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天琴文化艺术研究 ——以龙州县金龙镇为例

广西壮族天琴文化艺术研究 ——以龙州县金龙镇为例

论文摘要

天琴,是壮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承载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广西中越边境一带普遍流行,是壮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至今仍在当地的壮族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究天琴文化的奥秘和更好地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广西壮族支系——龙州金龙镇布傣人的天琴之乡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对壮族天琴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在天琴制作方面,布傣天琴的取材既符合拨弦乐器本身要求的物理属性,也体现了人们心目中一直流传的“万物有灵”思想,尤其在天琴的形制制作上,更是鲜明反映了当地布傣人特有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情趣,其琴身精美的雕饰和主题,充满生气和文化意蕴,象征着布傣族群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当地居民、“布详”、文化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及对布傣宗教仪式的参与观察,笔者认为天琴可以在金龙民间广泛流传,其中“天道授命”的思想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布详”对传承天琴文化的执着、崇拜、敬仰、忠诚,最终使之达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这种宗教音乐的传扬,也充分反映了“布详”所追求的宗旨是“至真至善”的,“布详”洁身自好,尊师重道,帮助族人祈福消灾,这是他们宣扬的道义,是他们遵从的法则,而天琴作为“布详”不可或缺的宗教法器,则是一种民族音乐与民族宗教文化合一的载体。本文还对乐器本体,即天琴的形制、演奏、曲目等“外显”的方面进行了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并对天琴艺术传承的主体,即民间法事活动操持者——“布详”进行了零距离的观察和研究,从中探究了“人”与“琴”之间的关系,并在“人琴”互动中发掘文化持有者对天琴的情感认同等“内涵”方面,笔者从艺术人类学角度解读的天琴文化表现为:天琴是“人”与“神”沟通的桥梁,“正”与“邪”较量的法宝,是从“娱神”到“娱人”的圣器,它不仅有情绪抚慰功能、教化功能、情感宣泄功能,也能给人带来感官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更能增强当下布傣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通过田野考察,笔者还发现,布傣天琴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与调适中也遇到了些难题,突出的是民间话语权不强,天琴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缺少民族音乐艺术走向外部世界的强有力支持等等,作为壮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文化,想要走向世界舞台,既充满着机遇,又面临着很多挑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 一、研究对象——天琴、“布详”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天琴文化调查点的基本概况
  • 第二章 天琴考察
  • 第一节 天琴的制作
  • 第二节 天琴形制改良
  • 第三节 天琴与其他同类乐器比较
  • 第四节 天琴的使用场合
  • 第五节 天琴乐曲
  • 第三章 天琴艺术传承人探究
  • 第一节 访“布详”农德三
  • 第二节 “天道授命”思想——天琴文化孕育的温床
  • 第三节 “人琴合一”境界——“布详”与天琴的感情认同
  • 第四节 “至真至善”主旨——“布详”的自我认同
  • 第五节 天琴与“布详”的传承
  • 第四章 天琴文化的解读及其社会功能
  • 第一节 天琴来源的传说和禁忌
  • 一、关于天琴来源的传说
  • 二、关于天琴的禁忌
  • 第二节 天琴文化解读
  • 一、“人”与“神”沟通的桥梁
  • 二、“正”与“邪”较量的法宝
  • 三、“娱神”到“娱人”的圣器
  • 第三节 天琴的社会功能
  • 一、情绪抚慰功能
  • 二、情感宣泄功能
  • 三、教育感化功能
  • 四、民族凝聚功能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广西壮族天琴文化艺术研究 ——以龙州县金龙镇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