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浅析

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浅析

一、浅析我国出生人口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朱翠明[1](2021)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的阶段、新的矛盾、新的表现,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我们再一次面对的新时代转折的关口,这个关口不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作为普遍性的问题更是世界各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突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价值,不仅仅是将抓住“全面超越的历史机遇”,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起到前导与示范作用。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简称,本文将老龄化作为问题的研究出发点,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研究在社会不同的阶段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变动特征的原因,只有找寻出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解释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形成的原因,进而对老龄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做出应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连续转变,而使人与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结果。因此,需要将现代化与老龄化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构和研究侧重点与前期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区别,虽然分析侧重的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为客观认识和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确实无法脱离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所发生的连续转变,而孤立地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与人对立统一关系角度进一步深度挖掘。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变化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探寻社会中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从“因”着手,找到最为准确和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助力。第一章是绪论。首先,阐明了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老龄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老龄化的研究现状。老龄化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在老龄化的理论发展方面还比较薄弱。最后,指出了创新与不足之处。由于研究侧重角度的不同,得到了一些较为有新意的见解,提出了未来人口衡定论,推测出人口年龄结构呈铅笔型形态等。第二章是文章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主要的基础理论。主要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为介绍国外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理论。第三章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着手,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转变的关系,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和共性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总结了在不同人类社会阶段下体现出的不同人口特征,阐述了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深层挖掘归纳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经验教训。第四章在世界步入老龄化背景下,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口关系变动情况及老龄化形成历程,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出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关系变动的原因,总结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原因,以及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老龄化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五章基于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得到实际数据支撑,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黄金分割规律,推论出现代化进程中未来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并预测了中国至2050年各阶段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同时,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第六章基于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优化人口政策、完善养老制度、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等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策略、措施。

李致江[2](2019)在《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水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水族人口规模为41.18万人,主要聚居于黔桂交界的龙江与都柳江上游,贵州省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约63%的水族人口聚集于此。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民族人口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民族经济政策等的支持下,水族人口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具体表现为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产业结构与人口职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口流动日益加剧。但是,水族人口发展与全国、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发展水平相较仍有差距,不仅面临人口增长速度锐降、人口身体素质较差、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单向流迁等内部非均衡发展问题,而且存在人口城镇化率低、人口产业结构滞后、人口职业结构不合理、人口相对贫困、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外部非均衡发展问题。水族人口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原因既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过严、民族政策不完善有关,又与水族地区自然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相连,同时也与社会流动带来的民族文化变迁相接,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与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人口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主要指向。当下,水族人口虽然存在一系列非均衡发展问题,但同时亦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了生育空间,民族政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引领。为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首先,应强化水族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二孩生育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综合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积极化解人口老龄化风险;其次,应加快水族经济发展步伐。重点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优化人口职业结构,推进人口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再次,应优化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人口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最后,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不仅对水族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会对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衡发展产生一定的参照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实现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发展、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龙翠芳[3](2014)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解决农村出生人口素质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作者在分析遵义市农村出生人口素质状况以及探讨新农村建设与出生人口素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解决农村出生人口素质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遵义市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偏低,新农村建设可为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夯实物质基础、营造和谐环境和提供制度保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合各部门资源,统筹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协调工作,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共同发展。

洪娜[4](2013)在《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实施了旨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后,出生缺陷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并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没有作用,而是由于环境与食品污染的负向影响远大于利益导向政策的正面效应,以及近年来对出生缺陷的检测更为精细、育龄夫妇的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较低等。

洪娜[5](2011)在《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态势呈现出较以往更为复杂的局面,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失衡等。与此相应,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也已从最初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逐步转移到如何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上来。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尤其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逐步成为合理引导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一项重要机制,并已被实践证明是更易于为群众所接受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方法。正因如此,深入研究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全面系统认识计划生育相关理论并不断充实其内涵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补偿机制与导向机制两个视角,着重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系统梳理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时空发展历程。其次,深入分析了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等四个方面的影响作用。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重点对旨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及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研究发现:(1)现行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引导群众生育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辅助作用,即在目前影响各省区稳定现行低生育水平的综合因素中,利益导向政策仅能起到“不让计划生育家庭不满意”、“使违反计划生育家庭有所顾忌”的作用,其自身的激励功效小于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同以往人们所预期的并不一致,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的影响并未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下的地区其效应表现得越显着的现象。(2)现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力度尚不能与环境、食品因素的影响相比,加之近年来出生缺陷的检测更为精细,使得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际用途发生了改变,导致目前这一方面的利益导向政策对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的影响很微弱。(3)对“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地区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区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女孩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现有的奖励扶助政策,还需加强完善婚嫁习俗、养老保障、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和经济制度。(4)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补偿性功能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这一点已得到各界的共识。但是,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可知,不应不加区别地继续强化各类计划生育补偿功能,而需加强对重度残疾独生子女与计划生育手术严重并发症、后遗症患者及其家庭的补偿力度;同时也要注意有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对未来符合法律法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家庭生育数量的误导。(5)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对现有相关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的分析表明,基于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提出的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生育行为的解释力较有限。

鲍常勇[6](2010)在《新时期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解决好人口问题,做好人口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手段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越来越重要。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在当前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要求存在差距的情况下,运用经济手段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首先,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口发展的科学论述的基础上归纳出了科学人口发展观,以此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本文认为,科学人口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对人口问题科学论述的总结。其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是核心,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手段,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途径,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同时,国内外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理论和实践也为新时期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其次,本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行了理论界定,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原则、功能、特征、制度机理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从我国人口发展历程、人口政策的演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转变等角度论述了我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机制建设和完善的历史必然性。再次,本文全面论述了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讨论了国外生育决策理论和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借鉴意义。最后,本文就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对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建设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总体要求、政策设计,以及核心、拓展、保障和决策协调等四项基本制度。

傅崇辉,曾序春,李德玉[7](2009)在《提高深圳出生人口素质的理论与思考》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全面回顾深圳市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的机构设置、工作方法,分析了深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面临的挑战,并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政策建议。

魏来[8](2006)在《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偏低对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在庞大的人口数量压力还未减轻的同时,又面临着出生人口素质偏低的客观现实,严重制约了我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出生人口素质偏低对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体发展的影响,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龙翠芳[9](2006)在《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偏低调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和计划生育30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的状况不容乐观,目前的出生人口素质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称,成为制约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制约贵州今后发展的先天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笔者结合自已的研究方向,注重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充分考虑到贵州为少数民族大省的省情,强调民族传统文化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本研究的实际数据来源于2004年笔者亲自参与的省计生委课题——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研究的调查数据,并结合2002年贵州省出生缺陷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将调查数据与医院监测数据相结合,完成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多数据源的分析研究。通过出生缺陷与出生人口亚健康的现状分析,历史与现状的对比分析,使人们详细了解目前我省出生人口素质的现状和变动规律,寻找偏低的原因,提出改善我省出生人口素质偏低状况的良策,为相关部门决策作参考,为构建贵州和谐人口贡献微薄之力。

梁济民[10](2004)在《论中国人口素质》文中提出

二、浅析我国出生人口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我国出生人口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现代化概述
        2.1.2 人口老龄化
    2.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内容
        2.2.1 “两种生产”理论
        2.2.2 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理论
        2.2.3 人口再生产理论
        2.2.4 人与社会关系理论
    2.3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3.1 中国领导人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3.2 国内学者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4 国外关于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理论
        2.4.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4.2 保罗·埃里奇的人口爆炸论
        2.4.3 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
第3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3.1 工业革命促成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
        3.1.1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2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3 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人口向老龄化转变
    3.2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3.2.1 死亡率和出生率变化是表层原因
        3.2.2 人与社会关系变化是深层原因
    3.3 现代化进程中老龄化问题的共性影响
        3.3.1 导致人口生育率降低
        3.3.2 使人与社会矛盾尖锐
        3.3.3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3.4 将促使生产关系调整
    3.4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不足
        3.4.1 使人的生产屈从于物质资料生产
        3.4.2 强调老龄化措施作用忽略根本矛盾
        3.4.3 忽视中产阶层对人口结构调整作用
        3.4.4 社会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生育率低迷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4.1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与老龄化的形成历程
        4.1.1 1950-1970 年:农业经济形态人口进入爆发增长期
        4.1.2 1971-1980 年:工业经济形态人口与社会发展协调
        4.1.3 1981-2010 年:人口增速下降并向老龄化趋势过渡
        4.1.4 2011-2020 年:服务经济形态促使老龄化程度加深
    4.2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特殊性原因
        4.2.1 50-6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4.2.2 计划生育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转化
        4.2.3 可支配收入低造成生育欲望下降
        4.2.4 主体经济结构变化促老龄化形成
    4.3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
        4.3.1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4.3.2 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
        4.3.3 加速社会养老保险枯竭
        4.3.4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分化
        4.3.5 社会文化逐渐趋于保守
    4.4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4.1 将对传统经济增长依存点产生强烈消极影响
        4.4.2 促使区域间发展失衡加速贫富两极分化程度
        4.4.3 长期看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蝶变
第5章 人口结构隐含规律与中国老龄化走势及展望
    5.1 基于“两种生产”理论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黄金分割
        5.1.1 “两种生产”理论决定了人口黄金分割的必然
        5.1.2 人口黄金分割揭示了死亡率与出生率博弈关系
        5.1.3 人口黄金分割解释了现代化国家的繁荣与衰退
        5.1.4 人口黄金分割失衡对“两种生产”产生反作用
    5.2 以人口黄金分割推论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
        5.2.1 过去-人口扩张型的金字塔形态
        5.2.2 现在-出生率收缩型的菱形形态
        5.2.3 未来-人口衡定型的铅笔形形态
    5.3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5.3.1 2021-2025 年老龄人超过0-14 岁人口
        5.3.2 2026-2035 年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5.3.3 2036-2050 年进入重度老龄社会阶段
    5.4 中国老龄化问题应对的目标和原则
        5.4.1 老龄化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目标
        5.4.2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6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6.1 优化人口政策
        6.1.1 提倡适度放开生育政策
        6.1.2 以人口黄金分割结构平衡为调整基准
        6.1.3 政策需考虑与社会各因素的动态匹配
        6.1.4 追求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
    6.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6.2.1 统筹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互补
        6.2.2 改进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多渠道增值
        6.2.3 健全企业年金制度以降低运营风险
        6.2.4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拓宽保障覆盖面
    6.3 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
        6.3.1 改变生养抚育造成的财富挤出效应
        6.3.2 提升人口素质以弥补人力资源缺口
        6.3.3 扶持“成人二次教育”推动多维就业
        6.3.4 建立就业公共信息体系提供引流服务
    6.4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6.4.1 推动以信息科技化为载体O2O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6.4.2 建立含医疗、教娱、关爱及监控的综合服务中心
        6.4.3 建立社区互助体系鼓励适龄老年人发挥就业余热
        6.4.4 发展以基层社区为主干线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6.5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
        6.5.1 多渠道扶持与支撑家庭养老模式
        6.5.2 建立居家养老“三级”服务体系
        6.5.3 注重综合性福利养老服务体建设
        6.5.4 培育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养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二)少数民族人口研究
        (三)水族研究
        (四)研究现状简评
    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三)创新之处
    四、田野调查点概况
        (一)水族传统文化
        (二)田野点基本情况
        (三)调查过程
第一章 水族人口变动的历史考察
    一、水族人口数量与人口再生产类型
        (一)人口数量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
    二、水族人口素质
        (一)人口文化素质
        (二)人口身体素质
    三、水族人口自然结构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二)人口年龄结构
    四、水族人口经济社会结构
        (一)人口城乡结构
        (二)人口产业结构
        (三)人口职业结构
    五、水族人口迁移
第二章 水族人口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水族人口内部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人口增长速度锐降
        (二)人口素质偏低
        (三)人口性别比失调
        (四)人口老龄化严重
        (五)人口单向流迁
    二、水族人口外部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人口城镇化率较低
        (二)人口产业结构滞后
        (三)人口职业结构不合理
        (四)人口相对贫困
        (五)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第三章 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机遇与路径选择
    一、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二孩政策创造了生育空间
        (二)民族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引领
    二、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水族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三)优化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调查问卷(节选)
附录二 :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访谈提纲(部分)
附录三 :田野调查相关照片
附录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解决农村出生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遵义市农村出生人口素质现状
    1. 农村育龄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补充性生育降低了出生人口素质。
    2. 出生缺陷与出生人口亚健康发生率高。
    3. 出生人口数量大, 出生缺陷更加剧了农村家庭的贫困。
四、搞好新农村建设对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的作用
    1.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是地基,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夯实物质基础。
    2.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是动力,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营造和谐环境。
    3. 管理民主是保障,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制度保证。
五、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解决农村出生人口素质问题的对策
    1. 坚决贯彻执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 以“四在农家”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为载体, 建立与完善出生人口素质体制机制。
    3.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4.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

(5)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主题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研究回顾
        2.1.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出台动机
        2.1.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内涵和功能
        2.1.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道义评价
        2.1.4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效果
        2.1.5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问题
        2.1.6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建议
    2.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理论基础
        2.2.1 西方相关理论研究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2.3 文献研究简评
第三章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发展历程
    3.1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变迁
        3.1.1 意愿生育子女数量
        3.1.2 意愿生育子女性别
    3.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发展演变
    3.3 小结
第四章 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利益导向政策
    4.1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建立的背景
    4.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4.2.1 节育手术费减免
        4.2.2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
        4.2.3 独生子女就学就业优先优惠
        4.2.4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经济扶持
        4.2.5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4.2.6 参加社会保障优先优惠
        4.2.7 经济处罚及行政党纪处分
    4.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的影响
        4.3.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与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对生育水平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4.3.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作用的定量分析
        4.3.3 不同类型地区的利益导向政策与计划生育工作效果的交互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利益导向政策
    5.1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建立的背景
    5.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5.2.1 独生子女保健费(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5.2.2 独生子女保险
        5.2.3 免费孕前优生检测
        5.2.4 生育保险
    5.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提升人口素质的影响
        5.3.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与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对人口素质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5.3.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
        5.3.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提升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的利益导向政策
    6.1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过程
    6.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6.2.1 计划生育纯女户家庭给予奖励优惠政策的试点
        6.2.2 全面实施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的利益导向政策
    6.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的影响
        6.3.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与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6.3.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逻辑分析
        6.3.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四个"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为例
    6.4 小结
第七章 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
    7.1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建立的背景
    7.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7.2.1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患者帮扶
        7.2.2 独生子女不幸伤残或死亡家庭特别扶助
        7.2.3 计划生育公益金
    7.3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政策的影响
        7.3.1 普惠型福祉制度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7.3.2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政策影响的效果分析
        7.3.3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政策的理论探讨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前景展望
    8.1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8.2 研究不足及未来走向
附录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相关的重要官方文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新时期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二)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方法
        (一) 根本研究方法
        (二) 具体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五、研究思路和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一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界说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和功能
        (一)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
        (二)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功能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目的和特征
        (一)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目的
        (二)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特征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机理和评估
        (一)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机理
        (二) 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评估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根据和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理论根据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家关于人口发展的利益导向思想
        (二)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口发展的利益导向思想
        (三) 胡锦涛关于人口发展的利益导向思想
    二、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现实根据
        (一) 新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征
        (二) 新时期我国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面临的新问题
        (三) 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遇到的新情况
    三、新时期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现阶段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突出问题
        (二) 有利于加大鼓励计划生育家庭的政策力度
        (三) 有利于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第三章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利益导向机制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历史发展的背景
        (一)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历史发展的人口演变背景
        (二)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历史发展的人口政策的演变背景
    二、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一)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历史发展的特点
    三、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成就
        (一) 推动了群众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转变
        (二) 增强了人口自身发展的协调性
        (三) 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 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章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中国特色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理论体系不健全
        (二) 利益导向制度性措施不完备
        (三) 利益导向政策执行责任主体不明确
        (四) 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经费投入总体不足
        (五) 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基础数据不充分
    二、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某些部门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深刻
        (二) 历史文化环境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带来新挑战
        (三)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法律依据不明确
        (四) 有些群众对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有忧虑
第五章 国外生育决策理论及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经验教训
    一、国外生育决策理论评析
        (一) 孩子成本—效用理论评析
        (二) 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评析
        (三) 孩子供给—需求理论评析
        (四) 代际财富流理论评析
        (五) 其他家庭生育决策理论评析
    二、国外实施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经验教训
        (一) 印度实施利益导向生育政策的经验教训
        (二) 俄罗斯实施利益导向生育政策的经验教训
        (三) 美国实施利益导向生育政策的经验教训
        (四) 日本实施利益导向生育政策的经验教训
    三、国外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 要符合本国国情
        (二) 要符合经济发展水平
        (三) 要突出以人为本
        (四) 要辅之以法律、精神等手段
第六章 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构建
    一、新时期我国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总体要求
        (一) 新时期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指导思想
        (二) 新时期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原则
        (三) 新时期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主要目标
    二、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政策设计
        (一)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政策设计的立足点
        (二)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政策体系架构
    三、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制度构建
        (一)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核心制度
        (二)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拓展制度
        (三)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保障制度
        (四)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决策协调制度
    四、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
        (一) 科学人口发展观的内涵
        (二) 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及成果
后记

(8)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偏低对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
三、出生人口素质偏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增加社会负担。
        2. 降低未来劳动力素质。
        3. 产生新的贫困因素。
    (二)对家庭发展的影响
        1. 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2. 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三)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三)广泛宣传有关遗传和优生优育知识,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四)完善现有婚检制度,提高自我婚检的责任意识
    (五)加强医学干预,增加科研投入,开发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现代科学技术。
    (六)加强和完善优生法规
        一是加强优生法规管理。
        二是积极制定优生法。
    (七)加强农村医疗保健和卫生建设

(9)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偏低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论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偏低的状况
    一、出生人口素质的定义与内容
    二、出生缺陷
    三、出生人口亚健康
    四、出生缺陷、亚健康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
    五、历史与现状的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 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三、遗传因素
    四、环境因素
    五、社会因素
    六、思想观念因素
第三部分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标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对策与建议
        (一) 舆论导向措施
        (二) 法律制度措施
        (三) 技术措施
        (四) 环境措施
致谢
参考资料
附录
原创性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10)论中国人口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人口素质与市场经济
2人口素质与计划生育
3出生人口素质
    3.1 我国出生人口素质面临的问题
    3.2 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因素
4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4.1 大力减少病残儿的出生, 降低出生缺陷率
    4.2 大力推广胎教, 努力提高胎儿质量
    4.3 积极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 大力提高儿童素质
5对策与建议

四、浅析我国出生人口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D]. 朱翠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2]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D]. 李致江.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3]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解决农村出生人口素质问题研究[J]. 龙翠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4]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分析[J]. 洪娜. 黑河学刊, 2013(08)
  • [5]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 洪娜.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6]新时期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D]. 鲍常勇. 武汉大学, 2010(05)
  • [7]提高深圳出生人口素质的理论与思考[J]. 傅崇辉,曾序春,李德玉. 西北人口, 2009(01)
  • [8]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偏低对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 魏来. 西北人口, 2006(03)
  • [9]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偏低调查研究[D]. 龙翠芳. 贵州大学, 2006(11)
  • [10]论中国人口素质[J]. 梁济民. 人口研究, 2004(01)

标签:;  ;  ;  ;  ;  

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