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千岛湖地区的次生群落,因其形成时间一致,受到较好的保护,是研究次生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本文通过设立固定样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了千岛湖姥山岛马尾松群落特征、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优势种幼苗的光合特性,其研究结果如下:(1)千岛湖姥山岛马尾松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0科69属91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34科62属84种。双子叶植物30科56属77种,单子叶植物4科6属,7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8类,以热带、亚热带分布最多,其次是温带分布,第三是世界广布。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3类,以热带性成分为主,也兼有相当比例的温带性成分。群落外貌表现为终年常绿,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统计,该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中叶的性质以小型、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层次分明,乔、灌、草三层皆具。(2)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分析了该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存活曲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达到50.47%,其后依次是石栎(Lithocarpus glab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2)马尾松的种群结构呈纺锤型,但1、2级个体数极少,幼龄个体储备严重不足,已呈衰退趋势;石栎、苦槠、青冈的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3)从静态生命表中可看出马尾松种群小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也说明马尾松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呈衰退趋势。4)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凸型,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则近似直线型。5)4种优势种种群总体和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总体来看,马尾松种群为稳定型趋向衰退型,而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群落会继续向针阔混交林方向演替,进而演替成为常绿阔叶林。(3)利用LCA-4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于2009年8月下旬晴朗天气,对林窗、林下两种生境中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和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石栎、苦槠、青冈幼苗在两种生境中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窗中马尾松光合日进程为“单峰”曲线,其余三种的皆为“双峰”曲线,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在林下这4种优势种幼苗的光合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但曲线平缓,峰值不明显。在林窗中青冈的日均Pn显著低于其余3物种(p<0.05),而在林下马尾松的日均Pn显著低于其余3物种(p<0.05)。马尾松、苦槠、石栎和青冈的日均Pn在两种生境中差异显著(p<0.05)。2)LCP、LSP、Amax、Rd均是马尾松最高,苦槠次之,而青冈、石栎的LCP、LSP、Amax、Rd均较低,AQY则是青冈、石栎显著高于马尾松和苦槠(p<0.05),马尾松和苦槠之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3)比较4优势种幼苗在林窗和林下的荧光特性发现,青冈和石栎在林窗中发生了光抑制,马尾松和苦槠则没有发生光抑制。综上所述,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物质合成能力决定其种群能否正常更新,而种群的更新能力决定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和相互间的竞争和更替,进而对群落的演替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气酸沉降对马尾松幼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管理[J]. 绿色科技 2019(01)
- [3].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有效防治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03)
- [4].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推广策略探寻[J]. 农家参谋 2019(07)
- [5].马尾松培育及种植技术要点解读[J]. 绿色科技 2019(07)
- [6].马尾松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分析[J]. 绿色科技 2019(11)
- [7].马尾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8(06)
- [8].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有效防治研究[J]. 农家参谋 2018(21)
- [9].马尾松造林栽培技术及推广[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01)
- [10].氮、磷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3)
- [11].杨章旗:马尾松高效培育与利用[J]. 广西林业 2017(04)
- [12].马尾松造林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5)
- [13].野外模拟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的缓解作用[J]. 生态学报 2017(16)
- [14].栽植时间对马尾松裸根苗成活率的影响[J]. 乡村科技 2017(25)
- [15].浅谈马尾松速生丰产技术推广应用的措施和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6(07)
- [16].马尾松老头林混交杨梅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4(12)
- [17].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08)
- [18].马尾松栽培技术措施探讨[J]. 北京农业 2015(29)
- [19].碧翠飞流 马尾松[J]. 中国花卉盆景 2013(10)
- [20].马尾松良种富根壮苗培育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08)
- [21].难忘海岛“马尾松”[J]. 人民司法 2019(30)
- [22].马尾松实用栽培技术[J]. 林业与生态 2019(06)
- [23].将乐林场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9)
- [24].不同林龄马尾松接种效应分析[J]. 新农业 2019(21)
- [25].马尾松造林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阐释[J]. 绿色科技 2018(03)
- [26].马尾松育苗造林管理[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06)
- [27].不同林窗马尾松凋落叶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01)
- [28].马尾松松果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8)
- [29].马尾松组培生根关键因子分析[J]. 广西植物 2016(11)
- [30].“马尾松”的种子已扎根我们心中[J]. 辅导员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