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的磁共振成像模拟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无线电物理
作者: 孙惠军
导师: 陈忠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分子间多量子相干,计算机模拟
文献来源: 厦门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intermolecular Multiple Quantum Coherences,iMQC)是近年来核磁共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尽管其图像信号强度低于常规的MRI方法,但它的成像对比度包含独特的成像参数,能够得到比常规单量子成像高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并提供新的成像信息和机理。本论文结合分子间多量子相干理论和偶极场理论,利用基于非线性Bloch方程的模拟算法,系统深入地模拟研究了三维结构样品的iMQC成像信号,并就各主要参数对成像对比度的影响,以及iMQC信号特有的成像信息进行了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模拟了CRAZED、modCRAZED和MultiCRAZED脉冲序列作用下单组份单自旋体系iMQC成像信号及各主要参数对成像对比度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分析和实际实验一致的结果,即iMQC成像的对比度比常规单量子成像高,且提供了新的成像信息。模拟和研究了双组份体系分子间零量子相干、单量子相干和双量子相干的成像信号;模拟并讨论了各主要参数对双组份体系iMQC成像对比度的影响;模拟了三脉冲序列作用下的分子间单量子相干信号。通过模拟预测了化学位移对双组份体系成像信号的影响,并利用模拟结果对化学位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双组份体系iMQC信号同样能够增强成像对比度和提供新的成像信息。本文还详细给出了基于非线性Bloch方程的MRI模拟算法,阐明了偶极场等多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MRI 简介
1.2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在MRI 中的应用及发展
1.3 数值模拟在 MRI、NMR 中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的理论表述
2.2.1 CRAZED 脉冲序列
2.2.2 经典理论描述——偶极场方法
2.2.3 量子理论描述——分子间多量子相干方法
2.2.4 量子-经典理论描述
2.3 偶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组份体系分子间多量子相干成像模拟
3.1 引言
3.2 理论描述
3.2.1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信号
3.2.2 MultiCRAZED脉冲序列
3.3 模拟结果与讨论
3.3.1 原始模拟样品
3.3.2 偶极场及基本分子间多量子成像信号模拟
3.3.3 各参数对iMQC 成像的影响
3.3.4 MultiCRAZED 脉冲序列成像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核双组份体系分子间零量子、双量子及单量子相干成像模拟
4.1 引言
4.2 同核双组份体系分子间零量子和双量子相干成像模拟
4.2.1 理论描述
4.2.2 模拟结果与讨论
4.3 分子间单量子相干成像模拟
4.3.1 分子间单量子相干理论
4.3.2 模拟结果与讨论
4.4 三脉冲序列分子间单量子相干成像模拟
4.4.1 理论描述
4.4.2 模拟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非线性 Bloch方程的 MRI模拟算法
5.1 引言
5.2 算法理论
5.3 初始样品及参数设置
5.4 算法与流程图
5.5 成像机制模拟与数据处理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5-25
参考文献
- [1].量子相干动力学研究[D]. 杜明明.安徽大学2018
- [2].基于分子间多量子相干的磁共振成像模拟[D]. 林涛.厦门大学2006
- [3].量子相干系统中脉冲的传播与控制[D]. 李丰林.吉林大学2006
- [4].在不均匀磁场下获取核磁共振高分辨率吸收谱[D]. 张连娣.厦门大学2014
- [5].三能级系统中与量子相干相关的一些现象的研究[D]. 白艳锋.华南师范大学2005
- [6].N型四能级系统的量子相干成像研究[D]. 王峰.上海理工大学2015
- [7].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量子相干调控[D]. 叶地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
- [8].斜信息在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应用[D]. 张志君.南京邮电大学2017
- [9].飞秒量子相干控制技术及其应用[D]. 徐瑜.华东师范大学2006
- [10].光子带隙结构中原子系统的量子相干效应[D]. 周博.清华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基于分子间多量子相干的磁共振成像模拟[D]. 林涛.厦门大学2006
- [2].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相控阵线圈的研制[D]. 梅立雪.华东师范大学2007
- [3].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技术研究[D]. 徐志坚.华东师范大学2006
- [4].单光子成像理论与实现[D]. 高艳.浙江大学2002
- [5].新型GaAs/AlGaAs量子阱中远红外探测器的研究与改进[D]. 刘松妍.北京工业大学2002
- [6].机载SAR干涉成像算法研究[D]. 师瑞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
- [7].计算机图像处理在射线探伤中的应用研究[D]. 周艳霞.河北工业大学2002
- [8].非线性可控ART及其应用[D]. 陈海新.厦门大学2002
- [9].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中偏振干涉仪的性能分析及器件优化设计[D]. 张冬青.曲阜师范大学2002
- [10].小波变换在心电信号特征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 孙光耀.北方工业大学2003
标签:磁共振成像论文;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论文; 计算机模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