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立方烷、高立方烷和三高立方烷的研究表明其具有生物活性上的无毒性,是生物活性稳定的、亲脂性的先导物,可以用来合成一系列具有生物药理活性的衍生物。由于在结构上与立方烷、高立方烷、三高立方烷有相似性,四星烷类化合物也具有亲酯性和无毒性,其在药理上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在分析了国内外HIV 蛋白酶抑制剂和3,9-二氮杂四星烷类化合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具有明显HIV蛋白酶抑制活性、非肽类的新型笼形化合物—3,9-二氮杂四星烷类化合物的合成作为研究目标。本论文主要研究带有不同供电基团的1,4-二氢吡啶发生液相光聚合生成3,9-二氮杂四星烷类化合物的反应。文献报道了带供电基团的3,9-二氮杂四星烷衍生物能和HIV PR 的活性中心的氨基酸很好的结合,对PR 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但只报道了-H,-OCH3两种基团的3,9-二氮杂四星烷的合成;所以我们设计出一系列含有更多供电基团如-OH,2,4-OCH3,3,4,5-OCH3,2,3,4-OCH3,2,4,5-OCH3的3,9-二氮杂四星烷化合物。通过对含有供电基团如-OH,2,4-OCH3,3,4,5-OCH3,2,3,4-OCH3,2,4,5-OCH3 的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液相光聚合反应的研究,探讨光源、反应时间、反应浓度、溶剂选择及照射波长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得率、立体构型、纯度等的影响,得到3,9-二氮杂四星烷化合物。我们设计并合成了12 个含有供电基团(-OH,2,4-OCH3,3,4,5-OCH3,2,3,4-OCH3,2,4,5-OCH3) 的1,4-二氢吡啶化合物(30a-l);进行液相光聚合反应后得到11 个3,9-二氮杂四星烷化合物(31a-k);根据文献报道将3,9-二氮杂四星烷化合物中的酯基还原为醇后其抑制活性更强,我们对合成出的31 进行还原反应,合成出4 个N-Bzl 3,9-二氮杂四星烷化合物的还原产物(32g-k)。以上所合成的化合物中22 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均得到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的验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嘧啶并二氮■衍生物的合成[J]. 合成化学 2020(10)
- [2].选择性串联合成功能化的苯并[b][1,4]二氮杂?化合物[J]. 有机化学 2019(12)
- [3].1,4-二氮杂菲的合成工艺研究[J]. 许昌学院学报 2016(02)
- [4].吴茱萸碱及嘧啶并四环二氮卓的化学合成[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03)
- [5].二氮杂芴化学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J]. 液晶与显示 2013(02)
- [6].3,9-二氮杂四星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 有机化学 2010(02)
-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水中铁的比较[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06)
- [8].4,5-二氮杂芴光电材料的合成及薄膜器件的应用[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9].9-苯基-9-羟基-4,5-二氮杂芴水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10].短效苯并二氮杂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2)
- [11].苯并[b][1,4]二氮杂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新进展[J]. 有机化学 2016(04)
- [12].低压温条件下铜(I)催化苯并[b][1,4]二氮的活性反应[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1)
- [13].4-正丁基-3,4-二氢-1H-噻吩并[2,3-e][1,4]-二氮杂卓-2,5-二酮的合成[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4].1,5-苯并二氮杂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0(11)
- [15].4,5-二氮杂芴-9-苯亚胺的电化学性质研究[J]. 应用化工 2009(11)
- [16].1H-1,5-苯并二氮杂卓的合成研究进展[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7].合成1,5-苯并二氮杂衍生物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5(06)
- [18].新型苯并二氮卓类化合物的合成[J]. 合成化学 2015(08)
- [19].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全氟烷基取代的1H-苯并[b][1,4]二氮-2(3H)-酮的简易合成[J]. 有机化学 2013(03)
- [20].烟酸-1,10-二氮杂菲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J]. 中国食品工业 2010(09)
- [21].二氮杂菲对三硝基苯磺酸所致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14)
- [22].5-取代-2,3-二氢-1H-[1,4]二氮■类化合物的合成[J]. 合成化学 2015(12)
- [23].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4(08)
- [24].2H-1,4-苯并二氮-2-酮类HIV-1转录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J]. 药学学报 2011(06)
- [25].新型二氮杂双环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J]. 化学通报 2010(07)
- [26].1,5-苯并二氮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08(02)
- [27].六氟磷酸/聚苯胺催化合成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J]. 分子催化 2010(03)
- [28].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总铁方法对比[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6)
- [29].新型1,5-苯并二氮杂卓衍生物的结构与抑菌活性的理论分析[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4(03)
- [30].新型薁并[1,2-f]苯并[1,4]二氮卓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