—产业互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 中国人才 2011(03)
    • [28].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三次产业互动发展路径研究[J]. 软科学 2011(02)
    • [29].合肥市推进城乡产业互动互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2)
    • [30].产业互动视角下山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01)

    标签:;  ;  ;  ;  

    基于产业互动视角的中部六省工业相对效率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