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硝酸铈和硝酸镧混合溶液对AZ31镁合金进行双稀土转化处理,讨论了成膜温度、成膜时间和添加高锰酸钾等对膜层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膜层表面形貌;采用点滴实验、盐水浸渍实验、Tafel极化法和EIS评价了双稀土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讨论浸渍时间对转化膜性能的影响的实验中,点滴实验表明,经过双稀土处理,镁合金的变色时间6 s提高到79 s;盐水浸渍实验显示在3.5%的NaCl溶液中转化膜的腐蚀速率是基体的1/5倍;极化曲线表明,转化膜的腐蚀电位提高了0.313 V,腐蚀电流密度由4.03×10-2mA/cm2降为2.31×10-4mA/cm2。SEM测试表明双稀土转化膜的微观形貌呈破裂的干泥状,双稀土转化处理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并且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耐蚀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设计均匀实验,通过SEM、Tafel和EIS测试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为:成模温度为48.679℃,成膜时间3 min,成膜浓度为0.006 mol·L-1,成膜促进剂的量为7.2 mL·L-1,转化液中铈和镧物质的量比为0.5,并且对最佳成膜工艺进行验证实验。采用TiO2溶胶对双稀土转化膜进行处理,膜的表面形成了新的膜层。SEM表明经TiO2溶胶处理后双稀土转化膜表面有TiO2溶胶覆盖在裂纹中,使裂纹减小,未露出内层膜,膜层变得均匀完整。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对TiO2处理后的双稀土转化膜进行电化学测试,表明采用TiO2处理后试样的腐蚀电位由-1.143 V升高到-0.747 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两个数量级,并且交流阻抗谱的容抗弧半径增大,极化电阻由1.61 kΩ增大到1.81 kΩ,试样的耐腐蚀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最后通过E-t实验分析了膜的形成机理。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概述1.2 镁合金化学转化膜技术1.2.1 铬酸盐转化膜1.2.2 磷酸盐/高锰酸盐转化膜1.2.3 锡酸盐转化膜1.2.4 有机化合物转化膜1.2.5 稀土金属盐化1.2.6 其他化学转化膜技术1.3 镁合金的电化学转化膜1.3.1 阳极氧化1.3.2 微弧氧化1.4 镁合金表面的一些其他处理技术1.4.1 激光辅助处理1.4.2 物理气相沉积(PVD)1.4.3 化学气相沉积(CVD)1.4.4 热喷涂1.4.5 强束流改性技术1.5 镁合金稀土转化膜的应用1.6 稀土转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第2章 实验部分2.1 实验药品及仪器2.1.1 实验材料2.1.2 实验药品2.1.3 仪器设备2.2 成膜工艺2.2.1 预处理工艺2.2.2 成膜工艺参数的设定2.3 稀土转化膜的制备及后处理2.3.1 稀土转化膜的制备2.3.2 镁合金稀土转化膜的成膜原理2.3.3 镁合金稀土转化膜的后处理2.4 膜层表面形貌研究2.4.1 转化膜表面形貌的金相显微镜研究2.4.2 转化膜表面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2.5 转化膜表面成分的分析2.6 电化学性能测定2.6.1 点滴实验2.6.2 盐水浸渍实验2.6.3 极化曲线的测定2.6.4 电化学阻抗谱的测定2.6.5 混合电位—时间曲线的测定2.7 本章小结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成膜温度对膜层性能的影响3.1.1 成膜温度对转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3.1.2 极化曲线分析膜的腐蚀行为3.2 转化液中铈和镧物质量比对膜层性能的影响3.2.1 转化液中铈和镧物质量比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3.2.2 转化液中铈和镧物质的量比的Tafel曲线的测定3.3 最佳成膜工艺的确定3.3.1 膜的表面形貌研究3.3.2 极化曲线分析3.3.3 交流阻抗谱分析3.4 浸渍时间对膜层性能的影响3.4.1 稀土转化膜膜层表面分析3.4.2 稀土转化处理后膜层的成分分析3.4.3 点滴实验3.4.4 盐水浸渍实验3.4.5 极化曲线的测定3.5 氧化剂对膜层性能的影响4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分析'>3.5.1 添加KMnO4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分析3.5.2 添加高锰酸钾前后试样表面的XPS分析3.5.3 极化曲线分析膜的腐蚀行为3.5.4 EIS谱图分析高锰酸钾的量对膜的耐蚀性的影响2处理镁合金的双稀土转化膜后膜层性能的研究'>3.6 TiO2处理镁合金的双稀土转化膜后膜层性能的研究2处理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分析'>3.6.1 TiO2处理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分析3.6.2 极化曲线分析3.6.3 交流阻抗分析3.7 膜的形成机理的研究3.8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发表文章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镁合金论文; 稀土论文; 转化膜论文; 耐蚀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