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戏剧语言的通俗特质研究

关汉卿戏剧语言的通俗特质研究

论文摘要

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以戏曲为主要文学形式的时代,作为一种戏曲题材,它有曲词、有宾白,语言朴素,文白兼备,很接近当时口语。其中在戏曲运动中起主要领导作用的人物就是伟大的戏曲家、元杂剧的开山祖师关汉卿。他的戏剧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晓畅、明白如话,很接近当时的口语,鲜明地表现出特有的民间文学的通俗性。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以唐诗喻之,则汉卿似白乐天;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柳耆卿。”这是对关汉卿杂剧语言的高度概括与评价。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关汉卿戏剧语言的通俗性特质进行阐述。首先是通俗性词汇方面,笔者从方言口语词和俗语词两大块儿来进行论证。在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中,有大量的方言口语词,它们以北方方言为主,其中有的还保留在现在的语言中,是证明关汉卿戏剧语言通俗性的非常有力的材料。俗语词的研究,笔者主要选择了谚语、詈语、打诨语,它们来源于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大众味道,是戏剧艺术的个性化体现。在对方言口语词和俗语词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又深度挖掘了关汉卿戏剧语言中所表现的民俗文化,以期对其作品的通俗性特质有更好的阐释。其次是对关剧作品中俗语言修辞艺术的研究。关汉卿在戏曲作品中广泛运用民间口语的同时,还极其重视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笔者选择了在关剧中最能体现其作品语言通俗性特质的三种修辞手法。引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从关剧擅长引用人民群众熟知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入手的。叠音则主要是从叠音的分类及其作用来表达它的通俗性。比喻修辞手法的研究,重点就放在对喻体通俗性的阐释上面,从喻体选择的通俗进而证明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语法上的研究,笔者把重点放在了口语句式“则被”句和助词“的”的研究上,“则被”句在关剧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常常用来表达人物的苦痛情感,是关剧中非常口语化的一个句式,值得研究。对助词“的”的研究,则把它与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之”字、“所”字进行比较,进而体现关剧语言的通俗性。关汉卿的戏剧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阔,人物性格鲜明。他的戏曲语言能适合不同风格的需要,堪称戏剧创作的大家。尽管前人对关汉卿戏剧作品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其戏剧语言,尤其是语言中通俗性特质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通俗性词汇及作品反映的民俗文化、俗语言的修辞艺术、俗语言的语法研究等方面对关汉卿戏剧作品的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对其语言特色作系统的、全面的阐述,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把对关氏杂剧的戏曲文学研究与文化学、语言学等联系起来。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4 本文研究选用的版本
  • 2 关汉卿戏剧作品中的通俗性词汇及所反映的民俗文化
  • 2.1 关汉卿戏剧作品中的方言口语词
  • 2.2 关汉卿戏剧作品中的俗语词
  • 2.2.1 谚语
  • 2.2.2 詈语
  • 2.2.3 打诨语
  • 2.3 关汉卿戏剧作品语言中的民俗文化
  • 3 关汉卿戏剧作品中俗语言的修辞艺术
  • 3.1 引用
  • 3.1.1 民间故事
  • 3.1.2 历史故事
  • 3.1.3 神话传说
  • 3.2 叠音
  • 3.2.1 叠音单用
  • 3.2.2 叠音连用
  • 3.2.3 叠音对偶
  • 3.2.4 叠音排比
  • 3.3 比喻
  • 3.3.1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喻
  • 3.3.2 用熟语作喻
  • 3.3.3 用脍炙人口的故事作喻
  • 4 关汉卿戏剧作品语言通俗性的语法研究
  • 4.1 口语句式“则被+N1+V 杀+N2+也”的研究
  • 4.1.1“则被”句式的构成分析
  • 4.1.2“则被”句和被字句的比较
  • 4.1.3“则被”句式与同类句式“V 杀 N2”、“兀的不 V 杀 N2 也”的比较
  • 4.2 助词“的”的研究
  • 4.2.1“的”字与“之”字的比较
  • 4.2.2“的”字与“者”字的比较
  • 5 总结
  • 附件:关汉卿戏剧作品中的方言口语词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关汉卿戏剧语言的通俗特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