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京210004
摘要:目的:研究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患儿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应用组(45例)对对照组(45例)两个组别。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沟通,应用组患儿沟通以非语言性沟通为主。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组护理态度评分(99.63±1.26)分、基础护理评分(97.85±2.47)分、护理满意度10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非语言性沟通,应用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形象。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沟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方法,是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传递有效信息的主要途径[1]。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语言沟通效果欠佳[2]。有资料显示,将非语言性沟通应用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3]。本文选取本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患儿作为样本,对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患儿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应用组对对照组两个组别,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如下:
应用组患儿45例,包括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0.5--7岁,平均年龄(5.96±1.26)岁。对照组患儿45例,包括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5.38±1.41)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无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沟通。
应用组患儿沟通以非语言性沟通为主:(1)表情沟通: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必须注意保持微笑、友善的表情,确保患儿产生安全感,避免表情冷漠,增加患儿的恐惧心理,导致对其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2)眼神沟通:护理人员需倾听患儿的想法,在发现患儿痛苦时,可同样表现出痛苦的眼神,争取患儿的信任。同时,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在眼神中体现出肯定与鼓励,使患儿能够坚强、积极的应对治疗。(3)肢体沟通:护理人员可采用抚摸等方法,与患儿进行肢体沟通,使患儿能够平静下来,减轻其恐惧情绪。研究显示,新生儿可感受到来自肢体的温度,由此会更加具有安全感。(4)病房布置:患儿病房布置应以温馨、温暖为主,保证病房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房间内可粘贴壁画等,引起患儿的兴趣,减轻其恐惧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态度评分、基础护理评分2项指标。
1.4评分标准
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患儿家属作答,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包括护理态度(100分)、基础护理(100分)两部分内容,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0处理数据,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方法表示,以p<0.05为准,认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如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应用组护理态度评分(99.63±1.26)分、基础护理评分(97.85±2.47)分、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护理态度评分(85.69±1.39)分、基础护理评分(84.08±3.33)分、护理满意度88.89%。
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应用组护理质量更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更加满意。
3结论
非语言性沟通,即将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及眼神等相结合,采用非语言的方法,对患儿表达友好、和善和亲切,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及信任感,这对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态度评分(85.69±1.39)分、基础护理评分(84.08±3.33)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88.89%。将非语言性沟通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护理态度评分(99.63±1.26)分、基础护理评分(97.85±2.47)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100%,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应将非语言性沟通,应用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形象。
参考文献:
[1]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215-216.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6):87.
[3]李思霞,严富琼.非语言性沟通在短暂性语言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50:110-112.
[4]崔艾冰.浅析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9(1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