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东方主义,探寻多元文化共存 ——以谭恩美小说《拯救落水鱼》为例

解构东方主义,探寻多元文化共存 ——以谭恩美小说《拯救落水鱼》为例

论文摘要

美国华裔著名女作家谭恩美自198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欢迎。从那以后,谭恩美笔耕不辍,又创作了其他四部小说。长篇小说《拯救落水鱼》是她2005年的又一部力作。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一改她最擅长的母女关系和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模糊身份的追寻主题,将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更加广阔的人类和谐共存的问题之上。这种创作主题的改变体现了谭恩美作为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超越族裔性的人类普世关怀。实际上,谭恩美在新作中的改变既是她文学创作的突破,也是一种继承。正如作品所表现的那样,作家在解构东方主义的同时,更多思考了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存的主题。这也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论文探析谭恩美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和对多元文化的探寻。首先,谭恩美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描写西方人倾向于按照他们的自身需要来臆想东方文化,谭恩美批判了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偏见。二是通过揭露西方人圣洁形象的虚伪性,谭恩美瓦解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种族歧视和他们自设的拯救神话。三是通过颠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谭恩美推翻了在东方主义话语中的东方人扭曲的形象,重塑了东方人的正面形象。其次,谭恩美双重文化的背景使她拥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去审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并借助作品揭示如下的事实:西方文化并不总是先进的,它的价值观念不应该被认为是评价其他文化的唯一标准。通过呈现由不同宗教信仰、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同态度而产生的误解,谭恩美启示我们要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由差异带来的问题。基于以上讨论,本文第三章着重探讨谭恩美对于人类和谐共存的思考和关注。谭恩美在新作中创作主题的转变和拓展与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变故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她所生活的多元文化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作家巧妙地将一群西方游客置于东方古老、神秘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经历各种文化冲突,并最终受到古老东方文化的启迪,获得精神的救赎。由此,作家启示我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可以在冲突、误解中相互理解、包容、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如果人类能够抛弃过多的欲望去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并互相关爱,不同文化间是完全可以相互理解而共存和共同发展的。总之,谭恩美在《拯救落水鱼》中进一步深化文学创作主题,将其上升到对普遍的人类和谐共存问题的思考。借助文本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文化差异是常态,我们首先应该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相互理解包容,力求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TABLE OF CONTENT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DECONSTRUCTION OF ORIENTALISM
  • 1. Critique of White Men’s Cultural Prejudice against the Orient
  • 2. Exposure of White Men’s Racial Prejudice against the Orient
  • 3. Subversion of White Men’s Stereotyped Images against the Oriental
  • CHAPTER TWO PRESENTATION OF MISUNDERSTANDINGS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S
  • 1.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 2.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Man-Man Relationship
  • 3.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Man-Nature Relationship
  • CHAPTER THREE EXPLORATION OF MULTICULTURAL COEXISTENCE
  • 1. Development of Amy Tan’s Literary Themes
  • 2. Pursuit of Harmonious Man-Man and Man-Nature Relationship
  • 3. Pursuit of Noble Spiritual Life over Earthly Desires
  •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中文参考文献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东方主义”设计美学思维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启示[J]. 湖南包装 2019(06)
    • [2].对欧美“法律东方主义”的反思与超越[J]. 法学评论 2020(02)
    • [3].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J]. 读书 2020(07)
    • [4].他者的幻相:走出法律东方主义的逻辑陷阱[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5].《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J]. 交大法学 2017(03)
    • [6].“想象”他者与“虚构”自我的学理表达——有关《法律东方主义》及其中国反响[J]. 交大法学 2017(03)
    • [7].“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回望[J]. 华文文学 2017(05)
    • [8].解析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J]. 艺术品鉴 2020(09)
    • [9].论《逃离德黑兰》中的“东方主义”[J]. 校园英语 2016(32)
    • [10].《黑暗之心》中的“无声”[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11].看不见中国:帝国视野与法律东方主义[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2].组稿人絮语[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3].论法律与东方主义[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4].法律东方主义话语中的中国与美国[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5].何须浅碧深红色?——由《法律东方主义》展开[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6].法律东方主义的醒与迷——评络德睦新著《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7].浅析《扶桑》中的“他者”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18].《野草在歌唱》中的种族意识[J]. 北方文学 2017(20)
    • [19].超越"西方的东方"——评《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J]. 人大法律评论 2017(01)
    • [20].东西方相遇之话语与现实:《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札记[J]. 人大法律评论 2017(01)
    • [21].法律东方主义[J]. 人大法律评论 2014(02)
    • [22].从萨义德与《东方主义》看后殖民翻译[J]. 作家 2010(24)
    • [23].夹缝中的生存与成长——从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中的华人形象[J]. 山花 2011(18)
    • [24].中国问题对“东方主义”的挑战及其理论潜能[J]. 文艺争鸣 2018(07)
    • [25].从褒扬到贬损——东方主义对于中国形象的论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6].自我东方主义?丽江旅游形象的想象与建构[J]. 旅游学刊 2018(09)
    • [27].“黄色”蝴蝶的挣扎与困境——《蝴蝶君》中的东方主义内涵[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7)
    • [28].浅析平面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J]. 大众文艺 2015(12)
    • [29].对《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再思考[J]. 作家 2010(18)
    • [30].浅析“东方主义”理论[J]. 青春岁月 2010(22)

    标签:;  ;  ;  ;  

    解构东方主义,探寻多元文化共存 ——以谭恩美小说《拯救落水鱼》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