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ANET中基于服务质量的波长路径选择技术研究

SUPANET中基于服务质量的波长路径选择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应用的日益广泛,Internet面临着两大挑战:QoS(服务质量)保障以及不断增长的网络不安全性。高速通信技术,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的发展,将单个波长内的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几十Gbps,甚至更高的数量级。Internet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的网络体系结构和技术,是在通信线路数据传输速率较低(Kbps)、高误码率和以文本数据传输为主体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分析显示,Internet的这些不完备,源于其体系结构上的局限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下一代Internet(NGI)体系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SUPA-Single physical layer User-data transfer & switch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SUPA试图简化用户数据传输和交换平台,将现有的三层体系结构简化成单层结构,同时保留与现有Internet的互操作。实现SUPA的关键技术是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时槽交换(EPFTS)技术,EPFTS将帧交换与物理层传输能力结合起来。这就是本论文的研究背景。SUPANET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改善网络的服务质量(QoS),而网络服务质量的至关重要的保障就是路径选择机制,本论文致力于SUPAENT中路径选择问题的研究。本论文在对Internet现有路径选择协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最短路径—基于服务质量的波长路径选择”(SP-QLR-Shortest-Path & QoS-based Lambda Routing)的选径策略,以解决多波长网络环境中的路径选择问题。为了使Internet容易平滑地过渡到SUPANET,本文重点探讨两次选径的策略,同时简短讨论了未来的一次选径方法。正如与QoSNP(服务质量协商协议)、IAI(节点内部访问接口)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样,SP-QLR的执行,需要讨论U-MIB(用户数据平台管理信息库)的一些细节。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涉及SUPANENT信控平台中与QoS保障相关的多个领域的综合研究,以及SUPANENT中各平台之间的交互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本论文选题的背景
  • 1.2 国外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与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2章 SUPANET的QoS保障需求与机制
  • 2.1 QoS与CoS
  • 2.2 服务质量(QoS)指标体系框架的国际标准
  • 2.2.1 可应用QoS的服务(Service)
  • 2.2.2 QoS特征参数(Characteristics)
  • 2.2.3 QoS需求(Requirement)和策略(Policy)
  • 2.2.4 QoS类(Category)
  • 2.2.5 QoS管理功能和QoS机制(Mechanism)
  • 2.2.6 QoS可管理的各种活动的"阶段"(Stage)
  • 2.3 SUPANET所需关键服务质量参数
  • 2.3.1 典型的服务质量参数
  • 2.3.2 多媒体数据流的关键服务质量参数分析
  • 2.3.3 其他服务质量参数的考虑
  • 2.4 SUPANET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 2.4.1 SUPANET信控、管理平台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 2.4.2 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 2.4.3 波长路径选择是SUPANET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章 Internet路由技术与SUPANET选径策略
  • 3.1 路径选择技术概述
  • 3.1.1 路径选择算法
  • 3.1.2 与路径算法相关的信息收集与交换
  • 3.2 Internet的传统路径信息交换协议
  • 3.2.1 路径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3.2.2 开放式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
  • 3.2.3 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3.3 Internet的基于服务质量的路由协议研究
  • 3.4 SUPANET的两次路径选择策略
  • 第4章 实现SP-QLR的关键技术
  • 4.1 最佳路径定义与算法
  • 4.2 QoSNP与SP-QLR
  • 4.2.1 TSDN协商流程时序图
  • 4.2.2 SUPA节点中QoSNP实体与SP-QLR相关的程序框图
  • 4.3 SP-QLR算法及实现技术
  • 4.3.1 端口路径选择问题
  • 4.3.2 不同优先级数据流传输能力配额(Quota)
  • 4.3.3 输出波长选择
  • 4.4 SP-QLR与U-MIB之间的访问
  • 4.4.1 SP-QLR对U-MIB的扩展
  • 4.4.2 SP-QLR对接口IAI的修改
  • 4.4.3 SP-QLR访问U-MIB的流程
  • 第5章 SP-QLR的动态调度监督机制
  • 5.1 波长配额动态调整机制
  • 5.1.1 波长动态调整策略
  • 5.1.2 波长动态调整的实现
  • 5.2 QoS路径维持与监督机制
  • 5.2.1 时延类参数约定与监督
  • 5.2.2 数据丢弃类参数的约定与监督
  • 5.3 SP-QLR软件功能模块结构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波长特性在通信光缆维护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 2016(08)
    • [2].基于频域分析方法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敏感波长的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3].浅析温稳定多波长光纤激光器技术进展[J]. 电子制作 2014(17)
    • [4].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中波长标准器选取应注意的问题[J]. 大众标准化 2011(S1)
    • [5].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蛋白含量的波长选择[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6].不同波长灯管应用于监测美国白蛾的研究[J]. 植物检疫 2013(03)
    • [7].双波长光学相干层析成像[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04)
    • [8].基于光梳多波长干涉实时绝对测距的同步相位解调[J]. 光学学报 2017(01)
    • [9].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尼卡地平[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03)
    • [10].全光网中基于跳数的波长分配算法[J]. 激光杂志 2009(04)
    • [11].光纤光谱仪的波长校正[J]. 光学仪器 2008(03)
    • [12].不同波长太阳能灭虫器在颐和园的应用效果[J]. 北京园林 2013(01)
    • [13].光发射机波长的调谐与精确控制[J]. 中国有线电视 2010(04)
    • [14].光纤锥和香肠腔耦合角度对共振波长的影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5].基于图着色及小区选择思想的波长分配算法[J]. 光通信研究 2019(04)
    • [16].一种适用于多波长的衍射元件设计方法[J]. 光学学报 2015(10)
    • [17].遗传算法在肉类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波长选择的应用[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4(01)
    • [18].速率法血清肌酐测定的副波长选择[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02)
    • [19].基于噪声分析的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的数据处理[J]. 光学精密工程 2009(09)
    • [20].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05)
    • [21].双波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及特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1(01)
    • [22].用于体温心音检测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解调方法[J]. 中国激光 2011(12)
    • [23].基于波长组合的多元线性回归在近红外光谱波长优选中的应用[J]. 红外 2010(10)
    • [24].轨道高低不平顺敏感波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铁道学报 2015(07)
    • [25].偏振无关的电光多波长滤波器设计(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03)
    • [26].基于多波长的牛奶成分光谱测量方法的研究[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8(06)
    • [27].TWDM-PON中用户流量预测的波长分配方案[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7(06)
    • [28].双波长可调外腔半导体激光器[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09)
    • [29].GaN绿光激光器波长延至499.8nm[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04)
    • [30].多粒度光网络中动态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8(12)

    标签:;  

    SUPANET中基于服务质量的波长路径选择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