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经济严把两门 打假治劣不留死角(论文文献综述)
贾静[1](2019)在《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文中提出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应以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本文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进行了理论解读,以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市场监管在维护市场主体准入秩序,规范交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职能转变过程中依然存在基层市场监管履职不到位、监管队伍文化层次低,人才结构失衡、职能交叉严重,监管存在错位与失位、科学适用的体制机制建设缺位、监管乏力等问题,基层市场监管人员的素质和履职现状与当今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严峻的监管形势相比,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从人员、职能、执法、体制、信用监管和法律意识六个方面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评析,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和思路,主要包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素质,明确职能高效精准履职,强化执法力度改进模式,建设科学实用的体制机制,利用高科技大数据创新监管模式。这些措施旨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转变更好履职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参考。
王雪[2](2016)在《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众高度关注。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若干影响深远的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认真宣传贯彻,监控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总体趋势稳步向好。但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从客观上宣告了政府监管模式的失败,令政府尴尬不堪。前期我国实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法律法规适应性滞后;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监管责任难以完全落实;整体行政效能不高等。这些问题,逼迫政府不断进行机构改革。2013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了调整,整合国家食药监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组建国家食药监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进行统一监管。随后各级政府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形成。那么,新一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否成功,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否有利于明确各机构、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利;是否有利于明确监管职责主体,为实现全食品产业链的无缝管控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是否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从单一管控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督的多元化治理转变;是否有利于建立全面统一、专业高效的食安监督管理架构;是否有利于形成食品药品监管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治理的新格局,等等,是大家迫切想要解答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案例,对新都区政府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如何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如何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如何加强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如何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中得出以下启示:一是以责任机制建设为前提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二是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为主要内容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三是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抓手可克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滞后;四是以推动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方向可提高整体行政效能。从而认为,2013年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它在基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能够按照改革的初衷有效推进。
唐向荣[3](2014)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屡屡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导致食品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监管难点问题。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整个食品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保障食品生产企业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对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当前,我国正在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整合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面对我国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本文提出了如何加强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这个课题,通过现状分析研究和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概念和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其监管模式,在分析研究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状况的基础上,对加强南宁市相关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建议。本文以南宁市多个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抽查结果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事例为案例,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及特定原因,建议推行和完善“三抓手”长效监管模式和实施食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三分离”模式,探索新模式的监管成效。最后总结从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依法履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社会各界加强监督这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稳步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艾冬梅[4](2012)在《加强秦皇岛市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对策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秦皇岛市要实现科学监管有效到位,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需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强化监管责任,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需要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和监管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四品一械"实行严格监管,突出重点整治;需要开拓行政监督、技术监督与社会"共管"大格局,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和水平建设,从而使监管工作更加全面、更加协调和更加科学。
周付民,张晓永,孙中杰[5](2011)在《璀璨夺目的豫西质监明珠》文中认为如果说,历史是一本厚重璀璨的画卷,那么,当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社会的第一天起,质量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河南省三门峡市质监局作为政府主管质量的职能部门,“十一五”时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始终站在维护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一方和谐平安的最前沿,在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健[6](2009)在《脚踏实地——河北省霸州市质监局科学监管保增长》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质量问题也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北省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扣"提高质检水平,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全面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
何刚明[7](2006)在《浅谈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文中指出
周洁红[8](2005)在《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提出蔬菜总体质量不高,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是当前我国蔬菜出口均价下降、被拒入关等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生鲜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 高效安全生鲜蔬菜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关键取决于生产和消费的“理性选择”,只要安全生鲜蔬菜消费支付意愿低于生产者对安全生鲜蔬菜的期望价格,生鲜蔬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再健全,安全生鲜蔬菜生产就无法执行。本文在充分考虑蔬菜数量供给安全性、蔬菜生产技术及流通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影响,确立我国生鲜蔬菜安全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相关行为模型及理论,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的生鲜蔬菜消费者、生产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他们对现有蔬菜安全管理政策的评估选择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鉴美、日两国蔬菜安全管理的经验,构建符合我国生鲜蔬菜安全管理目标的管理体系及相应政策措施。全文共分9章: 第1章和第2章是导论和研究综述部分。主要交代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并给出了全文经济分析和管理研究的基本前提和研究假设。综述部分除系统地对蔬菜质量安全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评述外,运用市场失灵与制度矫正理论,分析了生鲜安全蔬菜“柠檬市场”的形成机制,从经济学角度揭示政府干预蔬菜“柠檬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蔬菜安全管理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3章研究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管理目标。本章对本研究的对象生鲜蔬菜、生鲜蔬菜质量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生鲜蔬菜的质量安全特性,影响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技术环境因素,明确了在我国现有经济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生态环境水平状况下,安全生鲜蔬菜的内涵及其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目标。 第4章和第5章主要研究生鲜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与制约因素。本部分主要从我国生鲜蔬菜生产和管理系统两方面对当前影响我国安全生鲜蔬菜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6章和第7章是实证研究部分。主要通过对不同类型蔬菜种植农产和消费者在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生鲜跪莱质全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各自期望效用下对安全生鲜蔬菜的认知,农户生产和消费者消费安全生鲜蔬菜的动机 及其影响因素,他们对当前政府安全管理政策的反应等分析,寻找影响生鲜蔬菜安全 管理的关键因素及有效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方向。 运用Logit模型和单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安全生鲜蔬菜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表明:消 费者对生鲜蔬菜安全的重视程度越大、对安全生鲜蔬菜相关信息的关注度越高,消费者 购买三类安全生鲜蔬菜倾向越高。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购买三类安全生鲜蔬菜的倾向 越大,己婚者较未婚者对安全生鲜蔬菜的购买倾向大,且随着消费者学历的增加,消费 者对安全生鲜蔬菜的购买倾向越大。但当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生鲜蔬菜还缺乏真正了 解,消费者普遍认为安全生鲜蔬菜价格的涨幅应在10%一20%之间。总的看来,消费 者比较信任那些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发布主体(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等),但消费者对当 前政府所提供的信息、技术等服务感到不满意。当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最需要政府随 时披露市场检测的结果,要求政府提高发布蔬菜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媒体、政府以及非政府部门信息传递的真实性。目前消费者对蔬菜风险的防范主要依靠第三方的卫生监督和管理,而自我防范生鲜蔬菜风险的意识较差,且中小城市居民自我防范生鲜蔬菜风险的意识较城市居民更差。 通过对浙江省不同地区蔬菜种植农户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Logistic模型回归的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农户的质量安全行为受其行为态度、目标和认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根据各先行变量对农户质量安全行为的总的影响效果看,决定生鲜蔬菜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由主到次为:化肥、农药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认知、蔬菜种植面积、菜农家庭收入结构、菜农的道德责任感、菜农接受培训学习情况、菜农加入产业化组织、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影响、社会舆论、期望内在报酬、获得认证情况、同行的影响、期望外在收益,且这些因素对农户的质量安全行为呈正的影响。从蔬菜种植农户的规模较大、蔬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高的农户质量安全行为执行地相对较好的结果看,政府要鼓励蔬菜种植农户成为蔬菜专业户或积极引导蔬菜种植专业化;从政策法规、社会舆论等外界环境因素对农户的质量安全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看,政府应借助这方面效力,并采用合适的形式引导蔬菜种植农户的行为有利于安全生产方式转化;从农户的质量安全行为目标还受同行的影响,政府有必要推行安全蔬菜生产示范户来弥补政府目前在技术指导、农民教育上的不足问题。分析结果还表明,收入的提高使菜农对质量安全行为会表现地更加积极。但55.90%的农户认为目前安全生鲜蔬菜没有实现优质优价,43.0%的农户认为当前认证的安全蔬菜没有规范的市场·、消
湖北省人民政府[9](2005)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文中研究说明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加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
吴宫,许进建,肖保,习思[10](2004)在《抓作风塑形象 强职能促发展》文中提出$F编者按$E$T今年以来,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工商局提出的“立足三服务、狠抓三转变、实现三满意”的总体要求,深入扎实地抓好队伍作风建设,在履行服务发展、监管执法、消费维权、打假治劣等
二、服务经济严把两门 打假治劣不留死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服务经济严把两门 打假治劣不留死角(论文提纲范文)
(1)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
1.3.2 职能转变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发展历程及职能转变 |
2.1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发展历程 |
2.2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功能简述 |
2.2.1 工商行政管理 |
2.2.2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
2.2.3 市场监督管理 |
2.3 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内涵 |
2.3.1 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 |
2.3.2 强化监管加大监管力度 |
2.3.3 统一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
2.3.4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
2.3.5 创新方式推进综合监管执法 |
第3章 济宁市兖州区市场监管理职能转变的现状及问题 |
3.1 济宁市兖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 |
3.2 整合前工商局质监局机构职能概述 |
3.2.1 原工商局职能履行 |
3.2.2 原质监局职能履行 |
3.3 济宁市兖州区市场监督管理职能转变及存在的问题 |
3.3.1 简政放权方面人才问题 |
3.3.2 强化监管方面错位失位 |
3.3.3 统一监管完善体制方面执法不到位 |
3.3.4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思想守旧 |
3.3.5 创新推进综合执法方面模式滞后 |
3.3.6 消费维权方面社会法律意识弱 |
3.4 济宁市兖州区放管服改革市场监管优化履职满意度调查问卷 |
3.4.1 调查问卷设计 |
3.4.2 问卷结果整理 |
3.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章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文化层次低和人才结构失衡 |
4.1.1 文化层次低 |
4.1.2 人才结构失衡 |
4.2 职能交叉严重导致监管错位与失位 |
4.2.1 职能定位不准交叉严重 |
4.2.2 分工不明监管错位失位 |
4.3 行政执法力度低和监管履职不到位 |
4.3.1 行政执法力度低 |
4.3.2 整合后综合执法不到位 |
4.3.3 依法监管履职不到位 |
4.4 科学适用的体制机制建设缺位 |
4.4.1 体制建设缺位 |
4.4.2 内控机制不健全 |
4.5 监管模式滞后科学性低 |
4.6 社会法律意识弱观念落后 |
第5章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问题的治理对策 |
5.1 提升人员素质和优化人才机构 |
5.1.1 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
5.1.2 激励考核优化人才结构 |
5.1.3 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 |
5.2 明确职能定位促进高效精准履职 |
5.2.1 明确职能定位 |
5.2.2 围绕“放管服”精准履职 |
5.3 强化执法力度和改进执法模式 |
5.3.1 深化综合执法加强力度 |
5.3.2 改进执法模式注重效果 |
5.4 建设科学适用的运行体制和内控机制 |
5.4.1 完善市场监管运行体制 |
5.4.2 优化内控机制和管理措施 |
5.5 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模式 |
5.5.1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社会共治 |
5.5.2 数据大平台助力科学智慧监管 |
5.6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
5.6.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
5.6.2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放管服”改革市场监管优化履职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1.3 提出问题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
1.2.2 国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
1.3 理论依据 |
1.3.1 公共治理理论 |
1.3.2 政府管制理论 |
1.3.3 政府职能理论 |
1.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困局 |
2.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 |
2.1.1 我国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演变 |
2.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各时期存在的问题 |
2.1.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走向 |
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局 |
2.2.1 法律法规适应性滞后 |
2.2.2 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 |
2.2.3 监管责任难以完全落实 |
2.2.4 监管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 |
2.2.5 整体行政效能不高 |
2.3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典型性 |
2.3.1 典型性分析 |
2.3.2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国家机构改革一致性分析 |
第三章 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案例描述 |
3.1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背景 |
3.1.1 社会背景 |
3.1.2 机构改革 |
3.2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
3.2.1 监管对象现状 |
3.2.2 政府监管现状 |
3.3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做法 |
3.3.1 理顺监管机构内部管理,推进制度机制创新 |
3.3.2 落实监管责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
3.3.3 全面开展专项整治,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
3.3.4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工作效率 |
3.3.5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
3.4 机构改革后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成效 |
3.4.1 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
3.4.2 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
3.4.3 食品安全风险明显降低 |
3.4.4 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
3.4.5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
3.5 典型性要素说明 |
3.5.1 研究时间界定 |
3.5.2 监管责任机制 |
3.5.3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
3.5.4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
3.5.5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
第四章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分析 |
4.1 建立监管责任机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 |
4.2 建立监管责任机制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4.3 主要措施分析 |
4.3.1 充分发挥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 |
4.3.2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4.3.3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
第五章 新都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
5.1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 |
5.2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5.3 主要措施分析 |
5.3.1 突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 |
5.3.2 深化食品溯源和市场准入管理 |
5.3.3 开展专项整治 |
5.3.4 开展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建立风险监测信息通报处置机制 |
第六章 新都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分析 |
6.1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手段 |
6.2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6.3 主要措施分析 |
6.3.1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案件会商制度 |
6.3.2 建立食品安全案件查处目标管理制度 |
第七章 新都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分析 |
7.1 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终出路 |
7.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7.3 主要措施分析 |
7.3.1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
7.3.2 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 |
7.3.3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 |
7.3.4 实施有奖举报 |
第八章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
8.1 以责任机制建设为前提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 |
8.2 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为主要内容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
8.3 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抓手可克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滞后 |
8.4 以推动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方向可提高整体行政效能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1.1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
9.1.2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机制 |
9.1.3 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力度 |
9.1.4 依法行政 |
9.1.5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
9.2 我国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
1.3.1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 |
1.3.2 国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 |
1.4 研究材料、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材料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相关概念及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2.1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相关概念 |
2.1.1 食品 |
2.1.2 食品安全 |
2.1.3 食品添加剂 |
2.1.4 食品安全标准 |
2.1.5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
2.1.6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
2.1.7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
2.2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2.2.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2.2.2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三章 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
3.1 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能 |
3.2 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对象基本情况 |
3.3 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
3.3.1 2007-2013年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抽查总体状况 |
3.3.2 质量抽检不合格原因分析 |
3.3.3 2010-2013年南宁市米粉质量状况分析 |
3.3.4 乳制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案例分析 |
3.4 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问题综合分析 |
3.4.1 食品生产企业存在问题及分析 |
3.4.2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四章 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创新及成效 |
4.1 推行和完善“三抓手”监管模式 |
4.1.1 “三抓手”监管模式内容 |
4.1.2 “三抓手”监管模式推行进展 |
4.1.3 “三抓手”监管模式推行成效 |
4.2 实施食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三分离”模式 |
第五章 加强南宁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5.1 积极应对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
5.2 认真履行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能 |
5.2.1 突出政府总体责任 |
5.2.2 切实加强监管服务 |
5.3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 |
5.3.1 强化诚信自律意识 |
5.3.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
5.3.3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
5.3.4 加强安全风险监测 |
5.3.5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
5.3.6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
5.4 提升食品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
5.5 鼓励社会各界加强监督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加强秦皇岛市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对策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强化监管责任, 整合监管资源, 形成监管合力 |
(一) 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关键在地方政府领导, 要推动地方政府负“总责” |
(二) 要协调促使各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严控全面过程监管 |
(三) 要积极推动企业诚信自律, 落实企业“首责”, 将关口前移, 促进监管工作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 |
二、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和监管法规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 对“四品一械”实行严格监管, 突出重点整治 |
三、开拓行政监督、技术监督与社会“共管”大格局, 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和水平建设 |
(一) 要继续加快、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监管科技含量 |
(二) 要全面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政治 |
(三) 要树立宣传就是监管的理念, 开展多渠道、多层 |
(6)脚踏实地——河北省霸州市质监局科学监管保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紧扣主题 |
夯实基础 |
创新手段 |
(7)浅谈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现状 |
1.1 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 |
1.2 购进渠道不规范 |
1.3 经营、使用过期、失效、淘汰和无注册证、无合格证的医疗器械 |
1.4 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或无菌器械使用后未按规定销毁 |
1.5 专科诊所医疗器械质量隐患大 |
1.6 违规宣传现象严重 |
2 原因分析 |
2.1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
2.2 药监部门组建时间短, 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 |
2.3 多头监管, 影响管理效力 |
2.4 涉械人员认识不到位 |
3 加强医疗器械监管的对策 |
3.1 提高认识, 把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
3.2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
3.3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执法水平 |
3.4创新监管模式, 优化监管机制 |
3.5紧扣打假治劣、规范秩序的主题, 强化市场监管, 正确履行职责 |
(8)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前提与假设 |
1.3.1 研究对象设定 |
1.3.2 研究前提与假设 |
1.4 研究目的与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
1.4.1 研究目的 |
1.4.2 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1 资料信息收集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
1.5.2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1.5.3 经验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相结合 |
1.5.4 比较研究与对策分析相结合 |
1.6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
1.6.1 研究框架 |
1.6.2 研究内容 |
1.7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 |
1.7.1 主要的创新 |
1.7.2 存在的不足 |
2 相关文献和理论分析 |
2.1 相关文献综述 |
2.1.1 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研究的进展 |
2.1.2 有关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素的研究 |
2.1.3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特性与质量控制的研究 |
2.1.4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
2.1.5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者行为研究 |
2.1.6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研究 |
2.1.7 对文献研究的评述 |
2.2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中的市场失效分析 |
2.2.1 关于市场失灵与制度矫正的理论分析 |
2.2.2 安全生鲜蔬菜“柠檬市场”的形成机制 |
2.2.3 安全生鲜蔬菜“柠檬”问题产生的经济后果 |
2.2.4 安全生鲜蔬菜“柠檬”问题的经济学解决方案 |
2.2.5 安全生鲜蔬菜市场失效分析的启示 |
3 我国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管理目标 |
3.1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内涵的界定 |
3.1.1 生鲜蔬菜 |
3.1.2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与安全生鲜蔬菜 |
3.2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特性 |
3.2.1 蔬菜生产的特点 |
3.2.2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特性 |
3.3 影响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技术环境因素 |
3.3.1 产前环节 |
3.3.2 产中环节 |
3.3.3 加工、流通环节 |
3.4 我国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目标 |
4 我国安全生鲜蔬菜生产现状及制约 |
4.1 我国生鲜蔬菜数量和质量的供需变化 |
4.1.1 我国蔬菜生产数量和质量的供给变化 |
4.1.2 我国居民对蔬菜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变化 |
4.1.3 小结 |
4.2 我国安全生鲜蔬菜发展现状 |
4.2.1 高毒农药在蔬菜生产上屡禁不止 |
4.2.2 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超标普遍 |
4.2.3 蔬菜中毒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
4.2.4 出口贸易中安全纠纷增多 |
4.2.5 中小城市蔬菜安全保障难度大 |
4.3 制约我国安全生鲜蔬菜发展的主要原因 |
4.3.1 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整治难度大 |
4.3.2 蔬菜投入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比较混乱 |
4.3.3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
4.3.4 科研开发滞后,蔬菜安全生产技术不配套 |
4.3.5 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安全管理追溯性差 |
4.3.6 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安全蔬菜反而缺乏竞争力 |
5 我国生鲜蔬菜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5.1 我国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
5.1.1 我国现行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
5.1.2 我国现行生鲜蔬菜法制监管体系 |
5.1.3 我国现行生鲜蔬菜质量标准体系 |
5.1.4 我国现行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
5.1.5 我国现行生鲜蔬菜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
5.1.6 我国现行生鲜蔬菜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 |
5.2 我国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
5.2.1 管理主体、职责分工不明确 |
5.2.2 法规体系缺乏完整性、协调性,执法力度不强 |
5.2.3 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难以与国际接轨 |
5.2.4 检测体系缺乏系统背景资料,检测手段落后 |
5.2.5 认证体系缺乏统一性、完整性 |
5.2.6 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经营者、公众的参与性 |
5.3 基本结论 |
6 消费者对安全生鲜蔬菜的需求行为分析 |
6.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
6.1.1 数据来源 |
6.1.2 样本特征描述 |
6.2 调查统计与计量分析 |
6.2.1 消费者对安全生鲜蔬菜购买场所的选择 |
6.2.2 消费者对生鲜蔬菜安全状况的认知及相关因素分析 |
6.2.3 消费者对安全生鲜蔬菜的支付意愿 |
6.2.4 生鲜蔬菜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信息的认知和需求 |
6.2.5 安全生鲜蔬菜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
6.3 主要结论 |
7 生产者对安全生鲜蔬菜的供给行为分析 |
7.1 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 |
7.1.1 农户蔬菜质量安全行为的分析模型 |
7.1.2 研究假设 |
7.1.3 数据来源 |
7.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7.2.1 样本特征描述 |
7.2.2 蔬菜种植农户的质量安全行为分析 |
7.2.3 蔬菜种植农户产业化组织参与情况 |
7.2.4 蔬菜种植农户接受培训和学习状况 |
7.2.5 蔬菜种植农户获得蔬菜认证及对安全蔬菜认知情况 |
7.2.6 蔬菜种植农户蔬菜的商品化程度和流通渠道选择 |
7.2.7 蔬菜种植农户对政府在安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认知 |
7.3 菜农生鲜蔬菜质量安全行为的经济计量分析 |
7.3.1 研究变量的效度检验和因子分析 |
7.3.2 菜农质量安全行为计量模型的建立和方法选择 |
7.3.3 中间变量—结果变量的关系验证 |
7.3.4 先行变量—中间变量的关系检验 |
7.4 主要结论 |
8 典型国家蔬菜安全管理体系及经验启示 |
8.1 美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经验 |
8.1.1 美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8.1.2 美国的蔬菜质量安全体系 |
8.1.3 小结 |
8.2 日本蔬菜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及经验 |
8.2.1 日本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8.2.2 日本的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8.2.3 小结 |
8.3 经验启示 |
9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政策措施 |
9.1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
9.2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9.3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
9.4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
9.5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
9.6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安全蔬菜消费意愿调查问卷 |
附录2:农户蔬菜生产中质量安全控制行为问卷调查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服务经济严把两门 打假治劣不留死角(论文参考文献)
- [1]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中的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D]. 贾静.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2]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研究[D]. 王雪.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7)
- [3]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D]. 唐向荣. 广西大学, 2014(02)
- [4]加强秦皇岛市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对策与建议[J]. 艾冬梅. 学理论, 2012(06)
- [5]璀璨夺目的豫西质监明珠[N]. 周付民,张晓永,孙中杰. 中国质量报, 2011
- [6]脚踏实地——河北省霸州市质监局科学监管保增长[J]. 张健.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9(05)
- [7]浅谈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J]. 何刚明. 安徽医药, 2006(10)
- [8]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周洁红. 浙江大学, 2005(04)
- [9]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5(01)
- [10]抓作风塑形象 强职能促发展[N]. 吴宫,许进建,肖保,习思. 江苏经济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