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大花蕙兰生产中几项关键栽培措施的研究探讨,同时对市场上流行的大花蕙兰品种及其产业化生产技术进行调研,研究了大花蕙兰品种选择及产业化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栽培技术等问题,探索了大花蕙兰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的集约模式,以期能够为提高大花蕙兰产业化栽培技术水平,提升大花蕙兰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制定了大花蕙兰产业化生产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产和销售中流行的30个大花蕙兰品种进行了包括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生态特性的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分布情况和直观经验,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得出产业化生产质量较好,较适宜在生产和销售中推广的Ⅰ、Ⅱ、Ⅲ级品种共22个。2.针对大花蕙兰生产的中心区域——云南,从场地建设,栽培基质及容器,环境因子调控,炼苗、小苗、中苗、大苗不同阶段的栽培管理技术,控花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套云南地区较为成熟的大花蕙兰产业化栽培技术。同时对于目前大花蕙兰产业化栽培中仍存在商品花品质不高、多花箭植株数量不多、花期调控技术不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3.“温室顶部覆盖薄膜,温室内11:00~15:00光照强烈时单层遮阳网遮阳”的模式下环境中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栽培的大花蕙兰开花苗假鳞茎充实,花芽形成的时间较早、数量较多,成花质量较好,但花色较浅;而“温室顶部覆盖薄膜,温室内全天单层遮阳网遮阳”的模式和“温室顶部无膜,全天双层遮阳网遮阳”的模式下环境中温度和光照差异不大,栽培的植株生长及成花的差异不显著,植株生长及成花质量一般,但花色较深,提高了其观赏价值。4.四种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大花蕙兰一年生植株的主茎、新芽的营养生长、侧芽萌发量及根系体积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对主茎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喷施“花宝5号(600ppm)”和“花多多(2000ppm)”对植株主茎及新芽生长的促进效果明显,株高叶大,叶色深绿,根系粗壮;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600ppm)”的效果次之,生长速度尚可,兰株健壮,叶片面积一般,根系较粗壮;喷施“磷酸二氢钾(600ppm)”的效果较差,生长速度慢,叶片面积较小,叶色稍浅,根系瘦弱。5.在水分亏缺过程中,大花蕙兰一年生植株叶片含水量逐渐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大,SOD、P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均可作为水分亏缺的鉴定指标;而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可能需要继续延长水分亏缺时间,才能进一步显示对光合器官的影响。各指标对水分亏缺的耐性不同,显示植株受到严重胁迫的时间也不同,结果显示:从水分亏缺12d~21d,植株开始受到了严重的胁迫。所以在生产中,每次浇水间隔最多不可超过12d,以3~4d为宜,否则会对植株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