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正常糖耐量(NGT)个体、糖耐量低减(IGT)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的浓度来研究不同糖耐量对血管内皮细胞激活的影响。通过分析血清sE浓度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等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多种因素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的相互关系。内容: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代谢科门诊随机筛选T2DM患者42例。广告招募志愿者,进行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随机筛选出NGT36例,IGT38例。根据HOMA-IR,IGT患者被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无胰岛素抵抗组两个亚组。血清sE浓度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方法:所有数据通过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血清sE浓度经正态性检验为偏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成为正态分布。应用Levene检验验证方差齐性。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探讨血清sE浓度与诸因素的相互关系。P≤0.05被确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GT、IGT、T2DM三组个体的血清sE水平存在差异(P=0.000)。其浓度值分别为:7.46(4.61-12.47)ng/ml、13.80(8.77-32.02)ng/ml、46.48(21.66-68.54)ng/ml。其中T2DM组高于NGT组(P=0.000)和IGT(P=0.000),IGT组高于NGT组(P=0.001)。对BMI进行调整后结果仍然如此。2.按I-IOMA-IR将IGT组分为无胰岛素抵抗组和胰岛素抵抗组两个亚组。结果NGT、无胰岛素抵抗的IGT组、伴胰岛素抵抗的IGT组、T2DM组之间血清sE浓度存在差异(P=0.000)。其浓度值分别为7.46(4.61-12.47)ng/ml、11.65(6.17-17.96)ng/ml、14.43(10.64-33.18)ng/ml、46.48(21.66-68.54)ng/ml。其中前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6),伴胰岛素抵抗的IGT组高于前两组(分别为:P=0.000,P=0.011),而T2DM组的血清sE水平高于前三组(分别为:P=0.000,P=0.000,P=0.020)。3.按年龄、性别分组后,在不大于50岁的NGT组,男性个体的血清sE水平高于同年龄的女性个体(P=0.039),其数值分别为:6.74(4.98-9.65)ng/ml,2.87(2.11-4.61)ng/ml。而在大于50岁的NGT组、不大于50岁的IGT和T2DM组、大于50岁的IGT和T2DM组,同组间男性与女性个体的血清sE水平并无显著差别(P>0.05)。4.NGT、IGT、T2DM三组个体的血清sE水平均与BMI正相关(分别为:r=0.379,P=0.023;r=0.433,P=0.007;r=0.346,P=0.025),而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WHR等无相关性(P均>0.05)。在NGT组,血清sE水平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446,P=0.006)。在IGT组,血清sE水平还与WC(r=0.426,P=0.008)、FIN(r=0.416,P=0.009)、HOMA-IR(r=0.436,P=0.006)正相关。在T2DM组,血清sE水平也与WC(r=0.381,P=0.013)、FIN(r=0.512,P=0.001)、HOMA-IR(r=0.458,P=0.002)正相关,同时还与HbAlc(r=0.482,P=0.001)呈正相关。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在NGT组,BMI和HDL-c是血清sE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在IGT组,只有HOMA-IR进入回归方程。在T2DM组,HbAlc、FIN、BMI分别对血清sE水平产生独立影响。结论:1.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血清sE水平随糖耐量受损程度的加重而升高。2.在IGT患者,胰岛素抵抗使其血清sE水平升高。3.在NGT组,绝经前女性的血清sE水平低于同年龄的男性个体。4.无论糖耐量如何,血清sE水平均与肥胖程度密切相关,而与年龄、SBP、DBP、TC、TG、LDL-c、WHR、FPG、P2hPG等无关。在NGT组,血清sE水平还与HDL-c呈负相关。在IGT组,血清sE水平还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正相关。在T2DM组,血清sE水平除还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正相关外,与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5.在NGT组,BMI和HDL-c是影响血清sE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在IGT组,只有HOMA-IR独立影响血清sE的水平。而在T2DM组,HbAlc、FIN、BMl分别对血清sE水平产生各自独立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P-选择素及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9(24)
- [2].P-选择素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P-选择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20(02)
- [3].ICAM-1和L-选择素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3)
- [4].血浆P-选择素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8)
- [5].靶向E-选择素的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学评价[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20(02)
- [6].P-选择素缺失对小鼠生理特征的影响[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01)
- [7].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3)
- [8].IL-6与P-选择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贵州医药 2017(06)
- [9].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研究[J]. 河北医药 2017(19)
- [10].P-选择素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6(08)
- [11].L-选择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03)
- [12].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0)
- [13].急性脑梗死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及L选择素的相关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10)
- [14].过敏性紫癜患者尿P选择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07)
- [15].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P-选择素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和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03)
- [16].E-选择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血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9)
- [17].儿童危重症患者血液P-选择素与E-选择素的变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5)
- [18].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和P-选择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29)
- [19].L-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广西医学 2013(11)
- [20].L-选择素和异粘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3(20)
- [21].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和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27)
- [22].流体剪应力作用下E-选择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钙响应[J]. 医用生物力学 2018(02)
- [2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E选择素的表达[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6)
- [24].小儿主动脉缩窄血压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变化及其意义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12)
- [2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小板参数及P选择素的检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05)
- [26].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的影响和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5)
- [27].P-选择素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02)
- [28].E-选择素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03)
- [29].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L-选择素表达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 2015(09)
- [30].血清P-选择素及E-选择素对急诊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