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煤炭企业,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其中,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是煤矿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矿井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家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支持煤矿的生产系统、设备的装配改造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煤矿自身也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引进及管理的现代化。本文基于上述现状,论述了我国煤矿进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强调了煤矿应用技术管理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状况,提出了煤矿技术管理的修正定义,论述了煤矿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企业管理原理及原则为指导,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构建了一种行之有效并富有针对性的的技术管理模式――“TM”技术管理模式,该模式从更新矿区技术和提升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入手,通过严密、可靠和合理的技术来促进煤矿安全程度的提升,同时以严格、高效和具体的管理来促进煤矿技术力量的加强。做为一种联结管理和现场最紧密交叉管理方式,技术管理以技术为支撑以管理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通过对体现技术管理的几个指标对安全绩效的作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明确了各指标对安全绩效的贡献率,进而指出煤矿技术管理的重点所在,其中设备的更新维护和新技术的投入应用是煤矿技术管理关键。选定反映人-机-环运行状况的数个指标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煤矿的安全等级,指出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等级提升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以期系统科学地指导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 本质安全的起源及国外煤矿安全管理现状1.2.2 国内煤矿安全管理现状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1.4.1 研究内容1.4.2 技术路线2 矿井技术管理的基础理论分析2.1 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内容2.1.1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1.2 当前主要安全管理模式2.2 矿井技术管理2.2.1 技术管理的内涵2.2.2 “TM”技术管理模式2.3 提高矿井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2.4 本章小结3 本质安全型矿井及其评定方法3.1 本质安全型矿井理念3.1.1 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概念和内涵3.1.2 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本架构3.2 矿井本质安全型程度的评价方法3.2.1 评价方法3.2.2 评价指标3.2.3 评价指标的权重3.2.4 本质安全程度及评价标准3.2.5 羊场湾矿本质安全程度评价3.3 提高矿井本质安全程度的方法3.3.1 矿井系统装备本质安全化3.3.2 煤矿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3.3.3 煤矿职工的本质安全化3.3.4 安全管理的科学化3.4 本章小结4 技术管理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的研究分析4.1 技术管理各指标及重要度4.2 技术管理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的作用4.3 提高技术管理的措施4.3.1 技术管理提升措施4.3.2 “TM”技术管理模式具体提升措施4.4 本章小结5 羊场湾矿本质安全型建设技术管理工程实践5.1 羊场湾煤矿概况5.1.1 概述5.1.2 矿井开采条件5.1.3 矿井生产状况5.2 羊场湾矿技术管理及安全管理现状5.3 “TM”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5.3.1 积极地消除人的事故隐患5.3.2 积极地消除物—环境的事故隐患5.3.3 矿井本质安全程度提高5.4 本章小结6 结论6.1 主要结论6.2 工作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本质安全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灰色关联分析论文; 层次分析法论文; 贡献率论文;