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生成的价值基础和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爱国主义生成的价值基础和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徐艳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中图分类号:G40-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044-02

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时常被关注的话题。纵观我国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本文围绕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对策,梳理国内有关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成果。

关键词:价值基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与价值情感

从爱国主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主体方面看,爱国主义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这种精神现象首先以一种情感形式而存在,并且它是同人的需要直接联系的,是人们依据自身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价值情感。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情感,反映的是主体对国家价值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最为直接的表现是主体对国家价值产生的“脐带”情感,并由此生发出对祖国、对一定民族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人就其本质而言,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需要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是通过生产劳动来满足的,而人们的生产劳动要求社会性协作,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集体中进行。这种个体依赖于集体的价值关系,一经认识和体验,便会在人们的心理上唤起对阶级集体的眷恋、热爱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表现为个人对家庭集体的热爱,也可以表现为个人对阶级集体的热爱,对民族集体的热爱,但最广泛的还是表现为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包括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政治制度、心理特征的普遍认同。它体现的是人对社会“脐带”的情感依恋。在价值情感基础上形成的爱国主义,具有强烈的传染和唤醒功能,在群体中,情感和情绪能够以互相刺激的形式引起社会互动,产生循环反应。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一种恒常的心理背景,不仅为我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涂上了某种色彩,而且也是新的情感体验的对照系。同时,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形式和恒常的心理背景,调节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协调和社会活动的展开。但由于个人的主观感受的差异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出现偏差,人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现及思想和行为效果,还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评价。人们必须根据对这种社会态度的体验,巩固或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没有这种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就会失调,共同的社会活动就无法展开。[1]

二、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界定的研究

我国学者在界定爱国主义这一概念时,几乎都认为,19l8年l1月列宁在《皮季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一文中所讲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情”这句话,是对爱国主义的“精确定义”但是后来经过校订发现,这句话的译文不准确,完整准确的译文应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

从此,我国学术界关于爱国主义的界定有了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有关爱国主义的解释,似乎有越来越宽泛模糊的趋势,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想政治、业务工作、行为规范都成了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判断是否爱国的标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崇高神圣的爱国主义庸俗化、简单化、实用主义化。理论界对此也早已表达了不同看法。

有学者从认识论,价值学,伦理学,政治学的角度认为爱国主义的内涵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爱国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对个人与祖国关系认识的感性阶段,在价值论的角度看,反映的则是主体(人)对国家价值的情绪体验;(2)爱国主义还表现为理性的爱国主义观念,它是建立在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人们与国家民族内在价值关系的理性把握之上,具体以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和政治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阶级社会还表现为一定的阶级性。[3]

另有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是“基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高尚的效国之行的有机统一。”[4]

我认为很多人给爱国主义下了许多各式的定义,虽有不同,但大都认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主义”,应包含有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只讲思想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感情升华,即从思想升华到行动。爱国主义必须包含有“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一内涵,其核心问题是个人对祖国的态度,这是爱国主义最起码的标准。爱国情感的深层底蕴是根植于人们对自己所在的民族共同体利益的关切,一种民族认同。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即便在同一时期,不同阶级的爱国者也有不同的爱国主义行为,同一阶级的爱国者也会有不同的爱国举动,但是他们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却始终相同、永久不变。

三、关于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研究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1)过于偏重政党伦理道德,道德选择不宽容。伦理道德有的是抽象的社会领域共同的义务,可称为“奉献型伦理规范”,道德选择不宽容,缺少对个体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也就是公共领域和个人领域的界限不明确。(2)重形式,工作表面化,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上,缺乏渗透性,存在只追求工作表面形式的毛病,使得在对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上没有办法深入,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3)过分倚赖课堂,灌输式教育严重。中国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一些道德内容当作知识来死记硬背,用考试来测试效果,这是不科学的,考出的分数说明不了其实际的道德水准,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灌输倾向说教比较严重,爱国宣传虽然很多,但往往内容根本上变化不大,效果也不是很好,原因是受教育者没有那么强烈的主观感受。[5]

针对以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出现的问题,认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失效的社会原因有:1、有的单位领导只注重经济效益,弱化爱国主义教育。2、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1)腐败之风在无形中使爱国主义教育黯然失色。(2)实用主义风气的蔓延,消解了爱国主义教育。(3)形式主义风气严重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3、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一些错误思想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消极影响。(1)“趋同论”的错误思潮模糊了人们对爱国主义的信仰和追求。(2)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实现其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3)大众传媒中错误思想的影响。[6]

而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是:途径太窄,方法死板,仅通过课堂,教科书和教师的说教,对学生进行灌输。这种方式易于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难以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关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1)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代同步,理性、开放而宽容。正面灌输与寓教于乐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态度和良好心理。(2)加强大学生爱家、爱亲人、爱乡土教育,为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一个个体对国家民族的爱不是虚空的、抽象的,其形成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随着个体社会实践范围的扩大,点滴积累而成,所以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应该从爱家、爱亲人、爱乡土着手。(3)加强大学生历史教育,因为这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文化给养。让历史教育贯穿在教育的不同阶段(4)加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践比例,反对空谈和形式主义。只有空洞的说教和无物的宣泄,仅仅通过灌输来确立一种价值观念,不仅不能产生道德本能,相反会导致道德逆反,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的异己力量。[5]

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由近至远”,从“小”人手指从小事做起,从小时抓起,从个人这一个小单位人手,做到爱自己、爱别人、爱大家;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爱国家。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有这样的理念,教育人们从“小爱”转化为“大爱”,从“近爱”提升为“远爱”,真正做到“祖国在我心中”。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第一,开阔研究的视野,从整体上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研究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第二既要从宏观上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失效原因。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微观原因。第三,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措施进行研究,从中发现规律,在深层的理论和原理支撑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实证研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第四,注意从一个整体的高度,开展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五,加强教育途径、方法的探究,注意抓住教育的良好时机。

注释:

[1]张军.论爱国主义形成的价值基础[J]教学与研究.1996(02):68.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79—580

[3]傅晓宇,王海稳.多维视角中的爱国主义内涵[J]理论月刊.2004(12):53-55

[4]王霞娟.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要求及其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2004.5:27—29

[5]闫晓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总第130期(2005(2):98—99

[6]张莉,徐国锋.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的社会原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20071(1):31—33

标签:;  ;  ;  

爱国主义生成的价值基础和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