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玉米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的遗传改良是生物技术育种和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齐319、昌7-2、178、18-599玉米自交系幼胚为试材,系统研究了幼胚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和农杆菌介导影响因素,并运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油菜素类酯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DWF4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幼胚受体系统建立研究发现,在外植体雌穗授粉后1015天,取长度为1.6 mm的幼胚,2425℃盾片向上培养,胚性愈伤不但得率最高,而且质量较好,最适宜做转化受体;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4-D(3.0 mg L-1)+NAA(0.2 mg L-1)”可以显著增加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齐319出愈率能达到100%,昌7-2、178出愈率可以达到85%和35%;筛选剂巴龙霉素的愈伤浓度分别确定,齐319三轮筛选的PRM浓度依次为80、120和80 mg L-1,18-599为90、120和90 mg L-1,昌7-2为55、100和55 mg L-1。2、在农杆菌浸染时,容易控制浸染过程的菌液浓度和浸染时间组合为“菌液浓度(OD600=0.4)和浸染时间(10 min)”;“培养基+滤纸”的共培养方式也可以很好地降低浸染过度率。3、对得到的31株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得到3株阳性植株,阳性植株率为12.9%,转化率为0.26%。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玉米遗传转化研究进展1.1.1 转基因受体系统1.1.2 愈伤组织再生系统1.1.3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1.1.4 种质系统1.1.5 直接分化再生系统1.2 遗传转化方法1.2.1 基因枪法1.2.2 农杆菌介导法1.2.2.1 原理与应用1.2.2.2 影响因素1.2.3 花粉管通道法1.2.4 其它转化方法1.3 玉米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4 油菜素内酯研究进展1.4.1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1.4.2 油菜素内酯的生理效应1.4.3 生物合成及相关突变体1.4.3.1 生物合成途径1.4.3.2 油菜素内酯合成中相关的突变体1.4.3.3 BR 生物合成的调节1.4.3.3.1 反馈调节1.4.3.3.2 光调节1.4.4 信号传导及其相关突变体1.4.4.1 信号传导1.4.4.2 信号途径中突变体1.4.4.3 BR 相关基因工程1.4.5 DWAF4 基因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2.1.1 受体材料2.1.2 菌种、质粒2.1.3 试剂2.2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2.2.1 YEB 培养基2.2.2 基本培养基2.2.3 常用溶液配制2.2.4 试验所需试剂及溶液配制2.2.4.1 质粒DNA 的提取2.2.4.2 植物基因组DNA SDS 法提取缓冲液2.2.4.3 植物总RNA 提取2.3 试验方法2.3.1 受体系统建立和优化2.3.1.1 幼胚长度筛选2.3.1.2 盾片朝向2.3.1.3 组培温度2.3.2 浸染和筛选2.3.2.1 农杆菌培养和浸染菌液浓度2.3.2.2 筛选剂巴龙霉素筛选浓度确定2.3.2.3 浸染2.3.2.4 筛选2.3.3 分化和炼苗移栽2.3.4 转化苗的PCR 检测2.3.5 RT-PCR 检测3 结果与分析3.1 幼胚受体系统的建立3.1.1 幼胚长度对愈伤诱导的影响3.1.2 培养基组分(2,4-D 和NAA)比对幼胚出愈率的影响3.1.3 继代次数对幼胚出愈率的影响3.1.4 组培温度对幼胚日均膨大率和出愈率的影响3.1.5 盾片朝向对诱导愈伤的影响3.1.6 筛选剂巴龙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3.2 农杆菌浸染过程控制3.2.1 农杆菌适宜浸染浓度的确定3.2.2 共培养方式对过度浸染率的影响3.3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3.3.1 转化植株的PCR 检测3.3.2 转化植株的RT-PCR 检测4 讨论4.1 玉米受体系统的建立与优化4.2 愈伤筛选4.3 转化植株分化、移栽5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玉米论文; 幼胚论文; 受体系统论文; 基因论文; 农杆菌介导论文; 分子检测论文;
玉米自交系幼胚转化体系建立及DWF4基因的农杆菌介导转化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