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

论文题目: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哲学

作者: 张晚林

导师: 李维武

关键词: 徐复观,艺术,诠释,中国文学,中国画,心性论,人格修养,现代新儒家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作为徐复观的新儒学体系的一部分,徐复观的艺术诠释体系到底有多少深刻内涵?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到底如何?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将不仅是对徐复观新儒学体系研究的开拓,而且对整个现代新儒学的研究的开拓与深入都具有启示性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导论中,本文以西方诠释学的理论框架为参照系,主要考察了影响徐复观的艺术诠释的文化传统、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 第一章探讨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现代性的危机所造成的现代人的文化困境和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出现和流行。现代性的危机所造成的现代人的文化困境,徐复观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批判,即现代人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现代人在生活上“不思不想”,在文化上无“根”与放逐。现代主义之所以在台湾出现和流行,其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个性的觉醒,而国民党政府所造成的“文化沙漠”的局面又没有适合个性表现与发展的舞台,因此,台湾的年青人便引进嫁接了在西方已处于衰落之势的现代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所发展起来的台湾的现代主义文学与绘画,其基本特征与价值追求是对中国传统文学与绘画的根本反叛。这样,使得徐复观从对自然形象的破坏,精神主体的闭锁和暴力主义的倾向三个方面对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可以说,通过对历史背景的研究,为揭示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深刻内涵打下了论述的现实基础。 第二章说明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哲学基础。同样也有两个方面,即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和以“心”为中心的文化哲学。前者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心性论”的完成,“教”与“养”的问题和“物”的问题。这是徐复观对中国文化基本内涵的分析;后者主要论述了徐复观是如何从文化的历史性层面的限制,而建立起他的“心的文化”哲学的,同时,在徐复观那里,“心的文化”是一种实践性的文化,而不是一种形而上学,这是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的分析。这两点,形成了徐复观颇具特色的“心学”,可以说,通过对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哲学基础的揭示,为研究徐复观的艺术诠释打下了论述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论述两种艺术人生范型的确立,它是形成徐复观“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思想基础。因为在他看来,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由孔子和庄子所显示出的两种艺术人生范型。孔子所开显的是仁与音乐的合一,这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对于这种人生,徐复观着重分析了在孔子的“乐教”中,“仁”与“乐”的价值根源的同一性,故音乐可以促进人生教化。通过徐复观对“无声之乐”的分析,孔子“为人生而艺术”的大旨由此被凸显了出来;庄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徐复观:经典诠释及艺术诠释体系

第一节 由西方诠释理论中导入论题

第二节 徐复观的经典诠释

第三节 徐复观的艺术诠释体系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现代人的文化困境

一、虚无主义的价值观

二、“不思不想”的现代人

三、无“根”的现代人

第二节 现代主义在台湾

一、台湾青年苦闷心态的产生

二、台湾的现代主义文学及其特征

三、台湾的现代主义绘画及其特征

第三节 徐复观对现代主义的诠释与批判

一、徐复观诠释和批判现代主义的立场

二、现代艺术对自然形象的破坏

三、现代艺术中精神主体的闭锁

四、现代艺术中的暴力主义的倾向

第二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一、人文主义应具有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文化对“性”与“心”的贞定

三、中国文化对“教”与“养”的区分

四、中国文化对“物”的态度

第二节 以“心”为中心的文化哲学

一、探讨文化的两种进路

二、文化的历史性的限制及其向“心的文化”的升进

三、“心的文化”及消解形而上学

第三节 徐复观的“心学”与其艺术诠释体系的关系

第三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所确立的两种艺术人生范型

第一节 孔子的“乐”的艺术人生范型之确立

一、孔子的“乐教”的价值和意义

二、“乐”与“仁”的统一

三、“无声之乐”的究竟义

第二节 庄子的“游”的艺术人生范型之确立

一、道家艺术化人生的“心性论”基础及其意涵

二、艺术精神主体的确立

第四章 儒家的人格修养与文学

第一节 文学的本体问题

一、文学的形上本体的消解

二、文学的生命本体的确立

第二节 文学的生命本体的陶养及升进

第三节 人格修养在作品中的表现及其效果

一、人格修养与宋诗风格的形成

二、人格修养与境界及“隔”、“不隔”的问题

第五章 道家的人格修养与绘画

第一节 艺术形式:从人物画到山水画

一、从传人物之神到传山水之韵

二、从彩色山水到水墨山水

第二节 艺术风格:“逸”的出现和“远”的自觉

一、从能品、妙品、神品到逸品

二、从高远、深远到平远

第三节 艺术修养:从“有法”到“无法”

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法”

二、“一画”——“无法”

三、画的究竟义

第六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评价

第一节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归结

一、以艺术促进人文教化

二、对艺术加以规导与提撕

第二节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限制

一、形成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限制的原因

二、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限制对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启示

一、拓展现代新儒学的发展空间

二、提供构建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致思理路

附录一 徐复观艺术思想研究综述与评价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徐复观思想[D]. 丁明利.华东师范大学2017
  • [2].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 耿波.北京师范大学2005
  • [3].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 张宏.山东大学2007
  • [4].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 郭荣丽.黑龙江大学2008
  • [5].现代新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 法帅.山东大学2010
  • [6].徐复观艺术思想研究[D]. 朱立国.东南大学2015
  • [7].批评与重建—熊十力徐复观知识分子观研究[D]. 谭凯.湖南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 郭荣丽.黑龙江大学2008
  • [2].现代新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 法帅.山东大学2010
  • [3].心的文学[D]. 王守雪.华东师范大学2004
  • [4].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 时宏宇.山东师范大学2006
  • [5].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 张完硕.武汉大学2004
  • [6].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 孙琪.暨南大学2006

标签:;  ;  ;  ;  ;  ;  ;  ;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