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热性能与生物代谢研究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热性能与生物代谢研究

论文摘要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均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桃叶珊瑚苷为传统中药杜仲、车前草、玄参等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白血病等活性,是潜在的抗肿瘤药、抗生素类药物。龙胆苦苷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龙胆、当药、獐牙菜等中药的苦味成分,具有非常显著的保肝、抗炎活性。本文从热性能、药代动力学性质、药物配伍、组织分布及生物转化五方面对两种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一、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热性能研究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均是不稳定化合物,性质活泼,实验采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了多升温速率下化合物在氮气氛中的热失重过程和热动力学性质,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红外联用技术和原位热红外分析方法测试了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非等温热裂解反应,通过对逸出气体和残留物的分析推导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环烯醚萜苷的分解规律和热稳定性不同。桃叶珊瑚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其两步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25.71 KJ·mol-1和166.80 KJ·mol-1,龙胆苦苷的两步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8.40 KJ·mol-1和33.90 KJ·mol-1。实验从热力学的角度证实了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相对热稳定性。二、龙胆苦苷与甘草酸配伍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配伍理论是中药基础理论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龙胆苦苷和甘草酸的HPLC方法,考察秦艽药材与甘草药材配伍前后、龙胆苦苷和甘草酸配伍前后龙胆苦苷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变化,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秦艽中的其他成分和甘草酸均可明显影响龙胆苦苷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导致其吸收减少、分布增加、消除减慢;甘草中的其他成分可促进甘草酸的分布,增加其表观分布容积,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少,但龙胆苦苷对甘草酸无影响。三、桃叶珊瑚苷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实验建立了灵敏、简单的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器官中桃叶珊瑚苷的HPLC法,日内测定误差为0.22-4.18%,日间测定误差为0.25-4.53%,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4.35%,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1.02%。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桃叶珊瑚苷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分布迅速,分布范围较广,药物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血中的t1/2β、Vd、CL和AUC分别为32.23min、0.13L·kg-1、0.003L·min-1·kg-1和27620 min·mg·L-1,桃叶珊瑚苷在大鼠肾脏和肝脏中分布量大,其次为肺、脾、心、睾丸,这与原药材杜仲的归经理论相符。四、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胃代谢研究采用人工胃液温孵法研究桃叶珊瑚苷与龙胆苦苷的胃代谢情况,考察了温孵时间和原形药物浓度与药物代谢转化的关系,确认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桃叶珊瑚苷在人工胃液中可迅速发生苷键水解反应,0.5h后即可检测到桃叶珊瑚苷元,在0.5~5mg·mL-1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生成的苷元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聚合。龙胆苦苷在人工胃液环境下比较稳定,温孵5h未检测到变化。提示桃叶珊瑚苷口服后在胃中可能转化成活性形式——桃叶珊瑚苷苷元而被吸收入血,说明杜仲、玄参、车前草等含有桃叶珊瑚苷的药材口服给药是有效和科学的给药方式;提示龙胆苦苷口服后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肠道部位。五、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肝代谢研究用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研究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肝代谢情况,经HPLC和TLSC检测,温孵4h后两化合物的量均无明显变化,提示这两化合物在大鼠肝循环中不代谢。给大鼠分别静脉注射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诱导3天后,以差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用CO还原示差法测定微粒体中P450酶的含量,结果发现诱导组大鼠肝微粒体中P450酶的活性均高于盐水对照组。同时整体动物实验表明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对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催眠有明显的催醒作用,但对小鼠自主活动及小鼠平衡功能无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桃叶珊瑚苷的研究概况
  • 1 桃叶珊瑚苷在植物中的分布
  • 2 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结构与性质
  • 2.1 桃叶珊瑚苷的结构与性质
  • 2.2 桃叶珊瑚苷苷元的结构与性质
  • 3 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 3.1 桃叶珊瑚苷的提取与分离
  • 3.2 桃叶珊瑚苷苷元的获取与纯化
  • 3.3 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测定
  • 4 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生物活性
  • 4.1 植物抗生素
  • 4.2 抗病毒活性
  • 4.3 抗炎活性
  • 4.4 抗微生物活性
  • 4.5 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活性
  • 4.6 抗骨质疏松活性
  • 4.7 营养神经活性
  • 4.8 抗肿瘤活性
  • 4.9 其他活性
  • 5 桃叶珊瑚苷的代谢研究
  • 5.1 肠道菌群转化
  • 5.2 药代动力学性质
  • 5.3 桃叶珊瑚苷的毒性
  • 6 桃叶珊瑚苷及其代谢物的合成与利用
  • 7 小结
  • 第二章 龙胆苦苷的研究概况
  • 1 龙胆苦苷的分布与生物合成
  • 2 龙胆苦苷的理化性质
  • 3 龙胆苦苷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 4 龙胆苦苷的生物活性
  • 4.1 保肝作用
  • 4.2 抗炎作用
  • 5 龙胆苦苷的代谢
  • 5.1 肠内菌转化
  • 5.2 药代动力学
  • 5.3 毒性
  • 6 小结
  • 第三章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热性能研究
  • 引言
  • 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药品
  • 2 实验方法
  • 2.1 毛细管熔点测定
  • 2.2 傅立叶红外图谱的测定
  • 2.3 X-射线衍射图谱的测定
  • 2.4 DSC实验
  • 2.5 TG-DTG实验
  • 2.6 原位热红外实验
  • 2.7 TG-DSC-IR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桃叶珊瑚苷的毛细管熔点测定结果
  • 3.2 桃叶珊瑚苷的IR特征
  • 3.3 桃叶珊瑚苷的X-射线衍射图谱
  • 3.4 DSC分析
  • 3.5 TG/DTG分析
  • 3.6 热动力学分析
  • 3.7 原位热红外分析
  • 3.8 TG-IR分析
  • 4 讨论
  • 4.1 桃叶珊瑚苷热裂解过程分析
  • 4.2 龙胆苦苷热裂解过程分析
  • 第四章 配伍对龙胆苦苷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 引言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仪器
  • 1.2 试剂及药品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的配制
  • 2.2 供试药物的提取与制备
  • 2.3 HPLC色谱条件
  • 2.4 龙胆苦苷和甘草酸测定线性范围考察
  • 2.4.1 龙胆苦苷线性范围考察
  • 2.4.2 甘草酸线性范围考察
  • 2.5 各提取液中龙胆苦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 2.6 精密度实验
  • 2.7 回收率实验
  • 2.8 样品冻融稳定性实验
  • 2.9 动物分组
  • 2.10 药代动力学实验
  • 2.11 样品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龙胆苦苷与甘草酸的纯度检测
  • 3.2 方法专属性
  • 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4 提取液中龙胆苦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 3.5 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结果
  • 3.6 冻融稳定性试验
  • 3.7 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
  • 3.7.1 血样的HPLC色谱图
  • 3.7.2 龙胆苦苷给药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3.7.3 单体合并给药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3.7.4 甘草酸给药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3.7.5 秦艽单煎液给药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3.7.6 甘草单煎液给药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3.7.7 秦艽与甘草单煎液合并给药组血药浓度测定
  • 3.7.8 秦艽与甘草合煎液给药组的血药浓度测定
  • 4 讨论
  • 4.1 GL对GE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 4.2 秦艽中其他成分对GE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 4.3 甘草与秦艽配伍对GE的影响
  • 4.4 配伍对GL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五章 桃叶珊瑚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 引言
  • 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1.1 实验仪器
  • 1.2 试剂与药材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的配制
  • 2.2 色谱条件
  • 2.3 受试药物的制备
  • 2.4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
  • 2.4.1 血样的处理方法
  • 2.4.2 组织器官的处理方法
  • 2.5 标准生物样品溶液的配制
  • 2.5.1 桃叶珊瑚苷标准血样的配制
  • 2.5.2 桃叶珊瑚苷标准脏器样品的配制
  • 2.6 桃叶珊瑚苷标准曲线的制备
  • 2.7 精密度和回收率的测定
  • 2.8 动物实验
  • 2.9 样品的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方法专属性考察
  • 3.2 生物样品处理方法的考察
  • 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3.4 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结果
  • 3.5 样品测定结果
  • 4 讨论
  • 第六章 桃叶珊瑚苷与龙胆苦苷的胃代谢转化研究
  • 引言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的配制
  • 2.2 桃叶珊瑚苷的胃代谢转化
  • 2.2.1 桃叶珊瑚苷胃代谢产物分析
  • 2.2.2 薄层色谱扫描线性范围考察
  • 2.2.3 温孵时间与药物代谢关系
  • 2.2.4 底物浓度与药物代谢的关系
  • 2.3 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2.3.1 色谱条件
  • 2.3.2 血样的处理方法
  • 2.3.3 桃叶珊瑚苷标准曲线的制备
  • 2.3.4 精密度及回收率测定
  • 2.3.5 药代动力学实验
  • 2.4 龙胆苦苷的的胃代谢转化
  • 2.4.1 薄层色谱扫描线性考察
  • 2.4.2 龙胆苦苷的胃代谢
  • 3 实验结果
  • 3.1 桃叶珊瑚苷的胃代谢转化
  • 3.1.1 桃叶珊瑚苷胃代谢产物的确证
  • 3.1.2 薄层色谱扫描线性考察
  • 3.1.3 温孵时间与药物代谢关系
  • 3.1.4 底物浓度与药物代谢的关系
  • 3.2 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3.2.1 桃叶珊瑚苷和桃叶珊瑚苷苷元的HPLC色谱图
  • 3.2.2 精密度及回收率测定结果
  • 3.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3.2.4 药浓度测定结果
  • 3.3 龙胆苦苷的胃代谢转化
  • 3.3.1 薄层扫描线性范围考察
  • 3.3.2 龙胆苦苷胃代谢
  • 4 讨论
  • 4.1 桃叶珊瑚苷胃代谢产物的分析
  • 4.2 桃叶珊瑚苷的胃代谢转化率
  • 4.3 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 4.4 龙胆苦苷在胃液中的稳定性
  • 第七章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对肝药酶的诱导及肝代谢研究
  • 引言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的配制
  • 2.2 大鼠肝微粒体的诱导实验
  • 2.3 肝微粒体的制备
  • 2.4 肝微粒体悬浮液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 2.5 肝微粒体中CYP450酶活性的侧定
  • 2.6 桃叶珊瑚苷的肝微粒体代谢实验
  • 2.6.1 桃叶珊瑚苷薄层扫描标准曲线的制备
  • 2.6.2 桃叶珊瑚苷的肝微粒体温孵
  • 2.6.3 桃叶珊瑚苷肝微粒体温孵液的薄层分析
  • 2.7 龙胆苦苷的肝微粒体代谢研究
  • 2.7.1 龙胆苦苷的肝微粒体温孵
  • 2.7.2 龙胆苦苷的HPLC标准曲线的制备
  • 2.7.3 龙胆苦苷的肝微粒体液温孵液的簿层分析和HPLC分析
  • 2.8 药物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 2.9 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 2.10 小鼠爬竿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给药大鼠的肝重
  • 3.2 肝粒体悬浮液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 3.3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诱导的鼠肝中CYP450酶量的测定
  • 3.4 桃叶珊瑚苷的肝微粒体代谢
  • 3.5 龙胆苦苷的肝微粒体代谢
  • 3.6 GE肝微粒体温孵液中GE的含量测定
  • 3.7 药物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 3.8 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 3.9 对小鼠平衡功能的影响(爬竿实验)
  • 4 讨论
  • 4.1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肝微粒体代谢
  • 4.2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对肝药酶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桃叶珊瑚苷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J]. 华西药学杂志 2019(05)
    • [2].桃叶珊瑚苷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中国药师 2019(06)
    • [3].响应面法优化杜仲籽中桃叶珊瑚苷的提取工艺[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8(05)
    • [4].基于ROS-MAPK信号通路探讨桃叶珊瑚苷抗心肌纤维化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11)
    • [5].根干模拟生长处理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5(02)
    • [6].野生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梓醇与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比较[J]. 中国药房 2019(19)
    • [7].玄参主要环烯醚萜苷热稳定性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12)
    • [8].S-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洒金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的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8)
    • [9].桃叶珊瑚苷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2)
    • [10].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杜仲中三类有效成分[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3(02)
    • [11].不同方法提取杜仲中桃叶珊瑚苷等4种高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01)
    • [12].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玄参中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07)
    • [13].关于杜仲3类有效成分检测中应用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1)
    • [14].六味地黄汤相关成分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1(05)
    • [15].桃叶珊瑚苷提取及对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J]. 光谱实验室 2013(05)
    • [16].不同产地杜仲生长特性及叶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与动态变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 [17].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马鞭草中5种糖苷类成分的含量[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3)
    • [18].射干苷和桃叶珊瑚苷抑制LPS诱导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反应[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9(07)
    • [19].玄参主要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5(15)
    • [20].不同产地杜仲叶中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8)
    • [21].桃叶珊瑚苷对紫外线B波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 2014(07)
    • [22].杜仲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 [23].桃叶珊瑚苷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03)
    • [24].一测多评法测定玄参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4)
    • [25].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3个药用部位中8种成分[J]. 中成药 2016(08)
    • [26].杜仲翅果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01)
    • [27].车前草中桃叶珊瑚苷提取工艺的优化[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03)
    • [28].栽培与野生化血丹不同部位中两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J]. 广西植物 2020(05)
    • [29].市售杜仲茶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J]. 吉林农业 2014(02)
    • [30].不同处理方法对杜仲皮及叶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2(01)

    标签:;  ;  ;  ;  ;  ;  ;  ;  

    桃叶珊瑚苷和龙胆苦苷的热性能与生物代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